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安德罗波夫

Posted 纪律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安德罗波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安德罗波夫

苏联·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前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14年6月15日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纳古茨卡伊车站一个铁路职员的家庭,俄罗斯族。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在北奥塞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莫兹多克市的电报局当工人,还当过电影放映员助手。两年后到雅罗斯拉夫州的雷宾斯克,在伏尔加航运公司的轮船上当水手,并进入雷宾斯克水运技术学校学习。1936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共青团组织专职书记。不久即调任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驻雷宾斯克沃洛达尔斯基造船厂共青团组织员。1937年起任雅罗斯拉夫州团委书记,一年后升任第一书记。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40年调到刚成立的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任该共和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卫国战争期间,在当地游击队指挥机构负责组织、人事等工作。1944年起从事党的工作,任联共 (布)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委第二书记。1947年起任卡累利阿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1951年被调到联共(布) 中央机关担任巡视员,后任处长,其间曾在联共 (布) 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53年任外交部第四欧洲司司长,不久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54年7月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1957年3月奉调回国。同年5月任苏共中央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部部长。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62年11月任苏共中央书记。1967年5月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6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获大将军衔。1982年5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同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后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并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1983年6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安德罗波夫由于为苏共和苏维埃国家作出了贡献,曾多次受到嘉奖。在他60岁生日时获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先后获4枚 “列宁勋章”以及 “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 “红旗勋章”。早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安德罗波夫就享有 “一个现代化、有专业知识的、机智灵活的干部”的盛名。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在他执政的15个月当中,虽然强调贯彻 “在勃列日涅夫影响下制定的内外政策中的战略路线”,但他并非是勃列日涅夫 “家业的守成者”,而是在很多问题上开创了新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上任后,主要精力用于抓国内事务,着重抓了三件事: 第一,调整人事,以巩固权力,从而适应打开新局面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人事的逐步调整,以实现他提出的总任务。安德罗波夫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苏联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地“完善发达社会主义”,因而选择干部的标准,就是以能否胜任这一任务为前提,并且强调要让那些 “政治上成熟、内行,有主动精神,具备组织能力和对新生事物敏感的人们处在关键岗位上” 。在具体做法上,安德罗波夫充分地考虑到苏联社会的特点,以及不可逾越的局限性。首先,采取了保持最高领导层相对稳定的作法。在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一级的领导人当中,除由于自然规律被淘汰者外(政治局委员佩尔谢和候补委员基谢廖夫因病去世) ,基本原则是只进不出。雷日科夫和利加乔夫当选为中央书记,身为政治局委员并兼任中央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受到安德罗波夫的赏识和重用。从人选安排上来看,这是安德罗波夫的意向所在,为以后的交接班做准备。他还大刀阔斧地改组了内务部,因为苏联的重大经济案件许多都与内务部一些高级官员有关,这是苏联近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事。对苏共中直机关党务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由利加乔夫任中央组织党务工作部部长。撤销了私人顾问班子,更换了宣传部、科学和学校部等意识形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新设了经济部,并把农业部、轻工业和食品工业部改组为农业和食品工业部、轻工业和消费部等等。这一系列做法,很明显是要改进党中央的工作作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并为经济改革从组织上创造条件。还应该指出,安德罗波夫重视领导干部的年轻化,提拔了一些四、五十岁的部长级以上的干部,但苏共领导干部老化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解决。第二,强调严明纪律,并狠抓了生产纪律和劳动纪律的整顿。他在1983年1月上旬召开的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各部门党政工会等系统负责人的会议上强调,加强生产和劳动纪律是一项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特殊意义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在工业生产上,重点是强调计划纪律和供应纪律,整顿交通运输部门,抓燃料动力、钢铁和消费品生产。1983年4月通过的一项关于遵守供货合同义务的决定,把企业不按合同完成供货义务列为严重违反计划纪律和国家纪律的行为,规定了在经济上对这类企业领导人的处罚。在整顿劳动纪律上,更是声势浩大,不但开动了全部宣传机器,而且动用了警察在公共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对擅离职守的职工实行扣工资和奖金、推迟休假等经济制裁,同时采取措施,消除引起职工违反纪律的客观原因,如延长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时间等。1982年8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补充措施”的决定,用法律的形式保证遵守劳动纪律。上述措施暂时地扭转了生产和劳动纪律方面的混乱状况,使工农业生产有所回升。1983年头9个月的工业产值与1982年同期相比增长4.1%,工作劳动生产率增长3.3%。但是,这些行政措施毕竟还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第三,大抓经济工作,强调要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并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食品纲要》为纲,决定从中央到区、州一级分别建立“农工联合公司”,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业集体承包制,要求在三年内全面推广。在工业方面,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从1984年1月1日起,在全苏重型和运输机械部等五个部门进行改革,以取得经验。安德罗波夫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指出: 要加快步伐,完善计划管理体制,应该“在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实行权力下放,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为此,苏联的理论界一度也很活跃,许多著名专家和经济学家纷纷著文,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第四,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苏联国内建设的新思想。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认为苏联已建成了 “发达的社会主义”。安德罗波夫则认为,苏联现在还处于发达社会主义 “这一长期的历史阶段的起点”,苏联的成就还只是 “共产主义未来的……幼芽”; 针对理论界教条主义的禁锢,他提出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在实践的影响下”对理论进行 “更新”; 在分配问题上反对平均主义思想,反对为了总的福利而 “压制或忽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以及不同社会集团的特殊要求”; 对于社会主义的前景,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实践经验才能揭示出来。他承认苏联过去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犯过“错误”,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可以 “多样化”。这些提法在东欧诸国反响强烈,受到好评。在安德罗波夫当政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就苏联国内经济建设的理论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而且还就发达社会主义、苏共现行党纲、民族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看法,因而使苏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安德罗波夫上任总书记时已是68岁,就在执政15个月之后的1984年2月9日病逝。著作有《讲演与文章选集》。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1982年11月12日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2年11月12日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尤·弗·安德罗波夫(1914—1984),系苏共中央总书记,1914年生。俄罗斯人。1939年入党。受过高等教育。1944年开始在党内任职。1953

