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55节 卿重君轻

Posted 春秋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55节 卿重君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55节 卿重君轻

  定公在位期间,晋楚两国都已经无力称雄,不争了,矛盾就少了。两国经常友好往来。楚国大夫王孙熊圉来晋国访问,晋定公宴请由赵简子赵鞅坐陪。> >   赵简子身佩响玉来到就想向熊圉显富。问熊圉:楚国也有把响玉系在玉佩上的习惯吗?熊圉回答说:有。> >    赵简子又问:你们佩戴的都是贵重的宝玉吗?熊圉回答说:楚国人喜欢宝玉,但并不把它当宝。楚国的宝是观射父,他能撰写训令、诏令和外交辞令,让我们国人 知理,与他国外交不产生矛盾。楚国的宝还有左史倚相,他能熟知先王的教导,了解各种事物,给国王当好参谋让国王知道历史的经验教训、现实事物的成败利害, 让国君不忘先王功业激励自己进取。还能让神明喜悦,顺应它们的好恶,让神不对楚国产生怨怒。楚国的宝还有云梦泽,它是楚国金属、木材、竹子、箭杆的产地, 也是乌龟、珍珠、犀角、象牙、皮革、箭羽、皮毛的产地。这些东西可供人们享用又可用于军备,还可以提供给友好的诸侯国。楚国有了这些富民富国的财物、得体 的外交辞令、好的军备物资,神灵不会怪罪,国人不会贫穷,诸侯不会生事,军资不会缺乏,就会国富民安,这还不是楚国的国宝吗?至于宝玉那只是王公大臣的玩 物而已,那算什么宝贝。> >   熊圉说到这,看了看赵鞅的窘相又接着说:一个国家的宝物有六种:能善于认识事物治世明理辅佐君王的贤才贤臣是 宝;风调雨顺、兴利除害、五谷丰登是宝;可以准确预知吉凶祸福的龟甲是宝;可以用来避火消弥火患的珍珠是宝;能生产出产林木竹木的山林沼泽是宝。至于挂在 身上叮当吵闹的美玉,虽然不多见,也可以炫耀人的身价,但在我们这样偏远的楚国都不算宝,在强盛富庶的晋国就更不会是宝了。一番话说得赵鞅无言以对。> >   这就是“王孙圉论楚宝”的故事。> >   公元前512年,定公终于在苦熬了三十七年后,把晋国带入了一个内忧外患频繁的乱世之秋,撒手而去。> >   一个无能的继承人,经过昭公、顷公、定公祖孙三代的“努力”,已经葬送了晋国的全部争霸资本,在内部新兴地主阶级集团的政治挤压下,这个强盛一时的霸主,摇摇欲坠了。> >   晋出公,定公的世子,名姬凿。> >   出公的这一生,很窝囊,也很幸运。窝囊的是上任就没尝到过权威是什么滋味,一生什么也没干成。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一个朝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   他继位的这一年,是公元前475年,这一年是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 >   当时因为赵鞅身体不好,四卿在晋国的执政核心换成了智瑶,号为智伯。> >   这时四位把握大权的“卿家”已完全不把晋侯放在眼里,听说齐国的田氏杀了国君得以专国,而诸侯因群龙无首也没有出头征伐的,就私下研究,以原来封地为基础努力扩大各自封地的势力范围。晋侯的直辖土地这时已经比四卿中的任何一位都少得多。晋侯面对这种瓜分却无可奈何。> >   智伯把持晋国大权有点专横霸道,他对郑国不来朝贡很不满意,想和赵鞅一起伐郑,正赶上赵鞅有病,赵鞅就派无恤替他带兵。智伯用酒灌无恤,无恤没酒量喝不了,智伯发火了,用酒器砸在无恤的脸上,流了不少的血。赵氏诸将十分愤怒,赵无恤却说:这算什么,我们先忍下这口气。> >   智伯伐郑回来,向赵鞅诬告无恤,并让赵鞅废了他,赵鞅没有答应。有了这件事,赵氏和智氏的矛盾更加深了。> >   赵鞅病重,临终对无恤说:将来晋国如果遇到什么灾难,只有晋阳可以自保,你要记住。说完就去世了,无恤继承了爵禄,号为赵襄子。> >   晋出公对四卿在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又不敢发作,就偷偷地派人去齐国、鲁国联络,想请他们帮忙,派兵讨伐四卿。他这就昏了头了,因为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齐、鲁两国国君的处境和他差不了多少,所以这次联络不但没消灾反而惹了祸。> >   齐国的田氏,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仲孙氏和四卿是同路人,知道消息就把这事告诉了智伯。智伯召集韩康子韩虎、魏桓子魏驹、赵襄子赵无恤,纠合四家的家甲讨伐晋出公。出公只好逃命,想法是去齐国避难,结果还没到地方,连病带气,死了。> >   智伯率四卿拥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国君,是为哀公。> >   一个无智无能的国君,忙活了十七年,把家底都忙活到属下手里去了,够惨的。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敢说“民贵君轻”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8期,原题为:“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春秋战国 第22节 报恩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

春秋战国 第25节 自毁长城

  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开百步开外,同时又发生了干旱,尤其以邯郸旱情最重,民间传开了一首童谣。孩子们唱的是:>>  秦人笑,赵人号。>>  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春秋战国 第3节 以静制动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春秋战国 第30节 私心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春秋战国 第30节 私心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春秋战国 第2节 大明君魏斯

  魏文侯魏斯,是一个有胸怀、有抱负、有能力、有作为的君主。毫不逊色于史上任何一个名君,在本书所列的“十大明君”中居第二位。是他让魏国走入了强盛。>>  魏文侯在公元前446年继位,直到公元前4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