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9节 头脑发热
Posted 管仲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9节 头脑发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9节 头脑发热
行完了盟礼,桓公对太宰孔说:我知道夏、商、周三代有封禅的故事。这个封禅大典是怎么回事呢?> > 太宰孔说:古代圣君封禅泰山。泰山 封禅,筑土为坛,用金泥玉简祭天,以报答上天对人类的养育之功;因为天高,所以要在高处设祭象征高天,扫地而祭,以象征在天面前地之低。用菖蒲为车, (zū)秸为籍,祭而掩之,象征报尝大地的养育之恩。夏、商、周三代应天命而兴,所以能得到天地的护,也因此只有功高德厚的圣君才有泰山封禅、施行天祭 的资格。> > 言外之意:别人想天祭没资格。> > 桓公这个时候已经有些自我陶醉,头脑发热了。这也是能干事、能干成事领导的通病。达到自以为得意的程度,就会飘飘然。齐桓公也是如此。> > 桓公对太宰孔说:夏代以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为都城,商代以亳(bó,今河南省偃师县西二十里),周代以丰镐(周代都城的合称。丰京是周文王 建的,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中游的西岸。镐京是周武王所建,在今长安县西北沣河中游的东岸)为都城,泰山和梁父(即梁父山,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是徂 徕cúlài山的一部分)离他们的都城那么远还能来这里封禅。现在这两座山都在我们齐国境内,我想邀约天子举行个封禅的旷世大典,你们认为怎么样?> > 太宰孔看到桓公那趾高气扬的样子,就说:您如果认为行,还有谁敢说不行!> > 桓公听得出也看得出,觉得这么大的事没和管仲商量就轻率地说出来了,确实欠考虑,就说:等明天再和各位商量。诸侯们就各回馆舍了。> > 太宰孔私下对管仲说:封禅这样的大事,不是诸侯所能做的,仲父为什么不出言劝止呢?> > 管仲说:我的主公就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对他只能个别劝说,不能当众制止,我会劝阻他的。> > 到了晚上,管仲到了桓公那里,就问桓公:主公真的想封禅吗?> > 桓公说:当然想了。> > 管仲说:古人封禅,可以考证的共七十二家,都是先受天命,然后封禅。> > 桓公生气地说:我南向伐楚,北向伐戎,安卫存邢,定鲁助燕,扶主于周,兵车会盟三次,和平会盟六回,能九次会合诸侯一匡天下,就是夏商周三朝秉承天命,也不过如此。我要封泰山,禅梁父,留名于后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 管仲仍然平和地说:古人受天命,都是上天先降祥瑞,然后准备必须的祭祀品才进行封禅。盛典隆重,需要的嘉黍,北里的嘉禾,这才叫盛。江淮的一茅三脊, 称做“灵茅”。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这些祥瑞之物具备才可以封禅。现在凤凰不现身,麒麟不露面,却有鸱(chīxiāo)频频出现,嘉禾不生却 蓬蒿繁殖,这种情况下要封禅,这不是让天下取笑吗?> > 桓公不再说话了,第二天,也没有再说封禅的事。> > 所有的领导者都是这样,头脑发热的时候,身边需要降温的。可惜呀!能发热的多,能降温的少。> > 桓公回国,自以为功高盖世,重修宫室,务求奢华,出入乘舆,都是天子的礼节,国人私下诽议开始增多。> > 管仲就在公宫内筑了一个三层的台,称做“三归之台”,寓意人民归心,诸侯归顺,四夷归服。又建了影壁墙,以屏蔽内外,还设了反坫(diàn)(建在堂中 两槛间的土台,诸侯相会时用来放置空杯或玉圭等物品),鲍叔牙不理解,就问管仲:主公想奢侈,你就支持他奢侈;主公想违礼,你就让他违礼,这是为什么?> > 管仲说:主公不惜勤勉国事,为的就是成就霸业,也是为了自己的快愉,如果凡事都用周礼要求他,他会因不顺心而倦怠。