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撒拉族古清真寺 撒拉族历史

Posted 撒拉族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见证历史的撒拉族古清真寺 撒拉族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见证历史的撒拉族古清真寺 撒拉族历史

全国惟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现今遗留着十几处古清真寺建筑。在这些古清真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水、孟达、塔撒坡、张尕、科哇五大清真寺建筑群,并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撒拉族古清真寺,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遗存,木砖青瓦混作结构,建筑形制大同小异,各有其特点。均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牌坊式大门、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态,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工程浩繁,气势雄伟壮观,风格独特。每一处建筑群的环境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装饰尺度与彩色,都融进了伊斯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征。这些建筑群记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明、清时期统一西部边疆文化的见证。

撒拉族古清真寺的建筑布局,根据建寺地形特点,按照宗教活动的功用和美的需求,均为严谨的东西向四合院式轴线建座布局,留有宽阔的院地。这种布局形式,使寺院显得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礼拜殿因伊斯兰教群众聚拜特定朝向,建筑朝向为西,唤礼楼大门建座寺东,南北配房左右相对而建,东西两侧又建有耳房,形成封闭式四合院布局。有的寺区周边附近修建拱拜,设有坟陵,植育有杨柳栾榆,颇具浓郁的伊斯兰氛围。

孟达清真寺是撒拉族古寺中最为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布局,具有优美的建筑形式。寺东正面中央建有高大的唤礼楼,其南北两侧相对建有中间高边缘低的三间形牌坊门,使整个寺东正面,形成横字式中间高边缘低的大“山”字形建筑。两侧牌坊门又形成中间高边缘低的小“山”字形,显得大小有别、高低有序,严谨优美的建筑风格,不仅突出了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相结合的双重建筑艺术效果,而且拓宽了寺院的活动空地。

礼拜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修建设计规模庞大,用材精良。殿体建在寺西高台阶上,建成前后殿带廊衔接上明造做法,飞檐翼角,花砖瓦顶,宝瓶正脊。前殿缩成小三间形。

前后殿形成一个前小后大的“凸”字形平面布局。后殿面阔因地制宜,建作三转五或五转七的大开间,明次间阔于边间,廊深一间。木构架形式多样,前殿梁架为井架式,后殿梁架为抬梁式,廊道梁架为卷棚式。前殿砖瓦脊顶呈现三面坡式,后殿顶形成歇山式。孟达清真寺礼拜殿建筑,绘梁画栋,以三面坡、歇山式、卷棚式前中后连接式,一殿三式屋顶,三式木梁架,前低中高后矮,构成十二个脊顶。形成殿内有殿,大小不同、深浅有别。殿内高阔明朗,给人以典雅庄重之感。

唤礼楼是清真寺的标志性建筑,立于寺东,形体高大,具有唤礼、望月、观日、远眺的功用。楼体建于寺东高约0.8米至1米的高台石边阶基上,六柱通柱六角攒尖,宝瓶楼顶,三重飞檐砖瓦混作,穿斗式梁柱架,聚椽式垂柱楼梁架。楼体二、三层铺置厚木板,楼底层西墙正中开设门道,楼内斜置台式板梯,盘旋而上。张尕清真寺唤礼楼建筑高大,木体结构形体复杂,围檐斗拱昂攒,花格垂柱,低部雕花扶栏。楼顶宝瓶凌空,清朝建筑风格尤为独特。

一般来说建寺十分讲究大门的建筑艺术。明、清年间的大门建座,根据建筑布局实际,一种是一寺设建一座牌坊门,另一种是一寺设建两座牌坊门。每座牌坊门为四柱单列三间形,人字形牌坊门顶,形成中高边低的“山”字式牌坊体。牌坊门体造型优美,布局精巧,立体、平面布局显得效果最佳。以肃穆威严的气色,敞开热烈的胸怀,喜迎五洲四海宾客。

由于清真寺教长讲经、学员活动等的需要,礼拜殿前侧南北台基,各建三至五间单石坡带前廊小式木砖瓦做配房,有的东西两面又建有三间耳房。木柱架为纵梁横檩,竖排椽体、花砖瓦顶宝瓶吻头脊。

此外,撒拉族古清真寺的礼拜殿、唤礼楼、牌坊门座体,承载着大量精彩的木砖建筑形式和雕制艺术。

相关参考

撒拉族古清真寺啥样 撒拉族历史

木雕装饰是古清真寺最重要而精彩的建筑工艺。礼拜殿、唤礼楼、牌坊门上的平板、雀替、插板、门簪、楼阁裙板门面,均有精雕,图案多为植物、几何图纹、器具、瓜果、山水、阿文美术体、蜂窝状纹。唤礼楼二、三层六角平

撒拉族古清真寺啥样 撒拉族历史

木雕装饰是古清真寺最重要而精彩的建筑工艺。礼拜殿、唤礼楼、牌坊门上的平板、雀替、插板、门簪、楼阁裙板门面,均有精雕,图案多为植物、几何图纹、器具、瓜果、山水、阿文美术体、蜂窝状纹。唤礼楼二、三层六角平

撒拉族的清真寺都有啥别称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称谓。阿拉伯语“买斯吉德”的意译。泛指穆斯林举行礼拜等宗教功课及举办宗教教育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清真寺还有以下多重称谓——1.买斯吉德:原意为“叩头处”,“礼拜场所”

撒拉族的清真寺都有啥别称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称谓。阿拉伯语“买斯吉德”的意译。泛指穆斯林举行礼拜等宗教功课及举办宗教教育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清真寺还有以下多重称谓——1.买斯吉德:原意为“叩头处”,“礼拜场所”

撒拉族建筑民族特点 撒拉族建筑

花窗雕檐,篱笆做墙,这种以木、石、土和篱笆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设群落,集中在我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孟达大庄村。位于该村牦牛巷子的马进明家的篱笆楼,可以说是明代篱笆楼建筑的始祖。晨曦中,清真寺晨礼的呼唤声

伊斯兰教术语分解 撒拉族宗教信仰

会礼:伊斯兰教拜功之一。为重大节日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阿拉伯语“尔德”的意译。即每一年的开斋节和宰牲节身着节日盛装的穆斯林,欢欣鼓舞地来到清真寺隆重集会,举行节日会礼。所谓“会礼”,就是大聚会的意思,

伊斯兰教术语分解 撒拉族宗教信仰

会礼:伊斯兰教拜功之一。为重大节日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阿拉伯语“尔德”的意译。即每一年的开斋节和宰牲节身着节日盛装的穆斯林,欢欣鼓舞地来到清真寺隆重集会,举行节日会礼。所谓“会礼”,就是大聚会的意思,

撒拉族“古篱笆楼”的历史和未来

2007年5月,省文化厅公布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撒拉族古篱笆楼编造技艺”名列其中。这种古篱笆楼编造技艺,融合了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的建筑文化,是当时的居民利

历经风雨的撒拉族古篱笆楼 撒拉族建筑

循化县清水乡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今年30岁,已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的古篱笆楼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据马穆罕默介绍,原先他家里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北、西面的古篱笆楼都连在一起,规模很大。然而在经历

历经风雨的撒拉族古篱笆楼 撒拉族建筑

循化县清水乡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今年30岁,已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的古篱笆楼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据马穆罕默介绍,原先他家里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北、西面的古篱笆楼都连在一起,规模很大。然而在经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