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婚俗是怎样的?景颇族婚俗简介

Posted 景颇族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颇族婚俗是怎样的?景颇族婚俗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颇族婚俗是怎样的?景颇族婚俗简介

景颇人的结婚仪式比较复杂。结婚的那天,新娘来男方家,新婚夫妇喝过“交杯酒"后,由男方家长向新娘讲述家史。随后,新郎的母亲将一只项圈套在新娘的颈上,新娘到屋内火塘边休息。傍晚,新娘要先洗澡,并且亲自用容器从河里盛清水、置於室内,由董萨念经后,将两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如鸡蛋沉入水底不动,则认为吉祥。午夜,新婚夫妇还可以约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恋爱的场所进行最后一次公开的"干脱总"。新郎和新娘都可以同他们已往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次的"恋爱"活动。次日清晨,新娘带上新做的粑粑回娘家去酿酒,新郎得等到酒酿好后,才能接妻子回家。

景颇族的婚礼各地大致相同,但也因居住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异,有些地方的景颇人结婚时,至今仍沿袭一种新娘漫步过“草挢”的习俗。“草挢”,景颇语叫“棒棒呵”,实际上是一个长约十尺宽约尺许的草堆。草堆旁边放有大小不一的石块。“草挢”系新娘过门前特意布置的。新娘驾临之后,先由两位盛装的少妇迎出村寨,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上前搀扶,径直走到已布置好的“棒棒呵”面前。遇到“草挢”,两位少妇即撒手不管,让新娘独自从草挢上走过。祗要走过“挢”头,新娘就算是男家的人了,而且意味着新娘在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到了婆家也必将继续保持勤劳能干的本色,成为一个勤劳贤淑的好媳妇。

婚恋方式和特点是单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为妻,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为妻。舅家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姑家的儿媳,但与此相反,姑家的女儿绝不能嫁给舅家的儿子,这就是景颇族所说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这种单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颇族“丈人种”和“姑爷种”的关系,即舅家永远是“丈人种”,而姑家则永远是“姑爷种”。

另外,景颇族还严格遵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的原则,如果违反了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只要不违反上述同姓不婚、姨表不婚和“血不倒流”的原则,青年男女恋爱社交是很自由的,但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

相关参考

景颇族婚俗习性 景颇族婚俗简介

云南省陇川县是景颇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恋人之间联系不写信,而是以物代之,十分有趣。如男子爱上姑娘,即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辣椒,再用线精巧地包扎好送给女方。树根表“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两

景颇族历史文化有哪些?景颇族文化简介

婚俗景颇族的传统婚恋别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千脱总”,意为串姑娘。通常采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识相爱到结百年之好。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买卖,采用抢婚的方式。另外还通行单方姑舅表

德昂族婚俗简介 德昂族男女是怎样定情的

“串姑娘”德昂族青年男女最重要的恋爱方式也是"串姑娘"。最初,"串姑娘"是在傍晚进行。届时,小伙子到意中人家附近唱山歌吹芦笙,暗递情意。如果姑娘对此无动于衷,则

新娘怎样做才有好日子过 哈尼族婚俗简介

哈尼族有句民谣:“谷子黄,哈尼狂。”哈尼族未婚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要找对象,秋收过后正是谈恋爱找对象的好时光。哈尼族青年找对象有三个标准:一是漂亮;二是劳动好不好;三是会不会操持家务。第三条最重要。

德昂族婚俗简介 德昂族男女是怎样定情的

“串姑娘”德昂族青年男女最重要的恋爱方式也是"串姑娘"。最初,"串姑娘"是在傍晚进行。届时,小伙子到意中人家附近唱山歌吹芦笙,暗递情意。如果姑娘对此无动于衷,则表示拒绝。如果姑娘与小伙子搭话或...

摩梭人一直传承者怎样婚俗 纳西族婚俗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

景颇族是怎样进行社交活动的 景颇族习俗

到了景颇族地区,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骑马入村过寨,到了景颇族山寨外,要下马步行。进入景颇族山寨,切记不能为了表示你的友好而去摸景颇族人的头,也不能从后面拍景颇族人的肩膀。摸头这种行为被景颇族认为是欺

景颇族的织锦是怎样的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织锦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织锦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景颇族织锦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内容及色彩别具一格,花纹图

景颇族织锦是怎样制作的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织锦多以自捻棉、麻、羊毛线为原材料,经自然印染(深蓝、红两色)初步加工后成型作织锦原料。机杼由“工”字型主线支架、皮制腰带(系于腰间用于勒紧织线、便于操作)、数对梭子、两只相同的竹竿、梭镖(形似

景颇族“洞巴”是怎样一种乐器 景颇族乐器

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