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晏婴治齐》的历史故事
Posted 相国
篇首语: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晏婴治齐》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晏婴治齐》的历史故事
晏婴治齐
齐景公统治时期,齐国出了个贤臣名叫晏婴,他从齐灵公统治时期就开始为官,凭借自己的节俭廉洁而深受齐国百姓的爱戴,很快就成为齐国的重要大臣。
齐庄公是个昏君,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相国崔杼和太宰庆封手中。大夫棠公去世,留下个漂亮妻子,崔杼看上了她,就把她娶了过来。谁知道齐庄公也看上了那个女子,想办法和她勾搭上,从此经常往崔杼家跑。崔杼虽然很生气,但觉得惹不起国君,只好睁只眼闭只眼。齐庄公越来越过分,不但把崔杼家当成自己家,还把崔杼的帽子随便赐给别人。这下子全国上下都知道崔杼的妻子和齐庄公的关系,把崔杼羞得不敢出门见人。齐庄公有一次打了身边一个叫贾举的小宦官,他很生气,就和崔杼拉上关系,共同商量对付齐庄公。
不久崔杼假装生病,齐庄公以探病为名去崔家,实际上是去幽会。崔杼的妻子早就和崔杼商量好了,等齐庄公一进卧室,就把门反锁上。齐庄公急得大喊大叫,贾举过来把门撞开,带着齐庄公逃走,实际上是把他引入埋伏圈。崔杼的家丁拿着武器冲了上来。齐庄公害怕了,爬到台子上请求放过他,但没有得到允许,又请求和崔杼结盟,永不加害他,也不行。齐庄公快急疯了,干脆请求让他在宗庙里自杀,还是没用。齐庄公想翻墙逃走,被一箭射中大腿,掉了下来,最后被乱刀砍死。
晏婴听说发生变故后马上赶到崔杼家,但崔家不给他开门。晏婴大呼:“国君为社稷死的话我也会陪着他死,为了社稷而逃亡我也会陪他一起逃。如果是为了一己私利的话,你们把他藏起来算怎么回事?”一会门就开了,晏婴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有人对崔杼说:“应该把这个人杀了。”崔杼说:“这个人素有名望,放走他反而能得到民心。”
崔杼杀了齐庄公,立齐庄公的弟弟杵臼为齐景公,自立为右相国,庆封为左相国,两人掌握了朝政。他们怕有人反对,就召集国人结盟说:“不和崔杼、庆封一条心的人不得好死!”轮到晏婴发誓的时候,他仰天长叹道:“我只和忠于国君社稷的人一条心!”他不肯结盟。庆封想杀了他,崔杼阻止道:“他是忠臣,放过他吧。”齐国太史写下5个大字:“崔杼弑其君。”崔杼要他改,他不改,被杀害了。太史的弟弟继续写,仍然是这5个大字,崔杼又把他杀了。最后是太史最小的弟弟写,他还是写的这5个字。崔杼心都紧了,只好放过了他。
不久崔杼和庆封发生矛盾,两人都死在内乱当中。晏婴当了齐国的相国,他协助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晏婴虽然贵为相国,但一顿饭只吃一个荤菜,家里的女子只穿麻布衣服,非常节俭。国君犯错他必然会劝谏,由于方法得当,一般都能被接受。
齐国有个叫越石父的贤人,但他却被关进了监狱。晏婴出门的时候遇见了他,就用自己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并送他回自己家,到家后没有跟他打招呼就进了卧室。不久越石父就请求让自己离开,晏婴很奇怪,问他:“我虽然不是什么仁德的人,但好歹也救过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要走呢?”越石父说:“不是的。我听说君子是因为有人不了解自己而受委屈,因为有人了解自己而得到快乐。当时我被抓起来的时候,别人是不了解我的。您既然出于感动醒悟而毅然把我赎了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但是您了解我而不以礼相待,还不如把我关起来。”晏婴很后悔,于是马上请他进来,将其奉为上宾。
晏婴当上相国后,经常乘坐马车出门。有一次他出门的时候,马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自己的丈夫。他的丈夫替晏婴驾车,顶着大车盖,鞭打那4匹拉车的马,非常神气,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显得很满足。等马夫回家后,妻子请求让自己离开。丈夫急了,问到底出了什么事,他妻子说:“晏婴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国的相国,在各个诸侯国都很有名望,可以说是非常高贵的人了。今天我看你们出门的时候,晏婴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表现得很谦虚谨慎。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个给人驾车的马夫,但看你的样子呢?一副很满足的神情,骄傲万分。我觉得很羞耻,所以请求让我走。”马夫很后悔,发誓一定要改正。以后出门的时候他总是表现得很谦虚,晏婴发现他变了,很奇怪地问他原因。马夫老实说了,晏婴觉得这个马夫知错能改,是个很不错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
晏婴当了几十年的相国,齐国百姓在他的治理下过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人们把他和管仲并列,称之为历史上少有的贤臣。
相关参考
晏子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用“有趣”来形容这个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他的
晏婴,齐之习词者也。历史上,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管仲的不同是,管仲是个实干派,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力求变革。而晏婴则更多的
晏婴,齐之习词者也。历史上,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管仲的不同是,管仲是个实干派,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力求变革。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
晏婴,齐之习词者也。历史上,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管仲的不同是,管仲是个实干派,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力求变革。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政治和外交上有出色的表现,不少文献中也记载了关于他的一些小故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司马迁认为晏婴可与管仲相比,孔子曾经赞扬他是个君子。下面我们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
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
晏子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用“有趣”来形容这个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
一天,齐人公孙丑问鲁人孟轲:“若让你在齐国当权,能创建管子、晏子那样的功业吗?”“你真是个齐国人,”孟轲道,“就知道管、晏!”管子,名夷吾,字平仲,辅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晏子,名婴,
原文>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