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33节 权臣当道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33节 权臣当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33节 权臣当道

  齐景公继任,刚开始是君幼臣强,凡事崔杼说了算。> >   崔杼也不客气,自己立自己为右相。在太公之庙领群臣宣誓。誓言的大体内容是:“诸君有不与崔、庆同心的,有如日!”崔杼先立了誓,庆封接着,然后高止、国夏也跟着立了誓。> >   荒唐!> >   轮到晏婴立誓了,晏婴仰天长叹说道:诸君如果能忠于君主,利于社稷,而我晏婴如有二心,有如上帝。> >   崔杼、庆封听了这誓言十分地吃惊。高止、国夏赶紧出来打圆场说:两位相国今天所做的,不就是忠于君主,有利社稷的事吗?> >   崔杼、庆封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了笑脸。> >   发生这些事时,莒君黎比公还在齐国,而且是他在客观上给崔杼提供了机会。崔杼、庆封就让他和景公又订立盟约,然后莒君回了国。用今天的话说,莒君就是第一个承认景公继位的外国首脑。> >   崔杼又让棠无咎收敛了州绰、贾举等人的尸体,和庄公一同葬在了北郊,当然葬礼不可能隆重,草草了事。葬完了,崔杼还恨恨地说:有本事就在地下和你们的主公去逞一时之勇吧!> >   雀杼让太史记史时,授意太史写庄公因患疟疾病亡。太史伯不同意,在书简上写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    崔杼大怒,杀了太史伯。古时修史是家族制的,老大不按“领导意见”记录“大事记”,找老二。太史伯共有兄弟四人,把老二太史仲找来,还是这个记法,杀 了;再把老三太史叔找来,还是这个记法,又杀了;又把老四太史季找来,并告诉他: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你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按我说的写,免你一 死。> >   太史季说:如实记载历史,是太史的职责。为了生而去渎职,那就不如死。当年晋国的赵穿弑晋灵公,太史董狐因为赵盾是正卿而不讨 贼,就在史书上记下了:“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虽然也不同意,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你做的事,即使我不写,别人也会如实地写,你不让写也没法遮盖相国 的丑行,而只能给后人增加口实和笑料。我不想死,但为了如实记录历史我不怕死。请相国明决!> >   崔杼无奈地说:我不是为私仇私怨,废了他是为齐国社稷着想,你写你的吧,后人应该能理解我。说完,把记史的竹简还给了太史季。> >   太史季捧着竹简出来,快要到史馆了,遇到南史氏赶来,太史季问他赶来做什么,南史氏说:我听说你的兄长都死了,怕没人如实记录五月乙亥之事,所以我带着竹简来接替你。太史季把崔杼还回的竹简给南史氏看了,南史氏才放心地回家了。> >   齐庄公不是一个好君主,但他手下一班武士肯于为他而死,太史为如实记录历史宁可失命也不失职,却折射出中华民族武勇之士和文直之士的风骨!> >   武为义而死,文为理而亡,中华民族文明的精华所在,可贵!> >    这边齐庄公也死了,那边晋的大水也退了。晋平公又在夷仪会合诸侯商量伐齐。谍报把情况报来,崔杼让左相庆封去谢罪,并报告了庄公的死讯。同时表示:我们 群臣知道庄公得罪了大国,怕因为他连累齐国,危及社稷,就代您把他已经诛讨了。新君吕杵臼是鲁姬所生,齐国愿意奉晋为盟主,永远友好。上次庄公占了贵国的 朝歌,现在原状奉还。另外以财帛若干,乐器若干做贡物进献。> >   这一捧把晋平公捧高兴了,班师回国,诸侯也各回本国,晋、齐从此相安无事。> >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晋要的是齐说“我服了!”其他诸侯要的是齐说“我不打你了!”都达到目的了,也就没有冲突了。> >   崔杼自从杀了庄公,权倾朝野,威震齐国。左相庆封好喝两口醉酒,好吃田猪,所以经常不在都城中,就是身在都城也是一醉了之不怎么上朝,这就更给了崔杼便利,可以独秉朝政。> >    庆封呢?表面不说什么,心里却有些妒忌,崔杼答应棠姜立崔明为世子,但因为长子崔成在弑君中被公孙敖扭断了一支胳膊,想废长立幼就有点说不出口。崔成早 把这些看明白了,就主动请求让出世子之位给崔明,但请求把崔邑(今山东省邹平县西崔氏城)给他做养老的地方。崔杼痛快地答应了。东郭偃和棠无咎却不肯, 说:崔邑是崔氏的宗地,必须给世子才对,谁为世子,谁得崔邑。崔杼对崔成说:我也想把崔邑给你,但东郭偃和棠无咎不听,怎么办?> >   崔成就和弟弟崔疆商量。崔疆说:世子之位都让了,要一个城邑都不肯给,现在有父亲在,东郭氏就当崔家的家,要是有一天父亲死了,我们兄弟还不成了他的奴仆。崔成说:我们可以请左相为我们说情。> >   崔成、崔疆见了庆封,说了请求崔邑的事。庆封说:你父亲惟东郭偃和棠无咎之谋是从,我就是说了,他也不会听。反而会引起他的怀疑,以后说不定还要为了你们受他谋害。除非除掉他!> >   崔成、崔疆居然混蛋地说:我们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力量不够,怕成不了事。有您做主,我们愿意听您的。庆封没做直接答复,只是说:再让我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崔成、崔疆走了,庆封把卢蒲找来说了这件事。卢蒲终于找到机会了,给庆封出主意说:崔氏内乱就是庆氏的机会。庆封经他这么一提示,恍然大悟。> >    过了几天,崔成、崔疆又来了,还是说那件事,庆封说:你如果能举事,我会帮助你。并赠给他精甲百付,兵器若干。崔成、崔疆好高兴,半夜里就带着家丁披甲 执械,分别埋伏在崔氏的左近,东郭偃,棠无咎每天必定要去见崔杼,被崔成抓住了这个规律,等这二位一进门,甲士杀了出来,把东郭偃和棠无咎给乱刀剁了。> >    崔杼听报气的急忙招呼人驾车。仆役早都吓跑了,只有养马的圉(yǔ)人在马厩当中,就让圉人驾车,一个小仆役为伴去见庆封,见了面就哭,说了家里遭遇的 变故,庆封假装不知道,很惊讶地说:崔氏和庆氏虽然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一家人,竖子胆敢犯上,你如果想诛讨这两个逆子,我可以帮你。> >   崔杼哪知是计,先是称谢,然后说:如果能除掉这两个逆子安定崔氏宗族,我就让崔明认你做干爹。> >   庆封聚集家甲,把卢蒲叫来,告诉他如此如此。卢蒲受命带兵前去崔府,崔成、崔疆就要闭门守备。卢蒲引诱他们两位说:我是奉左相的命令来帮你的,并不是害你们,关门干什么?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33节 周期律

