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韩愈要创作《平淮西碑》?
Posted 韩愈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韩愈要创作《平淮西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韩愈要创作《平淮西碑》?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权的权威濒临瓦解。原来的边疆地区节度使、经略使的势力,在平叛以及之后的过程中,有的被削弱和分化,有的则趁机得到发展,逐渐从边疆延展至内地,衍生出40多个藩镇。这些藩镇被一批骄兵悍将所把持,他们飞扬跋扈,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而朝廷对之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但具体来看,这些藩镇的大小、强弱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度也不尽相同。举例来说,位于今河北地区的卢龙(或称幽州)、成德、魏博称为“河朔三镇”,因为地处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而且节度使也都是安史阵营中投降的将领,加之本来此地就是民族混居区域,民风剽悍,其离心力也最强,他们是仅在形式上承认朝廷而已;向南一些的中原以及西北地区的藩镇与中央若即若离;而东南与西南地区则较为稳定。当时的朝廷财政已基本崩溃,全倚仗东南地区财赋收入的支持,才维系了唐朝此后150年的气数。
在玄宗之后的肃宗、代宗两朝的20余年间,是致力于重振江山的时期,其景象令人想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面对经济凋敝、财政枯竭的烂摊子,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挽救危机,比如改革盐法、整顿漕运、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政府逐渐恢复了元气,增强了实力。所以到了德宗的时代,中央终于可以对地方藩镇采取一些裁抑的行动了。然而,此种举动却引发了朝廷与藩镇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冲突,河朔三镇与淄青、淮西五镇联兵叛乱,前卢龙节度使朱泚甚至称帝,其他藩镇节度使称王。唐政权一度危于累卵,竟迫使德宗逃出长安。后来虽经苦战收复长安,但朝廷也不得不对反叛的藩镇妥协,以削除王号为条件,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德宗制藩的努力,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本来之前吐蕃与南诏的联军已被击退,唐蕃关系也得到缓和与改善,因为唐朝此次内乱,吐蕃又卷土重来,中央政府不得不把更多精力用于防御西方的外来压力之上。
德宗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教训,加强了中央禁军“神策军”的建设,并继续休养生息。至宪宗时,又大力整顿朝纲,改革弊政,国库相对充实而国家整体实力也得到增强。宪宗在即位之初便坚决主战,启用了一批杰出的强硬派大臣,迅速平定了几个藩镇的叛乱,提高了中央政权的威望。这时河朔三镇的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朝廷的变化,魏博节度使携六州之地归顺。在唐廷看来,河北地区毕竟远离中央,还不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淮西(以今河南汝南为中心的地区)割据多年,又直接威胁东南地区向西北关中的漕运,才是近在肘腋的祸患。所以当时宪宗采取避免多线作战,而集中力量单个击破的策略,先拿淮西开刀,以儆效尤。元和十二年(817),在宰相裴度的亲自督战下,李愬率部雪夜突袭,生擒叛首吴元济,至此结束了淮西地区近40年的割据局面。两年后,淄青(今山东东平一带)的叛乱也被平定,由此朝廷声威大震,成德、卢龙二镇也闻风归附,“元和中兴”(元和为宪宗在位期的年号)达到了顶峰。
《平淮西碑》这篇历史名文所记述的便是唐廷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的这场战事。这篇碑文的作者是中国文学史上震古烁今的大文学家韩愈(768—824),当时他在裴度军中任职,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的全过程。战争结束后,宪宗决定立碑纪念,以使其功绩昭著天下、名垂后世,并钦点韩愈来撰写碑文。这篇文章气势雄浑、笔力万钧,而且行文巧妙,将非常复杂的历史事件描写得酣畅淋漓。碑文刻好之后,便竖立在淮西藩镇的治所汝南城外供人观摩瞻仰,举国上下都为此篇雄奇大文所倾倒。韩文中主要歌颂的是皇帝英明神武,其次是宰相裴度指挥有方,而对立下首功的李愬却着墨甚少。当然可以说这是作者通盘考量的结果,而且李愬本人也毫不居功自傲,对此并不介意;但是李愬部下有位叫石忠孝的将领却气愤不过,用长绳将碑拽倒,还用粗糙的石头将其磨平,这样还觉得不解气,又干脆用大锤将之砸断。也有一种说法是李愬的妻子是宪宗的堂姐妹,在她愤愤不平的抱怨下,宪宗下令将韩文磨去,重新让翰林学士段文昌撰文刻碑。到了宋代,又有人再将段文磨去而重刻韩文,可见《平淮西碑》的身世之坎坷。
相关参考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澹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信佛有什么后果?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宪宗在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之后,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
段文昌著有文集三十卷、《修仙都观记》《平淮西碑》《享太庙乐章》、《题武担寺西台》等作品,官拜唐朝宰相,于公元835年逝世,时年63岁,被追赠为太尉。段文昌有一子段成式,是唐朝著名志怪小说家,与李商隐、
韩愈柳宗元领导了一场文学革命是,我们知道,在柳宗元和韩愈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韩愈和柳宗元,在唐代我们都会将这两位诗人称为韩柳,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称号,就需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韩愈为什么要诅咒皇帝短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中期,佛教盛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是佛教名寺,寺内有座佛塔,塔内藏有一颗极为珍贵的舍利子——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每隔30年,法
魏征是谁?唐太宗究竟为何要推倒魏征碑?他后来是真的重修了吗?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
在2001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上,一清朝官员的名字赫然在目,即钮祜禄氏·和珅。这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贪官,其家被抄家以后竟搜出私藏的白银八亿两,完全可凭一己之力支
两汉之际(公元元年前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历史记载,这是以汉明帝年间(公元58—75)“白马驮经”迎奉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敕建白马寺为起点开始计算的(实际上可能更早于此)。佛教作为源于古印度的“
文人墨客所倚赖者,文字也。为他人写序作传,当然要收取润笔之资,写墓志铭,一般用不着自己开口,主家也要及时奉上,为的是能多收获些美言。韩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韩愈写了
文人墨客所倚赖者,文字也。为他人写序作传,当然要收取润笔之资,写墓志铭,一般用不着自己开口,主家也要及时奉上,为的是能多收获些美言。韩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韩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