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阿富汗·1978年阿富汗穆斯林武装力量暴动

Posted 穆斯林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阿富汗 阿富汗·1978年阿富汗穆斯林武装力量暴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富汗 阿富汗·1978年阿富汗穆斯林武装力量暴动

1978年阿富汗穆斯林武装力量暴动

1978年,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塔拉基政府不顾阿富汗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绝大部分居民是虔诚的穆斯林、部落传统势力很强大等特点,硬性推行全面社会改革的计划。在土地改革中,规定每户只准有土地6公顷,超过部份一律收归国有,分配给无地和土地不足6公顷的农民。这不但涉及到地主和部落上层的利益,而且还触犯了伊斯兰寺院的利益。政府还宣布取消一切债务,引起富人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贷给穷人,反而使大部分城乡居民告贷无门,增加了他们生产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塔拉基政府还大规模地镇压所谓“反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引起了前政府官员、宗教界和部落上层的恐慌。1978年6月,阿富汗最大的穆斯林武装力量——伊斯兰党在阿富汗东部的库纳尔、楠格哈尔和帕克蒂亚三省发动了反政府的武装暴动。战斗的范围很快从东部、南部发展到西部和北部,遍及全国大部省份,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反政府的穆斯林组织,主要有:伊斯兰党、伊斯兰组织、伊斯兰党哈里斯派、民族解放阵线、伊斯兰革命运动和伊斯兰全国阵线等。到1978年8月初,政府军已损失了一个师的兵力,内有数百名苏联人被打死。政府军还纷纷倒戈到穆斯林武装组织。苏联坚决主张击溃一切“叛乱”的穆斯林武装力量,镇压一切反对苏联的力量,赶运了大批飞机、坦克、火箭炮,制订了围剿的计划。因此,阿富汗战火愈燃愈烈。

相关参考

阿富汗 阿富汗·1978年《十三点政纲》的提出

1978年《十三点政纲》的提出1978年人民民主党发动“四月革命”政变后,塔拉基政府提出改革阿富汗经济、社会的《十三点政纲》作为施政纲领,内容包括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加强国营经济部门、发展民族工商业等。

苏联 1978年12月5日《苏联阿富汗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签署

1978年12月5日《苏联阿富汗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签署1978年12月5日由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与阿富汗总理塔拉基在莫斯科签署,1979年5月27日正式生效,有效期20年。全文共15条,主要内容有

苏联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在阿富汗扶植达乌德、塔拉基和阿明政权,以图控制阿富汗。当阿明政权与苏联拉开距离时,苏联决定直接出兵,以武力帮助阿富汗更换领导。19

历史秘闻 塔利班当政时期,阿富汗女性的命运有多悲惨

阿富汗是一个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境内99%的居民都是穆斯林教徒。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阿富汗是一个很开明的世俗化国家,跟隔壁的伊朗几无二致。大学里女性比例几乎占到一半,女人可以抛头露面走在大街上

阿富汗 阿富汗·1986年5月纳吉布拉掌权

1986年5月纳吉布拉掌权纳吉布拉1947年生于喀布尔,普什图族人。1975年毕业于喀布尔大学医学院。曾因从事反政府的政治活动而两次被捕入狱。1978年4月塔拉基政变后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后任驻伊朗大使

阿富汗 阿富汗·1919年8月8日《拉瓦尔品第条约》签订

1919年8月8日《拉瓦尔品第条约》签订1919年5月3日,阿富汗爆发了第三次反英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部落武装的支持下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战斗,阿曼努拉鉴于阿英力量相差悬殊,战争的延长对阿富汗不利等因素,

历史百科 苏联阿富汗友好睦邻合作条约

1978年12月5日签订。1979年5月27日开始生效,有效期20年。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是:(1)双方为保障两国的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并采取相应措施;(2)为加强双方防御能力,双方将加强

世界历史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

历史百科 动荡不安的山地王国——阿富汗再次发生政变

动荡不安的山地王国——阿富汗再次发生政变政变军队进攻阿富汗总统府,总统府升起白旗1978年4月27日中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一阵隆隆的炮声突然打破了往日的平和宁静。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浩浩荡荡地开进

阿富汗 阿富汗·1985年5月“七党联盟”的建立

1985年5月“七党联盟”的建立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抗击苏军侵略,很快在国内外建立起70多个抵抗组织,武装人员由原来的3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15万人左右。其活动遍及全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