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5节 甘茂讲故事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5节 甘茂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5节 甘茂讲故事
秦武王长得身体魁梧雄壮,力气也大,就特别喜欢斗力,喜欢有力气的勇士。当时秦国有名的勇将乌获、任鄙,很得武王宠爱。武王又招慕天下勇士,想尽为己用。> > 齐国有个著名的勇士叫孟贲。传说可以“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有一次看到野外有两头牛在角力,孟贲走上去两只手一手按住一个牛头。一头牛被按在 地上就不动了。另一头还在用力抵抗,孟贲火了,一手推倒这边的,腾出手来一用力,就把仍在斗力的牛牛角拔了下来,没了角的牛不一会伤重身亡,孟贲却若无其 事。这事一传开,人们更怕孟贲了。他听说秦王招用天下勇士就准备西渡黄河到秦国去,等船渡河的人多,都在自觉排队上船。孟贲来了不排队就要上船。船家看他 使横不守规矩,就用船浆打他的头说:你凭什么这么横,你以为你是孟贲哪!孟贲对船家怒目而视,头发都竖了起来,眼睛瞪得老大,一声大喊,吓得大家把耳朵都 捂了起来?船夫吓跑了,孟贲自己掌舵划浆,一会就到了黄河对岸。来到咸阳一比试,武王很喜欢,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和任鄙、乌获一样受到宠爱。> > 武王继位后用甘茂为左相,樗(chū)里疾为右相,大将魏章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却没捞到相位,一气之下跑魏国去了。> > 张仪在秦国时总给武王说韩国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是秦国东进的大门,他就找来樗里疾和甘茂对他们说:我从小生长在西戎,特别想看看中原的强盛。如果能打通三川到周都洛阳一游,虽死无恨!你们两位谁肯带兵去把韩国的宜阳攻下来?> > 樗里疾说:大王想伐韩,目的在于打通东进的门户,可宜阳路险而且远,劳师远征的话城还没打破,魏国和赵国的援兵就到了,达不到预期目的,我认为还是不打为好。> > 武王又问甘茂,甘茂回答说:我请求出使魏国,说服他们和我们一起伐韩。武王很高兴,就派甘茂去说服魏王,魏王果然答应出兵相助。> > 甘茂和樗里疾平时就不大对付,为什么不对付?相互妒忌、互不服气。樗里疾是惠文王的弟弟,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号称是秦国的“智囊”,很得惠文王倚重。 甘茂是下蔡人,有勇有谋有学识,通过张仪和樗里疾推荐给惠文王,深得惠文王宠信。一山难容二虎,樗里疾就总怕甘茂争宠,两人就从此由相互欣赏变成了相互敌 对。惠文王在世时还好,压得住。武王一继位,两位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 在伐韩问题上两人意见不一致,甘茂怕樗里疾设计他,就派副使向寿 先回来报告武王说:魏王已经同意出兵,即使这样,我劝大王还是不伐韩更有利。武王就起了疑心,觉得这话是向寿编的,不是甘茂说的,因为这和甘茂一贯的观点 不一致。为搞清是怎么回事,武王粗中有细就亲自出城来迎接甘茂,走到息壤这个地方相遇了。武王就问甘茂:开始你说约魏国共同伐韩,现在魏已经同意了,你又 说不伐更有利,这是为什么?> > 甘茂说:我们如果伐韩,是长途远征一个强国的重镇,什么时候能攻下来。不会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得到的。在异国他乡打持久战,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即使这样,也不是不能打,但时间一长,我就有点担心了?武王问他:你担心什么?> > 甘茂没正面回答,对武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以故事谏君用人不疑,为自己准备铺平陷阱的木板,确实是一种政治智慧。甘茂此谏,为列国“十大奇谏”之第六。> > 他讲了个什么故事呢?他说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是素有贤名之人,他居住在费地。当时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个好心人跑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 了!他母亲动都没动,继续织她的布,嘴里应到:曾参不会杀人!过了一会,又有人来报信,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想了一下说:我儿子不会杀人 的!又继续织她的布。