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

Posted 方伯谦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

2、揭秘甲午海战中真实的方伯谦是如何的

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

提起方伯谦,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和电视剧《北洋水师》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舰长,先是在丰岛海战时临阵脱逃,致使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中国官兵壮烈殉国;后来是大东沟海战,与“撞沉吉野”的邓世昌形成鲜明对比,方伯谦再次逃跑,致使舰队阵型大乱,中国再一次败于日本。而这场海战的失利,直接导致了整场甲午战争的失败。由此看来,方伯谦罪莫大焉,堪比琦善和汪精卫。他临战脱逃的罪恶形象,已然板上钉钉。

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自从方伯谦被清廷以“牵乱船伍”、“临阵退缩”罪处斩后,为他鸣冤的人代代不绝,先是他的夫人进京告御状。1896年,一名知情者以笔名“冤海述闻客”撰写回忆录《冤海述闻》。这名知情者爆出了鲜为人知的方伯谦战斗细节,经专家考证,作者极有可能是北洋水师“济远”舰上的海员,并且亲身经历了海战。此外,北洋水师中“广甲”号军舰的管轮卢毓英,也详细记载了他在甲午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他的手稿被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命名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这两部作品都在文中披露了方伯谦的“冤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宫档案公诸于世,甲午战争时的大量电报流入研究者手中,于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方伯谦,引出一个前所未见的甲午海战。

挂白旗为诈降

首先说说方伯谦其人。

方家祖居福建省侯官县,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自幼聪敏过人,他的父亲是个私塾教师,因此他从小便知书识礼。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局学堂,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专业学生,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1年毕业后,方伯谦与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等人,登建威练习船实习,进行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第一次远航。航行北至天津,南至新加坡、槟榔屿等口岸。

1877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欧学生出国深造海军专业。方伯谦奉派,偕同严宗光(后改名严复)、萨镇冰、叶祖、刘步蟾等,前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驾驶专业;先学理论,后上军舰实习,一年半后毕业。毕业以后,方伯谦先被派到英国犹太拉军舰赴印度洋实习,尔后又经历了全球各大洋的航行。李鸿章在嘉奖令里写道“(方)于行军布阵及一切战守之法,无不谙练”,可以说,方伯谦是地道科班出身的海军人才。

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是如何“跑路”的呢?

图为济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方伯谦画像。黄海海战中,他因为临阵脱逃罪,被斩首军前,但是,不断有学者对这个判罚提出质疑。

据《中国近代史丛刊·中日战争》记载,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清廷作为宗主国,派兵帮助朝鲜平乱。1894年7月22日,北洋水师提督(海军司令)丁汝昌派济远舰率领威远、广乙两艘军舰护送爱仁、飞鲸等运兵船去朝鲜牙山。24日,北洋军舰先后抵达,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指挥水陆兵丁用小火轮把马匹、大米等军用物资运上岸。寅刻(上午35时),他又派威远舰送军情电报往仁川拍发。

威远舰到仁川后,突然获悉7月23日,日军破坏与中国一起平叛的约定,私自攻入朝鲜王宫,武力侵占了汉城,中朝之间的电报中断。威远舰管带林颖启拜访了停泊在仁川港的英国某军舰舰长罗哲士,获悉了一个重要情报——日本舰队将于明日来牙山袭击中国军舰。

威远号立即赶回牙山报告。方伯谦感到形势严重,有爆发中日战争的可能。他知道运兵船高升号明天就要到牙山,自己兵力单薄,必须抢在日军之前撤退。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一直主张“不可衅自我开”、“避战保船”的策略。由此看来,方伯谦要从牙山撤退,无论从服从命令还是战场机动来讲,都无可厚非。方遂下令军舰上的水手也下船帮忙,火速卸载军资。

25日凌晨4时,卸载完毕,方伯谦下令起锚回国,拟于途中遇高升号后,令其掉头西归回威海。7时许,船队驶近丰岛海域,忽然发现有军舰快速驶来,那是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居前,“浪速”殿后,“秋津洲”居中。方伯谦即向济远、广乙下令备战。约7时55分,双方相距3000米左右,吉野首先向中国军舰开炮,打响了丰岛海战。

这3艘日本军舰吨位大,共计1.1万吨;时速高,最高22.5海里,最低18海里;炮数多,73门炮中,120毫米以上的,吉野有12门,浪速8门,秋津洲10门,而且多为新式快炮。而中国济远仅2355吨,时速设计为15海里,实际仅12.5海里,舰载12门炮中,120毫米以上仅有3门。

敌强我弱,且实力悬殊。广乙开战后不久,因为受到浪速舰左舷大炮高速射击,自知不敌,遂退出战场,途中不幸搁浅。追击广乙的日舰秋津洲,便掉头与吉野、浪速一齐围攻济远,济远以一敌三。

