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道士寇谦之》的历史故事
Posted 陛下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道士寇谦之》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道士寇谦之》的历史故事
道士寇谦之

嵩高灵庙碑 北魏
此碑相传为寇谦之所写,书体古拙,具有雄浑森严的特色。
寇谦之是北魏时期有名的道士,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仙道的思想,愿意与世隔绝。小时候修炼张鲁创下的道术,吃寒食散和自己炼的丹药,但过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效果。有个叫成公兴的人在寇谦之叔母家当佣人,寇谦之发现他外表看上去很强壮,每天都辛勤劳动但并没有疲倦的样子,于是请求叔母让成公兴去他家当佣人。回家后,他让成公兴下地干活,自己坐在树下练习推算之法。成公兴干活之余跑来看他推算,寇谦之说:“你干你的活就是了,跑来看这些干什么?”后来寇谦之计算七曜,怎么算也算不清楚,很失望。成公兴对寇谦之说:“你为什么不高兴?”寇谦之回答道:“我学习算术很多年了,但近来算《周髀算经》上面的东西怎么也算不对,所以感到很惭愧。不过这事和你又没关系,你用不着多问。”成公兴说:“你试着告诉我,我来算算。”结果他一会儿就算清楚了。寇谦之很佩服成公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深,请求拜他为师。成公兴坚决不肯,只让寇谦之跟他学习。不久他对寇谦之说:“你既然有意学道,那可不可以和我一起归隐?”寇谦之求之不得,急忙同意了。成公兴让寇谦之斋戒了3天,然后一起到了华山,让寇谦之住在石室里面,自己外出采药。他让寇谦之吃他采的药,就不感到饥饿了。
后来他又带寇谦之到了嵩山,那里有三重石室,让寇谦之住在第二重里面。过年后,他对寇谦之说:“我出去后,会有人送药来,你拿到就只管吃,不要觉得奇怪。”不久有人送药来了,寇谦之一看,都是些毒虫和腐烂的东西,害怕得逃走了。成公兴回来后问起来,寇谦之把情况说了一遍,成公兴叹息道:“你当不了神仙,只能当帝王的老师了。”成公兴服侍了寇谦之7年,最后对他说:“我不能在这儿多留了,明天中午我就会死。我死后,你洗澡的时候会有人来接我的。”第二天成公兴果然死了。寇谦之自己洗澡,看到两个童子进来,一个拿着衣服,一个拿着钵和锡杖,走到成公兴的尸体前,成公兴就站起来,穿上衣服,拿起钵和锡杖走了。
成公兴死后,寇谦之在嵩山继续修炼,一直没有松懈过,据说他得到了道书,学会了服气导引之法,开始辟谷(一种可以不用吃饭也不会饿死的法术),弟子十多人,都得到了他的真传。
后来寇谦之把他的书献给了太武帝,太武帝把他安置在张曜家居住。当时朝野对他都不太相信,只有崔浩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崔浩向太武帝上奏赞扬寇谦之:“我听说圣人受命于天的时候,都会有天人感应的事情出现。当年汉高祖虽然很英明,而商山四皓仍然觉得向他称臣是耻辱,不肯服从他。现在隐逸的神仙不用陛下召唤自己就来了,这就是陛下可以赶上黄帝的证据,是上天的符瑞,怎么可以当作世俗之谈,而忽视上天的命令呢?我私下感到很害怕。”太武帝看了之后很高兴,派使者带着玉帛和祭品去祭祀嵩山,称寇谦之为天师,并把寇谦之的其他弟子也请下山来。从此北魏开始宣扬道教,一时间道教广为传播。崔浩侍奉天师,礼节很严格,有人讥笑他,崔浩听说后说道:“当年张释之为王先生织袜子,我虽然并不是什么贤明的人,但现在敬奉天师,也可以不用愧对古人了。”
太武帝要讨伐赫连昌,大臣都劝阻他,太武帝向寇谦之咨询,寇谦之说:“一定能胜利的。陛下神武英明,应了上天的安排,统治天下是天经地义的,应当用兵平定全国,先用武功再用文治,将来一定会成为太平真君。”寇谦之还上书说:“现在陛下以真君的名义统治天下,并建立了静轮天宫之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过这样的事。所以陛下应该接受符书,彰明圣德。”太武帝于是亲自到道场,接受了符书,所用旗帜都是青色的,用来顺从道家的颜色。太子看见寇谦之上奏修建静轮宫,浪费太大,就对太武帝说:“人和天不同,高和低也都有自己定分。现在寇谦之想要用无法完成的期限来做不可能的事情,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太大了,老百姓也很疲劳,这不是太不应该了吗?”太武帝也知道太子的话是对的,他沉默了很久才说:“我也知道这事成不了,但事情已经这样了,何必再爱惜那三五百个工人呢?”
寇谦之死了以后,他的弟子们认为他并没有死,而是尸解成仙了。
相关参考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
历史人物 北魏新天师道创始人寇谦之简介,寇谦之与悬空寺的故事
生平经历巧遇兴公寇谦之,字辅真,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父寇修之,官至太守;长兄寇赞,三十岁即为县令。而寇谦之从小就无心于做官这一条路,一心一意倾心道教,他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
寇谦之清整道教寇谦之,字辅真,北魏上谷人。少修张鲁之术,崇奉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后谎称道教祖师太上老君曾于神瑞二年(415年)授他为“天师”,赐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号曰《并进》,令他“清整
北魏太武帝为什么要灭佛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由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任皇帝。公元424年,道士寇谦之来到北魏都城平城①宣扬道法,并把道家经典之书献给太武帝。刚开始,不止太
寇赞(363-448年),字奉国,上谷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北魏大臣,前秦东莱太守寇修之之子,寇谦之之兄。>少以清素知名,身长八尺,前秦冯翊太守韦华召为功曹。后秦灭亡后,投奔北魏,历任魏郡太
南北朝时(420-589),北魏的寇谦之于神瑞二年(415年)称太上老君亲授予他「”天师”之位,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凡20卷,对天师道进行改革,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新天师道场,史称「”北天师
历史人物 邹守益集_邹守益,字谦之_明代邹守益简历_邹守益之墓坐落在哪里
本名:邹守益字号:谦之出生时间:1491去世时间:1562号:东廓邹守益–字谦之 邹守益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以理学气节自命。17岁时,中江西乡试。正德六年(1511)参加会试,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提起方伯谦,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和电视剧《北洋水师》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舰长,先是在丰岛海战时临阵脱逃,致使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中国官兵壮烈殉国;后来是大东沟海战,与
提起方伯谦,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和电视剧《北洋水师》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舰长,先是在丰岛海战时临阵脱逃,致使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中国官兵壮烈殉国;后来是大东沟海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