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术语分解 撒拉族宗教信仰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教术语分解 撒拉族宗教信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伊斯兰教术语分解 撒拉族宗教信仰
会礼:伊斯兰教拜功之一。为重大节日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阿拉伯语“尔德”的意译。即每一年的开斋节和宰牲节身着节日盛装的穆斯林,欢欣鼓舞地来到清真寺隆重集会,举行节日会礼。所谓“会礼”,就是大聚会的意思,会礼必须到清真寺跟随“伊玛目”成班礼拜,不能单独举行。在郊外举礼者,称为“出荒郊”。两个会礼的拜数都是两拜,属于当然义务(瓦吉卜),惟念“呼图白”是圣行(逊奈),不是条件。会礼拜后,自礼四拜副功(台图卧尔)拜。穆斯林会礼毕互相握手,致“祝安词”问候,并互访亲友或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等。
天课:伊斯兰教课功术语。为教法功修中的第四大要素,亦称为信仰的第四基柱。系阿拉伯语“则卡特”的意译。意为“净化”、“洁净”。指穆斯林通过缴纳天课,使自己占有的财产更加纯净。这是真主对穆民中丰衣足食者定制的主命,故称“天课”。它是穆斯林虔诚信仰同其拥有财物相结合,并涉及社会的一项必尽的义务性宗教功课。征收天课旨在限制富有者聚敛财富,贪图今世的荣华富贵,而离开“真主的法度”。
经堂语:经堂语是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专门语言。专指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三种不同词汇或词组相交,组合成句的独特的汉语表达形式。
其特点是:基本语法结构和一般词汇属汉语,只是在语句表述时夹杂穿插大量的阿、波语词汇,逐步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由阿、波语向汉语过渡的汉、阿、波合璧的专门用语。历代阿訇、经师在讲授经典和“宛尔兹”时,广泛使用和传播这种语言,其中不少词汇已成为中国穆斯林世代相传的大众化的日常用语。
阿訇:伊斯兰教教职称谓。波斯语音译,意为“教师”、“学者”。亦译“阿衡”、“阿洪”等,一般通指“教长”(开学阿訇)。即清真寺内主持教务和为“海里凡”讲经的人。原意“经堂教职人员”,今为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懂得基本教义和教法,能诵读、通晓《古兰经》,为经堂中、小学生授课,品学兼优的宗教专业人员的通称。
相关参考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现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已达13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伊斯兰教是讲求真理的宗教,其教义包罗万象。它的本质是教人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现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已达13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伊斯兰教是讲求真理的宗教,其教义包罗万象。它的本质是教人
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区宗教气氛非常浓厚。但撒拉族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还残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点点的原始文化——萨满教意识。天在撒拉族的观念中是很神秘的,有的说有七层,有的
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区宗教气氛非常浓厚。但撒拉族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还残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点点的原始文化——萨满教意识。天在撒拉族的观念中是很神秘的,有的说有七层,有的
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区宗教气氛非常浓厚。但撒拉族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还残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点点的原始文化——萨满教意识。天在撒拉族的观念中是很神秘的,有的说有七层,有的...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
撒拉族与回族撒拉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宗教对其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称谓。阿拉伯语“买斯吉德”的意译。泛指穆斯林举行礼拜等宗教功课及举办宗教教育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清真寺还有以下多重称谓——1.买斯吉德:原意为“叩头处”,“礼拜场所”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称谓。阿拉伯语“买斯吉德”的意译。泛指穆斯林举行礼拜等宗教功课及举办宗教教育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清真寺还有以下多重称谓——1.买斯吉德:原意为“叩头处”,“礼拜场所”
撒拉族的伊斯兰教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先后传入了撒拉族地区,并开始了教派之分和教派之争。《循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