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Posted 阿富汗
篇首语: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第二阶段,苏军发动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 (1980。2∼1985。12) 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达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苏阿军队出动1个师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潘杰希尔游击队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度占领该谷地。苏军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占领游击队一些根据地,但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结束后,游击队又回到根据地。经几年战斗,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在此期间,苏联在国际社会压力下,被迫于1982年6月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后举行六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协议。
第三阶段,双方战略相持(1986。1∼1989。2) 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将战争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加紧武装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府军,苏军主要负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要城市发起多次进攻。其中对喀布尔的进攻曾出动兵力5万人,时间长达几个月,对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造成严重威胁。但由于游击队内部政见不一,缺乏统一指挥,加上武器装备落后,进攻屡屡受挫。阿富汗战场出现了苏军控制主要城市与交通线、游击队控制广大农村、双方均不可能取胜的僵持状态。在此情况下,苏联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两个阶段撤出全部军队11。5万人。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
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战争中,苏军使用大量先进武器,采取多种战略战术,但由于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受到国际社会和苏联人民强烈反对。阿富汗人民抵抗力量虽然在兵力兵器等方面处于劣势,但由于从事的是正义战争,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国际社会支持,部队士气高昂,加上成功地开展游击战,使强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并最终迫使侵略军撤离国土。
相关参考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全过程 二十三年前的今天(1989年2月15日),驻阿富汗苏军司令格拉莫夫中将乘坐装甲车从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顿来到苏阿边界。他和最后一批苏军人员通过苏联西南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与阿富
招来强烈反对的苏联侵阿战争 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苏联派兵入侵邻国阿富汗。这是一个大国欺压弱小邻邦的一次规
“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这不仅被我国古代多次战例所证实,在现代战争中也是真理。 1979年12月,原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在阿富汗的10多万侵略
部落开战之时,便是和平降临之日。--普什图族谚语阿富汗,一个高原上的山之国。他们在与英美苏三大列强的血战中,为自己赢得了“帝国坟场”的赫赫凶名。尤其是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让那支在很多人眼里可以征服世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在阿富汗扶植达乌德、塔拉基和阿明政权,以图控制阿富汗。当阿明政权与苏联拉开距离时,苏联决定直接出兵,以武力帮助阿富汗更换领导。19
超级大国又一次对邻邦动武——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24日晚,正当西方各国忙于欢度圣诞之际,在亚洲,苏联却揭开了大举进攻阿富汗的序幕。喀布尔上空机声轰鸣,震耳欲聋。25日、26日接连两天,苏联的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视阿富汗为南下波斯湾、印度洋的跳板,培植和扩大亲苏政治势力,79年9月16日,阿富汗发生军事政变。苏联便以“应邀出兵”为借口,于12月25日和26日,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苏联进攻阿富汗的原因 即使在今天,对于许多苏联参战的老兵来说,都并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苏联要打这一场不明不白的战争,从地理环境上看,阿富汗并没有多少资源可言,即使获得胜利,苏联也无法从阿富汗得到相应的利
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ldqu
1980年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1979年12月底,苏联军队悍然大举入侵阿富汗,推翻阿富汗合法政权,扶植傀儡政权,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震动,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发生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