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4节 自命不凡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4节 自命不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4节 自命不凡

  宋襄公,在位期间无时不想争霸,却因争霸闹了不少的笑话;他很想为自己树立个仁德的形象,却为图虚名吃了不少的亏。> >   他继位后,任命自己的庶弟子目夷为相国,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宋襄公继了君位正赶上齐桓公在葵邱会盟诸侯,襄公为了表示对齐的忠诚,父亲宋桓公还没下葬就去赴会,这让齐桓公很感动。正值齐桓公在接班人问题上犹豫不 决,嫡出年长的才智差,才智好的不年长,想立贤能的又怕废长立幼生乱,就想找个可靠的诸侯托付后事。和管仲一商量觉得宋襄公合适。能主动辞让君位说明这人 贤德,放下父亲的丧事不办前来赴会说明这人对齐忠诚。就把让自己喜爱的吕昭继位一事嘱托给了宋襄公。> >   果然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 世子吕昭逃到了宋国,诉说了竖貂等人作乱的情况。宋襄公召集群臣商量,说齐桓公在世的时候托付给我一件事,就是要立公子吕昭为继承人,现在十年过去了,我 一直不敢忘记自己的承诺。现在竖貂等人做乱,齐国太子被驱逐,我想约会诸侯共同讨伐齐君篡位之罪,让吕昭继承齐国的君位。这件事做成了,就会提高我们在诸 侯中的影响力,发扬齐桓公的霸业,你们认为怎么样?> >   相国子目夷说:宋国有三个方面没法和齐国比,所以难以称霸诸侯。齐国有泰山、瀚海 为天然屏障,临危有险可守。又有琅琊、即墨是远离都城的重镇,所以战略纵深大;我们则国小地薄,兵少粮稀,又无险可守,所以在地利上不如齐国。齐国有高、 国两族为世代公卿秉持国事,现在又有管仲、宁戚、隰朋、鲍叔牙这些贤才相继秉权用事,我们相比之下文武不齐、贤才不济,这是人和上不如齐国。齐桓公北伐山 戎有俞儿开道,狩猎郊外有委蛇现形,这都是上天的吉兆。而我们春正月有五星陨落宋地,二月又有怪异的大风刮起,之后又见到有六只(yi)鸟倒退飞行,这 是不利的天象,是欲上而下,求进反退的征候,这是天象上不如齐国。有这三个不如,自顾尚且不暇,哪还有能力去顾及别家诸侯的事。> >   襄公历来以仁义为秉世原则,也以仁义自居自励。坚持说道:我做人做事历来以仁义为道,不救遗孤是不仁,受人之托而不忠人之嘱是不义。所以没听相国子目夷的,以扶立太子吕昭的名义给各诸侯国发通知,约定明年春正月,在齐国都城郊外会兵。> >   卫国接到通知后,大夫宁速说:立子以嫡为正,无嫡就要立长,这是常礼,齐国现在在位的吕无诡是长子,而是吕昭年龄小,我们不应该参加这次行动。卫文公说:吕昭已经是名正言顺的世子,这事天下皆知,扶立世子继位这是正道。卫文公否定了宁速的意见,参加了出兵行列。> >   鲁国接到通知,鲁僖公说:齐侯把世子继位的大事托付给了宋国,又没托付给我,况且长幼有序,立长子吕无诡也属正理。如果宋敢伐齐我就敢救齐。> >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领宋、卫、曹、邾四国的军队送吕昭回齐争君位,在临淄郊外扎下大营。这时齐国是易牙掌兵权为司马。吕无诡就让易牙领兵出城对 敌,让竖貂率领机动部队准备增援,由高虎、国懿仲两位上卿守城。高虎和国懿仲早就想除掉易牙、竖貂这些祸害,遂设计杀了竖貂,连吕无诡也被国内贵族乘乱杀 了,易牙吓的跑到鲁国避难去了。> >   高虎、国懿仲带人迎接世子吕昭入了城,经过一番周折,吕昭继了君位,这就是齐孝公。> >    宋襄公呢?自从扶吕昭登了君位,就有点飘飘然了,自以为立下了比齐桓公还有影响力的盖世奇功,就总想号令诸侯,代替齐桓公成为新的霸主。但宋毕竟国力有 限,怕对大国叫不动号,就先邀约滕、曹、邾、这些小国在曹国南部会盟,曹、邾两个国君先到,滕的国君姬婴齐随后也到了,但宋襄公为了立威就以滕君迟到为 名先把滕君姬婴齐拘了起来。这就吓的国国君不想来又不敢不来,就比滕国国君又晚到了两天。> >   宋襄公想立威,就得找个出气的。他对众位大臣说:我刚要倡导结盟,像这样的小国就敢怠慢,晚了约期两天才到,像这样的不加以制裁,哪还有盟主的威严。> >   大夫子荡进言说:齐桓公在世时南征北讨,但从来没有让东夷臣服过。主公要想立威中国,必须先制服东夷。想要制服东夷就必须用君说事。> >   襄公没大弄懂,就问:用他说什么事?> >   子荡说:睢水有河神能呼风唤雨,东夷各邦都立祠祭祀。一年四季没有缺失。如果主公拿君做牺牲祭祀河神,不但能让河神降福,而且东夷诸邦知道了这事会十分恐惧马上来降。所以想制伏东夷,就得用君的头。东夷如果制服了,再联合他们反制诸侯,宋国的霸业不就成了吗?> >    相国子目夷说:这个办法不行。古人之所以小祭不用大的动物做牺牲,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护,更何况人呢?祭祀,是为了给人祀福,如果杀人用做祈福,神能接受 吗?况且睢水的河神不过是妖鬼而已,东夷习俗所敬的,主公也去敬,未必就能服人心,主公这么做会招来怨恨。齐桓公称霸四十年,所倚重的是以恩德施于天下。 现在主公才勉强搞了一次会盟就要杀诸侯而去讨好妖神,我所能想到的是诸侯必叛,而不是诸侯必服。> >   子荡不服,争辩说:子鱼(目夷的字) 说的没道理。主公争霸和齐国不同。齐桓公治国二十多年才出头会盟,主公能等那么多年吗?治世之道,缓则用德,急则用威。不吓住诸侯,诸侯会玩弄我们,如果 内戏外疑怎么能成霸业呢?当年周武王斩了殷纣王的头颅悬挂在太白旗下,才得以对诸侯行天子之威。对这样的小国之君,杀一儆百,值得。> >    宋襄公急于需要诸侯的臣服,就采纳了子荡的意见,让邾文公抓了君,不仅杀了,而且还给烹了。用他来祭祀睢河的河神(不知这时宋襄公对自己一贯标榜的仁义 是怎么理解了)。同时派人通知东夷地方各部落首领来睢水开会。但是东夷人对中原人这一套搞不懂,通知送到了,就是没人来。滕国国君姬婴齐听说君被烹吓坏 了,赶紧派人向宋襄公送了重礼才被保释。> >   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共公说:宋国现在躁动而且暴虐,干不成什么大事,我们不如早点回国。曹共公到宋襄公那里先告辞走人了。> >   在曹国的地面会盟,曹的国君却不奉陪,宋襄公火了。派人去斥责曹君说:自古以来国君见面,都要盛情款待以示友好,像你这样,客人还在境内自己却先走了把客人扔下,这是什么意思?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4节 百里奚

