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你知道明朝北京保卫战的故事吗?
Posted 太上皇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你知道明朝北京保卫战的故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你知道明朝北京保卫战的故事吗?
北京保卫战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兵部尚书于谦率军击退前来进犯北京的蒙古瓦剌大军的战役。
瓦剌是蒙古族的一支。15世纪中期,他们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成为元以后最大的蒙古汗国。瓦剌的首领也先经常率兵骚扰明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以不满明朝对其开出的贸易条件为由,兵分四路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当权的太监王振在明军没有应战准备的情况下,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50万大军亲征拒敌,结果在宣府(今河北宣化)遇敌军时大败,撤退途中英宗被围困于土木堡,被瓦剌俘虏。此役明军折损过半,随行的大臣死了几百人,枪械、辎重全被瓦剌军夺走。这就是“土木之变”。也先得胜后,企图乘明朝京师空虚,率军南下,一举攻占首都北京。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朝统治集团内人心惶惶,一些大臣主张弃城逃跑,还都南京。此时,兵部侍郎于谦以宋朝南迁之鉴,主张坚决抵抗,誓死保卫北京。他的建议得到了部分大臣的支持,并为英宗的弟弟、监国(代皇帝管理国事)郕王朱祁钰和皇太后所采纳。文武百官请皇太后改立郕王为皇帝(后来历史所称的景帝),遥尊已成为瓦剌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不久,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挺身担负起保卫京师的重责。
在紧张的备战中,于谦调集各地军士来守卫北京,并大力招募民兵。他一方面严格整肃军纪,选拔合格的将领训练军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口;一方面动员工匠日夜赶制盔甲武器,号召民众献纳谷草,充实军备,由此大大增强了北京的防御力量。
十月初一,瓦剌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北京,十一日直逼北京城下,被俘的太上皇朱祁镇也被带到德胜门外。于谦命各将领率军分别列阵于北京九门城外:都督陶瑾守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守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守朝阳门,都督刘聚守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守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守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守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守宣武门,于谦与石亨守德胜门。为了保持士气,于谦还下达了军阵连坐法,即:临阵对敌时,将领不顾军队临阵脱逃的,斩杀该将;士兵不听将领号令先行退却的,后队的士兵斩杀前面的逃跑者。在于谦统率下,各路明军奋勇抗敌,五天内屡次打败瓦剌军队。也先由于进攻受阻,又听说明朝援军即将赶到,害怕退路被截断,于是在十月十五日夜里下令向北撤退。于谦命明军乘胜追击,大破瓦剌军,附近百姓也纷纷组织起来袭击瓦剌军残部。到了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队完全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明朝的新皇帝朱祁钰改元景泰。也先见所俘虏的朱祁镇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把他放回了北京,并与明朝恢复了朝贡贸易关系。然而,太上皇朱祁镇回宫后,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于谦则被诬陷,以“谋逆罪”被处死,到了明宪宗时方获得平反。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们熟悉的这首诗是于谦的遗作,这也是于谦忠勇大义人格的生动写照。 (董佳贝 撰)
相关参考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六名维新志士在北京菜市口被处决,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的故事,要从19世纪后半叶讲起。
>土木之变> 时期,退回蒙古高原的就出现了裂痕。居于东北的兀良哈部,留在蒙古高原的鞑靼部,还有位于西方的瓦剌部,各自为政。在连续用兵的打击下,蒙古各部纷纷向明朝表示臣服。兀良哈以卫所的形式被纳入了明
提到苏州东山农家乐旅游景点,陆巷古村一定是个热门景点,那么东山陆巷深处的荣耀你了解多少?深秋,苍穹深邃,置身于东山陆巷古朴而厚重的惠和堂,会让人恍惚。那空旷旷的桌桌椅椅竟仿佛动了起来,脑海里闪现出唐伯
于谦保卫北京于谦保卫北京明太祖起兵推翻元朝,赶走了蒙古贵族,建立了明朝。但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一支叫瓦剌的蒙古族又强盛起来,经常骚扰明朝边境,杀人劫物,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抗击瓦剌的战争中,出现
凡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锦衣卫是皇帝的护卫亲军(卫队),只有它的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侦查
凡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锦衣卫是皇帝的护卫亲军(卫队),只有它的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侦查
你知道“巴黎公社社员墙”的故事吗?在法国巴黎东郊的拉雪兹神甫墓地东北角的76号墓区,竖立着一面并不起眼的灰色砖墙。墙面上没有华丽的装饰,仅仅镶有一块灰白色大理石板,板上刻着三行简洁的烫金法文:“纪念公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确保了明朝京师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它粉碎了也先图谋中原的企图,此后蒙古很难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武力入侵行动。 北京保卫战于谦如何力挽狂澜 土木之变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在中国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银元又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
信陵君,原名叫魏无忌,是魏安厘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史称魏公子,他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有贤名的一个。>> 信陵君门下有3000门客,由于他待人真诚,大家都愿为他效力。有一次,他得知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