我所以这么做,就是想不断激发主公的斗志,也想把谤议往我身上转移一些。> > 鲍叔牙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总是觉得别扭。> > 再说周太宰孔从葵邱回到王城,途中遇到晋献公也来赴会,太宰孔说:会盟已经散了。> > 献公跺着脚说:晋地离这里遥远,不能参加和平会盟,实在是可惜,怎么就这么没缘呢?> > 太宰孔说:你不用后悔,现在齐侯已经是恃功自傲,头脑发热,齐的霸业快到头了。> >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 公元前649年,戎兵偷袭王城,襄王发檄让诸侯勤王,秦晋先到,吓跑了戎兵。齐桓公接诏派管仲带兵救周,听说戎兵已经撤了,就派人去斥责戎的狼主,狼主 害怕齐的兵威,派使者来谢罪。并说:我们戎人怎么敢侵犯京城呢?是王子姬叔带让我们来的。齐桓公派人把情况通报给了襄王,气的襄王驱逐了叔带,叔带跑到齐 国避难,齐桓公又收留了他。就是这个叔带后来又回周与王后叔隗淫乱,再引戎兵赶跑了襄王。二次平乱是晋文公赶跑戎兵送襄王复了位。> > 有齐桓公出面了,戎主知道他的厉害,害怕齐国报复,就派人到周王室请和,襄王同意了他们的请和要求。相关参考
伍员屯兵在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的南部边界,派人送给随侯一封信。书中大约说:周室的子孙在汉川一带的,几乎都被楚国蚕食掉了,现在上天保佑吴国,让吴来问罪于楚。如果你能抓到楚昭王并献给吴军,汉阳这个地
> 荀子名况,字卿。“子”是古代人们对有学识之人的通称,战国时又是对有地位人的敬称。>> 荀子是赵国人。曾经在齐国游学,齐襄王时在齐做过学宫祭酒。秦昭襄王时在秦游学,盛赞秦国政治清明。回到赵国,和
楚灵王登上君位,靠血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他任命为令尹,郑丹为右尹(和左尹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高军政长官令尹的副手),伍举为左尹,斗成然为郊尹(春秋时楚国设置的治理郊区的官吏)。当时的太宰
齐景公跑了阳虎,觉得有愧于鲁国,就派人给鲁定公送了一封信,说明了阳虎逃脱的情况,并约鲁侯在齐、鲁交界的上夹谷做一次乘车会面,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增进相互信任。>> 定公接了信找“三桓”商量。孟孙
齐景公跑了阳虎,觉得有愧于鲁国,就派人给鲁定公送了一封信,说明了阳虎逃脱的情况,并约鲁侯在齐、鲁交界的上夹谷做一次乘车会面,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增进相互信任。>> 定公接了信找“三桓”商量。孟孙
到这份上了康王还嫌不够劲儿,他开始尽情淫乐。喝起酒来经常一喝一宿,用酒灌群臣不醉不罢休,为了显示自己海量,在和群臣对酒时,暗中由侍臣给自己斟水,结果别人都醉了惟有康王怎么喝也不醉。拍马屁的就出来献
宋襄公时宋国对晋文公有知遇之恩,又是邻居,所以晋文公时晋国对宋国一直很友善。这时楚国日益强大,记恨泓水(古水名,故道大约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北,古涣水的支流)之战中与宋国的仇怨,又因为宋国和晋
秦惠文王(秦惠文公公元前337年继位,公元前324年称王),是孝公的世子,名字嬴驷。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重一笔,就是车裂了商鞅,让后世的所有改革者心寒胆战。>> 孝公死后,商鞅好像忘了他和太子嬴驷
晋厉公打了胜仗,正像士燮所预料的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所以一天比一天骄狂。>> 天要让谁亡,必先让谁狂。狂者必骄、狂者必奢、狂者必淫。晋厉公也脱离不了这个周期率。>> 士燮头脑一直非常清醒,面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