  说到百里奚,就要对他做下介绍,便于你对这个大名人有所了解。>>  百里奚是虞国人,字井伯,中国老年政治晚年成大器的楷模,和他的老朋友加政治搭档蹇叔,同列本书“十大名相”第二位。明君名相,联手创造了

春秋战国 第4节 伍员的流亡生活

>  伍员,名员,字子胥。本书中“十大名相”位列第六。一个智慧、忠直、倔强、意志坚定的政治家。>>  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伍举在楚国是个名臣,善于直言进谏,很有声望。>

春秋战国 第4节 掘地见母

  庄公回到国都,不见了母亲,忽然良心发现自己不该这么做,“子不言母过”,这事处理的实在欠缺宽容。叹了口气说:我不得已逼的弟弟自杀身亡,怎么又忍心母亲离宫寡居,这不是有丧天良吗?>>  这时有一个人出

春秋战国 第4节 左右为难

  鲁庄公的父母都不是正派人,但却生了个仁德贤孝的儿子,他带领鲁国君臣轰轰烈烈地把鲁国推向了高峰期。>>  公元前693年,鲁庄公嗣位。他重用申、颛孙生、姬溺、姬偃、曹沫、施伯这一班贤才良将,又用庶兄

春秋战国 第4节 兄妹之恋

  齐襄公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人长的很帅,但在历史长剧中扮演的却是个“丑角”。这位公子哥从一登上君侯宝座,直到命丧黄泉,演义了一连串荒唐的故事。>>  前面介绍宣姜的时候说了,卫惠公姬朔杀了两个哥哥谋了

春秋战国 第4节 屡败屡战

  韩宣惠王接了班,没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政治上也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今天苏秦这伙大忽悠来游说说应该“合纵”就跟着“合纵”,明天张仪这个大忽悠来游说说应该“连横”,就跟着“连横”,便宜没占着,亏没少

春秋战国 第4节 申生之死

  晋献公成功地兼并了虞、虢两国,上下都很高兴。可是骊姬害申生的目的还没达到,心中不乐。就又与铁杆情夫优施暗地里商量。他们顾忌里克是申生的同党,里克又立了战功,位高权重,怕以自己的力量斗不过他。>> 

春秋战国 第4节 正偏宽下

  文侯考虑到中山离魏较远,必须有亲信在那镇守才放心,就封世子魏击为中山君。世子领命出朝,遇到田子方乘车而来,就下车站在道旁以示恭敬。哪知田子方驾车而过就像没看到太子一样。太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就让

春秋战国 第4节 名相掌政

  斗谷於菟的爷爷叫斗若敖,娶郧国国君的女儿生了斗伯比。斗若敖死的早,当时斗伯比年龄小,和母亲生活在郧国姥姥家,来来往往地在宫里很讨郧君夫人的喜欢。郧夫人有个女儿和斗伯比是表兄妹,从小就在一起玩,长大

第4节 巴蜀寡妇清,秦始皇的偶像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史记·货殖列传》。>  在秦始皇叱咤风云的一生中,女人既起了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