春秋战国 第4节 名相掌政

Posted 春秋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4节 名相掌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4节 名相掌政

  斗谷於菟的爷爷叫斗若敖,娶郧国国君的女儿生了斗伯比。斗若敖死的早,当时斗伯比年龄小,和母亲生活在郧国姥姥家,来来往往地在宫里很讨郧君夫人的喜 欢。郧夫人有个女儿和斗伯比是表兄妹,从小就在一起玩,长大了就有了私情,郧女怀了孕郧夫人才发现情形不对,就禁止斗伯比再入宫,对外说女儿有病,单独安 排了一个居室居住,到了临产期生下了一个儿子。> >   郧夫人怕女儿的事被人知道,就打发侍女用衣服包了孩子扔在了一个沼泽地的边上,本来是 想瞒过郧君,哪知道郧君围猎回来路过这里,看到沼泽边上有一只老虎蹲在那里,就让左右军士向老虎放箭,结果箭都落在了老虎的身边,却没有一支能射中的,老 虎也一动不动。郧君心里生疑就派人去看,一看老虎正在给一个婴儿喂奶,见了人也不怕不避。郧君说:这是神物,不可以惊扰了它。> >   打猎回来他就对夫人说:我今天在梦泽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夫人就问他是什么事,郧君就把猛虎给婴儿喂奶的事说了一遍。夫人这回说了实话,说夫君您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我扔的。郧君很惊骇地问:夫人怎么会有婴儿扔在那里呢?> >    夫人说:夫君别怪罪我,这个孩子实际是我们的女儿和斗伯比生的,我怕坏了女儿的名声,就让侍女把他扔在了梦泽。我听说姜原踩了巨足而生子,扔在了冰上, 飞鸟用羽翼保护他,姜原认为这是神在护佑着孩子,把他收养回来取名叫弃,才有了周族之祖。这孩子能有老虎喂奶,将来一定是个大贵之人。郧君马上派人去梦泽 把孩子抱了回来,让女儿好好抚养。> >   这个时候斗伯比因为没脸再见郧夫人,已经和母亲回了楚国。第二年,郧君就派人把女儿送到楚国和斗伯比成了亲。> >   楚人的乡音呼乳发“谷”的音,虎发“於菟”的音,斗伯比就以乳虎为义,取其谐音给孩子取名叫斗谷於菟,字子文。现在的云梦县还有个於菟乡,就是子文的出生地。> >   斗谷於菟长大了,有安民治国之才,文韬武略,正德慎行,颇有才气和贤名。父亲斗伯比在楚国为大夫,是有名的贤臣,斗伯比死后,斗谷於菟嗣继了大夫之位。> >   熊元死后,令尹一职出现了空缺,楚王要用斗廉,斗廉推辞说:现在和楚国为敌的是齐国。齐国用管仲治国,国富兵强,我不是管仲那种治国贤才。大王要想整肃官制富国强兵与中原抗衡,非用斗谷於菟为相不可。> >   百官也齐声保举只有斗谷於菟是最佳人选。> >   楚成王就任命斗谷於菟为令尹。楚王对他说:齐国用管仲,号为仲父,现在大家相信斗谷於菟能治好楚国,那也应当有个尊号,以后不可直呼其名,就称呼他的字叫子文吧。从此,从楚王到臣民,都叫斗谷於菟为子文。称其字而避其名以示尊敬。> >   公元前663年,楚成王任命斗子文为令尹,这就是本书“十大名相”之第五相,是他让楚国走上了强盛之路。> >    子文上任后推行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削弱中小贵族阶层的实力,保证楚王这个大贵族的所谓国家收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他的理论基础就是:国 家生乱,都是君弱臣强造成的。所以百官的采邑,都以收入的一半交给国家。这项措施子文先在斗氏族人中施行,被他说服的斗氏家族带头推行,所以楚国上下没有 敢不服从的。> >   接着他又采取措施整训军队,精练战阵,选贤任能,澄清吏治。公族屈完很贤德,录用为大夫;族人斗章有才智,升为将军和斗氏其他将领共同治理统帅楚军;用他的儿子斗班为申公。从此楚国国内大治,一天天强盛起来。> >   治政之要,在于用人啊!这是人治社会的共同问题。人治,就过于依赖当权者的德行和能力,可是人世常在,能人不常出,所以人治社会就常常面临“人祸”的悲哀。楚成王还算幸运,在这个人治社会选对了一个能人,所以楚国走入了鼎盛期。> >   楚国在子文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成王就动了念头了。什么念头呢?想和齐桓公争霸中原。> >   听说齐桓公救了邢国,又恢复了卫国,在诸侯赢得中一片赞扬,成王听到这赞扬声心里挺郁闷,就对子文说:齐侯广布恩德于诸侯,现在在诸侯的眼中,有齐而无楚,我深以此为耻!> >    子文答道:齐侯经营霸业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以尊扶周天子为名去号令诸侯,诸侯又因为他得到了周王的认可,视为名正言顺的方伯才愿意归附他,我们现在不 是他的敌手。但郑国正处在南北两大阵营的中间,是中原地区的屏障,也就是我们争霸中原的跳板,大王要经略中原,必须先得郑国。> >   成王在朝堂上说了伐郑的想法,就问百官谁敢带兵伐郑?大夫斗章请战,成王给他派了二百乘战车,斗章带兵长驱直入,杀向郑国国都。> >   没想到郑国对楚国是“天天防贼,夜夜防盗”,对楚军的进犯早有准备。因为自从上次楚师伐郑,郑国就加强了对楚的情报刺探,所以楚兵一动,谍报先到。马上派大夫聃(dān)伯带兵把守纯门,并派人星夜不停地到齐国告急。> >   齐桓公接报,会合诸侯在柽(chēng,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地,研究发兵救郑。> >    斗章听说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又得知齐国的救兵要到,怕交兵失利,刚进郑的国界就返了回来。楚成王得知斗章不战而返,愤怒地解下自己的佩剑交给了斗廉,让 他到军中斩了斗章。可这斗廉是斗章的哥哥,在路上边走边想既能救弟弟又不违背王命的办法。他到了军中并没有传谕也没有执行楚王的命令,而是和斗章商量说: 楚国的军律战败或怯阵是要受追究的,想要不受追究,就必须立功才能赎罪。> >   斗章害怕了,就问哥哥怎么办?斗廉说:郑国知道你退兵,就不会想到你能杀他个“回马枪”,如果来个长途奔袭,有可能成功。> >    斗章就把楚军分为两队,自己率前队先行,斗廉带后队接应。斗章带兵疾行偷袭,正好遇到聃伯到边界检查边境防务,听说有敌军入侵,还没搞清楚是哪个国家来 的,就慌忙点兵迎战,在边界上截住就开战,没料到斗廉带后队从后面包抄过来,郑军腹背受敌,聃伯支持不住了,被斗章一铁简打倒在战车上,俘虏了过来。斗廉 乘胜追杀,郑军损失了一多半。纯门也失守了。> >   斗章把聃伯押上了囚车,就要直奔郑都,斗廉说:这次偷袭是侥成功,只图免死。如果杀到都城不能取胜就连侥幸的机会都没有了。哥俩带着得胜之兵回了国。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4节 伍员的流亡生活

