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4节 一个坏人和一个庸人的故事
Posted 太子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4节 一个坏人和一个庸人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4节 一个坏人和一个庸人的故事
楚昭王熊轸继任于危难之中,他在颠沛流离中懂得了为君的道理,终于在庄王之后,楚国又迎来一位贤德之君。> > 可这个贤君接班并不顺利。> > 囊瓦(字子常)大权在握,和伯宛一商量:太子珍年龄太小,而且他的母亲又本应是太子熊建的原配,名不正言不顺。熊西年长而且仁善,况且立长也符合礼 制,不如立熊西为君。伯宛把这话告诉了公子熊申,王族实力派熊申一听火了,生气地说:如果子常敢废太子,那就等于是在彰显先君的罪过。太子是秦女孟嬴所 生,他的母亲已经被立为夫人,怎么能说是非嫡呢?弃了嫡子而又失了秦国这样的大援,内外都有异议,令尹是要给楚国生祸,再说这样的话,我就杀了他。> > 王族就是有王族的威严,吓得囊瓦听到这消息后再就没敢节外生枝。> > 事实证明,熊申为楚国立了一功;昭王没有辜负楚人的热望;伯嬴虽然因平王而招人非议,但她不愧为貌美德仪的国母。> > 世子熊珍继位,改名熊轸,是为昭王。> > 昭王沿用囊瓦为令尹,伯宛为左尹,鄢将师为右尹。费无忌因为有老师的名义,也得以同秉国政。> > 费无忌不死,楚难就不断。> > 一个人做件坏事并不足怪,如果不是故意的。就是故意的知错就改、“知耻而后勇”也没关系,谁也不是圣人,谁不犯错?但执意地、连续不断地做,不但自己做,还要影响“领导”帮着做,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 这不,这位费老坏于媳妇乱伦易主、逼走了伍员、赶走了太子之后,在自己的“哥们”鄢将师的帮助下,准备向下一个绊脚石伯宛动手了。> > 伯宛是伍氏父子死的死、逃的逃之后,有才能又有影响力的另一个楚将。他是晋国智囊伯宗的孙子。伯宗被晋厉公听谗冤杀后,他儿子伯州梨逃到楚国被用为大 夫,从此伯氏在楚国立足。到了伯宛,因为军事才能出众很受楚平王的器重。在前一个时期的对吴战争中也屡立战功,因为这楚平王还曾经把缴获的一半赏给伯 宛。> > 小人的共同特点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甚至会把有潜在竞争潜质的都扼杀掉自己才放心,所以妒嫉在小人那里的次生物就是阴谋。> > 费无忌妒嫉伯宛在右尹这个岗位上妨碍自己使坏阴人,就和鄢将师商量了一个毒计。去对囊瓦(该人也不是个好东西)说:伯宛想请你吃饭,但不好直接说,想让我探问你能不能赏这个脸?囊瓦也没加思索就说:他有这个心,我哪有拒绝的道理。> > 费无忌又找到伯宛说:令尹和我说,他有心思到你家里吃顿饭联络加深感情,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时间和打算,让我探问一下。> > 伯宛不知道这是计,就说:我是他的助手,如果令尹能屈尊,那是我的荣幸!明天我就宴请,请你转达一下。> > 费无忌就问:你要请令尹,准备了什么好礼物相送?> > 伯宛说:我也不知道令尹的嗜好。> > 费无忌说:据我知道,令尹最喜欢好的盔甲和锋利的兵刃,他之所以要去你家吃饭,就是因为上次你带兵大胜吴军,大王把缴获的一半赏给了你,他想借这机会看看战利品而已。你到时候尽管摆出来,具体送什么我给你当参谋。> > 伯宛信以为真,就把上次缴获的、家里收藏的都拿了出来,费无忌把甲胄、兵器各选了五十件。并嘱咐令尹来了只要一问,你就马上拿出来,他如果喜欢,就献给他,这事就算圆满了。> > 伯宛就在门口的左侧设了帷幕,把这些东西放在里边,堂上摆好果盘,后厨备好酒宴,托费无忌去请囊瓦。> > 费无忌来请囊瓦,在要出发的时候,费无忌说:人心难测,我先去侦察一下看看情况,你得到回报再走也不迟。> > 费无忌去了一会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说:我几乎误了相国的性命,伯宛今天请客不怀好意,刚才我看门旁有帷幕,幕内有兵器甲胄,你去不得,去了会遭毒手。> > 囊瓦表示怀疑,自己和伯宛平时没有矛盾,他怎么会设伏害我呢?费无忌看出了囊瓦的疑心,马上说道:在你的心中会以为伯宛不会那么做,这你就错了,人 都是变化的,现在的伯宛已不比从前,他自恃有大王的宠爱,一定是想害了你再取代你。我早就听说他私下和吴国有联络。上次打败吴国时,众将都要求乘机伐 吴,但他私下受了吴国的贿赂,托辞乘人之乱兴兵为不义,硬是坚持回兵。当年吴国乘楚国大丧来伐,他们讲义吗?为什么他们内乱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的时候我们却 要讲义?如果有他在内部策应吴国,楚国就很危险了。> > 囊瓦听了这番话还是半信半疑,就又派身边的人去侦察了一番,回报的结果:门边帷幕内果然伏有甲兵。> > 囊瓦是个少智多气的人,终于被激怒了。