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转山节”和“七月会”都有啥习俗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的“转山节”和“七月会”都有啥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的“转山节”和“七月会”都有啥习俗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狮子山是当地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那里流传着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据说是格姆女神的化身。
节日这天,太阳冉冉升起时,一队头戴鸡冠帽、身披红架裟的喇嘛骑着马,吹着螺号和琐呐,向格姆山麓进发。随后是善男信女行至格姆山。人们在女神庙前烧香焚纸,悬挂各色佛纸经幡,供奉丰美食品。朝拜队伍摆成长蛇阵,缓缓祭坛及女神庙三周祈求女神保佑、赐福于人,除了诵经之外,人们都沉浸在一片虔诚的祈祷之中。必要的祭拜仪式之后,是野餐、是歌舞、是年轻人谈情说爱,老年人游山玩水。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生火做饭。这时,人们喜欢跳“凤凰舞”。舞者一律是女性,若男性参加,须扮作女性才可,其间还举行赛马打跳等各种娱乐活动。这时一改先前朝拜祀格姆女神的庄严神秘气氛,年轻人一路纵歌,携自己的阿夏,或骑马、或漫步,或划般绕湖,夜宿湖畔,与自己的阿夏共度良宵,享琴瑟之乐。
丽江七月会,是纳西族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于夏历七月中旬举办,会期一至两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故称为“七月骡马会”。会址曾改易三次,但都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郊。
纳西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届时,除了交易骡马,各地农民还纷纷携带土特产品到会上出售,即使阴雨绵绵,会期无阻
场内演戏,场外赛马,热闹异常。夜晚,城区客店马店住得满满的并有各地歌手对唱“谷气”调,直到深夜。
七月会期间,会场上彩旗飘扬,路口搭着青松牌坊。人们扶老携幼,熙熙攘攘,你去我来,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纳西族少女披着镶饰星月的美丽披肩,一排排的走着。小伙子们骑着自行车,一架连一架,象长龙飞舞。台子上,每日都有地、县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宣传队、业余鼓乐队公演民族音乐歌舞和自编新剧目。
七月会是纳西族人民狂欢的节日。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看演出,从街头到会场3公里路的人流从不间断。
今日纳西七月会,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疆新貌的博览会、民族友谊的交流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关参考
男女二十岁左右,方择吉日举行婚礼,纳西语叫“楚美如、意为“娶媳妇"。婚礼由新郎家族中能干的长者,分派同家族的人操办。迎亲的前几天,新郎家的院子内要搭大篷,在大门和院中扎迎亲牌坊。富有人家还挂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从长,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主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纳西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在家中和村内忌唱“谷气”调。办喜事时忌跳“哦热热”歌舞。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
羌族家家户户都烧着永世不熄的“万年火”,名曰“锅庄”。锅庄既在堂屋中间的火塘或火炉上架一个“希米”(三脚架),上安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锅圈,圈上架锅。“锅庄”既是羌族的火神,又是羌民取暖和烧饭的热源,还
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
<1>沐浴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小净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漱口;呛鼻;洗脸;洗两手至两
自从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后,与之相联系而形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
土族在全国有192573人,他们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