>  伍员,名员,字子胥。本书中“十大名相”位列第六。一个智慧、忠直、倔强、意志坚定的政治家。>>  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伍举在楚国是个名臣,善于直言进谏,很有声望。>

春秋战国 第14节 名相后话

  楚军大胜,奏凯而还。庄王论功行赏。为嘉奖伍参的良谋,晋为大夫。伍氏从此进入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几代能人,伍举、伍奢,大名鼎鼎的伍子胥都是伍参的后人。>>  令尹孙叔敖觉得很没面子,自

春秋战国 第16节 商鞅变法

  商鞅,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列国“十大名相”的第三人,以其血腥但富有成效的改革,既留下了美名,又留下了骂名。他和秦孝公这个难得的明君一起变法图强,成为对中国封建社会建设和延续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春秋战国 第17节 南下服楚

  当时有实力和齐国争强的,只有楚国。齐桓公有管仲,楚成王也有子文,都是治国的贤者、名相。在子文的治理下,楚国日益强盛,也想到中原来插一脚和齐国一较高低。拿谁开刀呢?就想到了郑。楚一伐郑,郑就向齐求救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春秋战国 第4节 掘地见母

  庄公回到国都,不见了母亲,忽然良心发现自己不该这么做,“子不言母过”,这事处理的实在欠缺宽容。叹了口气说:我不得已逼的弟弟自杀身亡,怎么又忍心母亲离宫寡居,这不是有丧天良吗?>>  这时有一个人出

春秋战国 第4节 自命不凡

  宋襄公,在位期间无时不想争霸,却因争霸闹了不少的笑话;他很想为自己树立个仁德的形象,却为图虚名吃了不少的亏。>>  他继位后,任命自己的庶弟子目夷为相国,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宋襄公继了君位

春秋战国 第4节 左右为难

  鲁庄公的父母都不是正派人,但却生了个仁德贤孝的儿子,他带领鲁国君臣轰轰烈烈地把鲁国推向了高峰期。>>  公元前693年,鲁庄公嗣位。他重用申、颛孙生、姬溺、姬偃、曹沫、施伯这一班贤才良将,又用庶兄

春秋战国 第4节 兄妹之恋

  齐襄公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人长的很帅,但在历史长剧中扮演的却是个“丑角”。这位公子哥从一登上君侯宝座,直到命丧黄泉,演义了一连串荒唐的故事。>>  前面介绍宣姜的时候说了,卫惠公姬朔杀了两个哥哥谋了

春秋战国 第4节 屡败屡战

  韩宣惠王接了班,没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政治上也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今天苏秦这伙大忽悠来游说说应该“合纵”就跟着“合纵”,明天张仪这个大忽悠来游说说应该“连横”,就跟着“连横”,便宜没占着,亏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