再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人跑来报信说:杀人的真是曾参!他母亲慌忙扔下织机,翻过院墙就逃走了。大王您想:曾参这么贤德的人,她母亲应 该对她最信任和了解吧?但先后有三个人说他杀了人,他母亲就信了。那我呢?贤名远不及曾参,您对我的信任也赶不上曾参的母亲对他儿子的信任。而能在您面前 诽谤我的,何止三个人,那个时候大王会不会也像曾母一样投梭弃机呢?> > 武王说:我向你保证,我不会听别人对你的谤言非议,而且可以和你盟誓。于是君臣二人就歃血为誓,还把誓书刻在石头上埋在了地下,以备以后对证。> > 回朝后武王就用甘茂为大将,向寿为副将,带兵五万去攻打宜阳。果然围了很长时间攻城也没有进展,宜阳守将守得坚决,就是破不了城。> > 右相樗里疾对武王说:这么拖下去,宜阳还没打下来秦军就拖垮了,不如收兵,防止时间长了有什么变故。武王就下令让甘茂回师撤兵。甘茂没有执行君命,而是 派人给武王送了一封信。武王拆开一看,信上就写了两个字:息壤。武王立刻就明白了,自言自语地说:我和甘茂是有约定的,这就是我的不是了。于是不但没有下 撤军令而且派勇士乌获带兵五万前去增援。乌获的援兵到了,韩王派大将公叔婴带的救兵也到了。两军城下一番血战,乌获手持一对大铁戟,重一百八十斤,突入韩 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甘茂和向寿各领一军侧击增援,韩兵大败。秦军乘势攻城,乌获持大铁戟攀上城垛奋勇登城,一用力,城垛坏了,乌获正好掉在了 城外一块大石头上,摔断肋骨死了,但秦军已攻破城门,夺占了宜阳。这一战,秦军斩杀韩军七万多人,让韩国受到了重创。> > 韩王吓坏了,急忙派相国公仲侈带着国宝到秦国讲和。就这样秦军攻打宜阳四年才占了宜阳城,以胜利者的“宽容”接受了韩的请和。下令甘茂带秦军主力回国,留向寿带兵镇守宜阳。又派右丞相樗里疾先去周都洛阳打前站,自己带着任鄙、孟贲和一应的侍臣勇士来到洛阳。相关参考
晋襄公,世子姬继承了文公的大业。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襄公带领群臣为文公送灵,准备葬在曲沃。灵车刚出绛城,棺内忽然传出牛叫一样的声音,而且棺柩突然重如泰山,车不能行,群臣无不惊骇
孔子去世后,正是越灭了吴称霸诸侯的时候。>> 鲁哀公每天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三桓”灭了。靠国内的力量解决不了“三桓”的问题,就想借用“国际”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由于哀公和“三桓”之间互相防备,互相
勾践出场了,就得说说越国了。>>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子孙,夏后帝少康的庶子姒(sì)姓。少康把他的庶子封在会稽,供奉夏禹的祭祀。他们的身体上刺了花纹,又剪短了头发,就在越地开辟荒野,清除草木
齐昭公抢位子有一套,治国强兵没本事。>> 据记载,他在君位二十年,无所作为,有史料记载的,参加过晋文公的践土之盟,随晋文公伐过许,也参加过晋文公的温地会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使齐国由原来的“大
平王没了,费无忌死了,已经身为吴相的伍员仇恨却没有消减,他决心复仇到底父债子还,昭王因此就遭了罪了。>> 伍子胥帮助公子姬光杀了吴王僚,夺了王位,这个吴国阖闾可不是等闲之辈,志在和楚国争霸,又经
甘茂是战国中期的名将,姬姓,甘氏,名茂。学过百家之说,在秦惠王的时期选人都是唯贤则优,从不问其出身。在秦惠王的宫中也有非常多的能人之士加入了秦国的王朝中为秦惠王效力,在他们取得了一些军工之后就被封为客
甘茂是战国中期的名将,姬姓,甘氏,名茂。学过百家之说,在秦惠王的时期选人都是唯贤则优,从不问其出身。在秦惠王的宫中也有非常多的能人之士加入了秦国的王朝中为秦惠王效力,在他们取得了一些军工之后就被封为客...
楚昭王熊轸继任于危难之中,他在颠沛流离中懂得了为君的道理,终于在庄王之后,楚国又迎来一位贤德之君。>> 可这个贤君接班并不顺利。>> 囊瓦(字子常)大权在握,和伯宛一商量:太子珍年龄太小,而且
在昭王的治理下楚国政治清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政风政气。>> 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不阿谀奉承,不讨好权贵。一次他出行到郡县视察,在路上
宁戚何许人也?齐桓公得贤才宁戚还有一段故事。>> 管仲有个爱妾是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人,名字叫婧(jìng),文学好,有姿色,而且聪明。>> 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要带妃嫔相随,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