当即派人把鄢将师找来说了伯宛要谋害自己的事,这小子和费无忌早就串通好了,就进一步使坏说道:伯宛和阳令终、阳完、阳佗还有晋陈这三族人是同党,想专楚国之权也不是一两天了。> > 囊瓦这时已失去了理智,骂道:几个异国的匹夫也敢作乱,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们。> > 他马上去向楚王报告,同时派鄢将师领兵攻打伯氏,伯宛到这时才知道中了费无忌的圈套,自杀了,他的儿子伯找了个空子逃了出去。跑哪去了?与伍子胥殊途同归,去了吴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小子人品实在不比费无忌强,千古名将伍子胥最终丧身在他的手中。> > 囊瓦下令烧伯氏的房子,竟没人执行,可见伯氏在楚国很得民心。囊瓦看没人执行,更生气了,又发令谁不烧就和伯宛同罪。大家都知道伯宛是个好人好官, 没人想真心去烧,就象征性地拿了一把柴草扔在门外了事。囊瓦气得亲自带着自己的族人家众,围住前后门放起大火,把伯氏一家杀光烧尽。之后又拘拿了阳令终、 阳完、阳陀、晋陈,诬告通吴谋叛,一律杀掉了事。国人无不为他们蒙冤而叹息。> > 这就是政治。人最可怕的就是充当了政治牺牲品。可是只要你走上了仕途这个独木桥,就难保不做牺牲品,也许你很侥幸,今天拿别人做了牺牲品,踩了别人的肩膀头,但在你踩别人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瞄上了你的肩膀,说不准下一个牺牲品就是你自己。> > 有一天,囊瓦在一个月圆之夜登楼赏景,忽然听到街市上传来歌声,仔细一听,歌词是:相关参考
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去狩猎,叔孙氏的家臣(chú)商猎获了一个怪兽,麇(jūn)的身子牛的尾巴,头上有角,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就派人来问孔子,孔子赶了过去一看说这是麒麟。细看麒麟的角,上面还有
吴王阖闾自从打败了楚国,真的是威震中原。从此自我感觉良好,开始追求奢侈,偏好游乐。大兴土木,营造宫室,在国中建长乐宫,在姑苏山修筑高台。又因为城西南三十里有一座如胥山,就在胥门外直通此山修了一条九
秦武王继位于公元前311年,当时齐、楚、燕、韩、赵、魏已经基本臣服,当然不是心服,是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因为不是心服,也就总起波澜。>> 齐王在听张仪忽悠时,以为韩、赵、魏都已经向秦献
这一年魏在醉酒之后从车上跌下来摔断了胳臂,引起内伤复发,吐血身亡。晋文公录用他的儿子魏颢继承了爵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狐毛、狐偃相继去世,文公非常悲痛,哭着说:我能得脱大难并复国成就霸业,多
齐孝公吕昭继了位,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崔夭陪驾逃难有功,录为大夫。打开国库,拿出金帛犒赏宋军。>> 这回宋襄公吸取了教训,一直在齐住了五天,一切都平稳了,这才带宋军回国。>> 鲁僖公
秦始皇,一个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政治家,一个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一个以不同寻常的手段创造了不同寻常伟业的改革者,一个永远同时背负美名和骂名的强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评价为他是
过了溧阳,又走了三百里,到了一个地方叫吴趋。在这里看到一个壮士,高颊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正在和另一个大汉打架,谁也劝不住。这时门内有一个老妇人喊到:专诸不可以和人打架。>> 那壮士立刻表现
在昭王的治理下楚国政治清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政风政气。>> 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不阿谀奉承,不讨好权贵。一次他出行到郡县视察,在路上
楚文王熊赀继位后,把都城迁到了郢,这个时候,楚国日益强盛,灭了邓国,攻克了权国,逼服了随国,打败了郧国,会盟了绞国,奴役了息国,汉江以东的小国,都向楚国称臣纳贡。惟有蔡国仗着和齐国是联姻国,不买楚
王戎是魏末晋初人,“竹林七贤”之一,位至三公。说到他,就令人想起与李子相关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夸赞他早慧,逻辑思维强:小时候,王戎跟小伙伴们出外游玩,见到路旁一棵李树果实累累,小伙伴们一窝蜂跑去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