  越王回了吴国,派人在会稽山修了一座贺台,用来掩盖昔日在这里战败的耻辱,并在吴宫的文台上和群臣娱乐,又下令乐工制作了《伐吴》曲,乐师抚琴弹唱,歌词大意是:>>  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诛无道当何时?>>

春秋战国 第33节 坐而论道

  怀王的死,引发了楚国的公愤,秦、楚处于敌对状态。>>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在伊阙大战韩魏联军,一战消灭联军二十四万,天下震动。>>  凭借无敌天下的军威,秦王给楚顷襄王写了一封信:

春秋战国 第33节 干了件好事,担了个恶名

  晋灵公谋杀赵盾没成,却也很高兴撵走了赵盾。就好像顽童离开了严师一样,好不快活。干脆带着宫眷住进了桃园,既不回宫也不上朝。>>  赵穿这天到西郊射猎,回城的路上正好遇上赵盾父子,停车问候才知道了事情

春秋战国 第15节 圣人出乱世

  鲁定公时期,鲁国的统治集团内部进一步分化,已经形成了“三桓”以臣欺君压君,“三桓”的家臣又专权控制“权臣”的局面。>>  当时季孙氏的食邑在费,宰公(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是山不狃;孟孙氏的食邑在成

春秋战国 第18节 趋逐阳虎

  当时鲁国“三桓”,季孙氏掌门人是季斯,叔孙氏掌门人是叔孙州仇,孟孙氏掌门人是孟孙无忌。阳虎想搞乱三家的关系分而制之,使自己成为执掌鲁国政权的权臣。他知道叔孙辄在叔孙氏族中不得宠,却和季氏的宰公山不

春秋战国 第18节 趋逐阳虎

  当时鲁国“三桓”,季孙氏掌门人是季斯,叔孙氏掌门人是叔孙州仇,孟孙氏掌门人是孟孙无忌。阳虎想搞乱三家的关系分而制之,使自己成为执掌鲁国政权的权臣。他知道叔孙辄在叔孙氏族中不得宠,却和季氏的宰公山不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春秋战国 第22节 报恩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