苏联 苏联·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苏联·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由苏共中央前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提出的关于目前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程度的一种观点。最早见于1982年4月安德罗波夫在纪念列宁诞辰112周年的讲话中。他在这篇讲话中认为,苏联目前正处

苏联 苏联·1991年12月17日奥西波夫出任俄罗斯科学院院长

1991年12月17日奥西波夫出任俄罗斯科学院院长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科学院易名为俄罗斯科学院。1991年12月17日,在俄罗斯学院成立大会上,尤里·谢尔盖耶维奇·奥西波夫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

阿尔西波夫

在2002年,即将就任美国档案馆负责人的托马斯・布兰登评价到:“一个叫阿尔西波夫的家伙拯救了全世界。”阿尔西波夫,前苏联海军中将,也是一名参加过二战的苏联老兵。当时,B-59潜艇上的大部分船员都不知道

历史百科 他给僵化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去世

他给僵化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去世1984年2月10日下午2点30分,莫斯科电台和电视台播音员沉痛宣告,安德罗波夫因心脏和肾脏功能衰竭而于前一天下午4点50分逝世。安德罗波夫于19

苏联 苏联·1988年3月13日尼娜·安德列耶娃发表“我不能放弃原则”一文

1988年3月13日尼娜·安德列耶娃发表“我不能放弃原则”一文1988年3月13日,列宁格勒工学院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发表“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文章而引起的一场争论。文章指出,当时

苏联 苏联·葛罗米柯

苏联·葛罗米柯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09年7月18出生于旧葛罗米基村(今属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戈麦尔州维特科夫斯区)的一个贫农家庭

苏联 苏联·1991年7月1日“民主改革运动”成立

1991年7月1日“民主改革运动”成立1991年7月1日成立。发起人有苏联科学工业联合会主席沃尔斯基、著名经济学家彼得拉科夫、莫斯科市长波波夫、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俄罗斯部长会

苏联 苏联·1990年1月20日苏共民主纲领派成立

1990年1月20日苏共民主纲领派成立1990年1月20日—21日在莫斯科成立。苏共中央委员、跨地区议员团主席叶利钦、莫斯科市人民代表苏维埃主席、经济学家波波夫和历史学家阿法纳西耶夫是该派的核心人物。

历史人物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是谁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АндрейИвановичЕременко1892-1970),二战结束时的苏联十大方面军司令员之一。1955年苏联元帅。骑兵出身,性格粗暴而好说大话,对苏联二战初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