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谢安教子之道值得称颂 东晋历史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晋谢安教子之道值得称颂 东晋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晋谢安教子之道值得称颂 东晋历史
东晋尽管是一个不太盛世的时代,但还是出现许多的名人,以东晋名流谢安为例,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且其教育子孙的方式更是值得称颂的存在!在短短三百年间,谢家就出了几百个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这跟谢安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谢安到底有什么育儿秘诀呢?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有一次,不知是谁讲起了“熏老鼠”的故事,谢安的侄子谢朗听后,觉得十分可笑,就嘲笑那个熏老鼠的人是傻子。其实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谢朗的父亲谢据(谢安的二哥),由于谢据死得比较早,谢朗不知道父亲干过这样的事,因此他才跟着众人一起哄笑。谢安听说这件事后,觉得谢朗不懂得尊重别人,本想告诉他真相,但又怕谢朗伤心,于是就委婉地对谢朗说:“他们说的这件事情,我以前也干过,并且还是和你爸爸一起做的。”谢朗听后,十分后悔,从此改掉了喜欢挖苦人的毛病。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
有一次,谢安分别问子侄,你们认为《诗经》中的哪句写得最好?侄女谢道韫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侄子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的确很美,不过我更喜欢‘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句。”在教授孩子们学业时,谢安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不要求孩子们的观点与自己保持一致,他认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
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一次,谢玄为了追赶时髦,佩戴了一个紫罗香囊。谢安看见后有些担忧,他认为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习惯,那么将来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虽然谢安很想责骂孩子几句,顺便把他的香囊没收了,可是谢安并没有那么做。为了让谢玄心甘情愿地取下香囊,谢安说:“孩子,叔叔跟你打个赌,如果叔叔赢了,你就把那个香囊给我;要是我输了,叔叔就满足你一个愿望。”谢玄高兴地答应了,结果他输了。随即,谢安当着他的面将香囊烧毁,至此谢玄方才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
与名流对话,增长才干
谢安经常邀请一些名士来家里玩耍,像王羲之、孙绰、李充等。他让孩子们也参与其中,一方面听取名士的教导,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极大地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和见识。
在谢安的悉心教育下,谢家子弟能人辈出,侄女谢道韫是魏晋时期有名的才女,被认为有竹林七贤的遗风;侄儿谢玄是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指挥者,北府兵的创建者和统帅;儿子谢琰是“封胡羯末”四才子之一,曾为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孙子谢灵运是着名的山水诗人,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相关参考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
晋朝人物本名:谢安别称:谢太傅、谢文靖、谢东山字号:字安石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320年去世时间:385年10月12日主要作品:《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主要成就:挫败桓温篡位之意,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名将。他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过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曾“路不拾遗”。陶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母亲的训诫。陶侃母湛氏是个勤俭耐劳、贤惠明理的人。陶侃父死后,陶家生活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名将。他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过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曾“路不拾遗”。陶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母亲的训诫。陶侃母湛氏是个勤俭耐劳、贤惠明理的人。陶侃父死后,陶家生活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320年-385年),字安石,名士、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
古代墓葬到如今,已是十墓九空,几乎全被盗墓贼光顾了。卞壶墓被盗令人可惜,而死后未能安宁的东晋名臣,并非他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范之役——“淝水之战”晋方主帅谢安,在下葬
: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 谢安(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