据《冤海述闻》记载,激战中,日舰炮火击中济远舰指挥台,大副都司沈寿昌头部中炮:“方伯谦与之并立,脑浆尚溅及其衣”,又一炮击中前炮台,二副守备柯建章被洞穿胸部而亡,三副守备黄承勋中炮断臂,六品军功王锡山、管旗头目刘均中炮阵亡。”指挥台和炮台共牺牲13人,受伤40余人。而此时,方伯谦仍屹立指挥台,发号施令,连发40余弹,大多打在了浪速号上。据吉野舰航海日志记载,浪速舰中弹进水,船体倾斜,行驶渐缓。

酣战正激时,济远舰忽见西南洋面有一缕黑烟,知道是高升号运兵船正由操江舰护送驶往牙山。济远立即升旗语告知操江:“我已开仗,尔须速回。”遗憾的是,当时烽烟弥天,济远与操江相向而过,高升和操江号竟没看到,总之它们没有答复。日本军舰跑得快,高升和操江猝不及避,被敌人赶上。

日舰转而追击高升号。趁此喘息之机,济远收拾前炮台,搬出尸体,调试各炮。炮手发现,前炮的旋转底座被打坏了,无法瞄准,后炮还能轻微动。方伯谦下令测量官、枪炮官节约炮弹,必须看定瞄准,听令才能开炮。他要求大家冒死等敌人离近了再开炮,不准轻放。

午刻时分,吉野追上济远。方伯谦冷静沉着,后主炮手静待舰长命令。

令官兵不解的是,忽然,方伯谦命令升起白旗和日本军旗,但不停船。这种举动,使吉野以为济远投降了,便停船下锚。谁知方伯谦忽然又令船头向右转,同时突然用后炮连发四弹。

据吉野舰长河原要一回忆,这4发炮弹,都来自济远150毫米口径的后主炮,第一发打毁了船头,第二发打坏了指挥台,第三发最厉害,中了吉野舰右舷,穿透钢甲,击穿发电机,然后又穿入机舱里,所幸的是,弹头里面未装炸药,使吉野侥幸免于报废。

图为济远舰上克虏伯造150毫米后主炮。1894年7月25日中午,丰岛海战中,方伯谦就是指挥这门炮,打伤了日本军舰吉野号。

由于开炮时,济远始终未停船,而吉野已经停下来,所以两船距离渐行渐远,最后一发炮弹,因为距离过远,没有打中。著名的甲午战争专家戚其章认为:“吉野若非伤重,以其航速及战斗力均较济远为高,何故不追?方伯谦若非诈敌,则可停船不必逃遁,更不必发炮击之”。然而电影《甲午战争》中,把这笔功劳归于爱国水兵们的自发举动。殊不知,军队乃是最讲究等级与命令的群体,没有长官的命令,士兵怎敢擅自行动?即便是士兵抗命,难道连发四炮,舰长都无动于衷吗?

挂白旗显然是方伯谦的“智取”。

济远舰就这样驶回了威海。据清朝官方的《甲午战争纪》记载,“船中血肉狼藉,三军望之骇然”。方伯谦立即将战斗经过禀报丁汝昌,然而,丁汝昌不仅不予理解,反而严厉责备方伯谦“悬挂白旗辱国”。由于济远舰以一敌三,保船成功。不久,清廷仍然电谕,“管驾济远之方伯谦于牙山接仗时,鏖战甚久,炮伤敌船,尚属得力,著李鸿章传旨嘉奖”。

方伯谦的诡诈战术,连敌人也很钦佩。1895年2月12日,北洋舰队向日军投降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始知方伯谦已死,他遗憾地说:“牙山之役(指丰岛海战),方伯谦甚谙海战,何故杀之?”

不抛出方伯谦无法自保

丰岛海战后,日舰在朝鲜西海岸一带频频活动,增援陆军,为攻打平壤做准备。同时,为了加强平壤守军的力量,清政府派兵增援平壤,由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刘盛休所部8营陆军赴朝鲜大东沟。方伯谦亦率济远全体官兵,跟随舰队于9月16日凌晨2时左右,由大连湾起锚,护送招商局运兵船,于午后抵达大东沟,镇远等10艘舰停泊在港口外。平远、广丙泊港口里。陆军趁着夜色登陆朝鲜。

9月17日,丁汝昌催促陆军迅速卸载装备,并令各舰于午刻起锚,回旅顺。不料,北洋舰队的行踪为日本海军侦得,此时平壤城已被日军攻下,协同步军作战的日本联合舰队12艘战舰得以腾出手来,在统帅伊东佑亨的率领下,杀气腾腾地扑向北洋舰队。当天12时50分,游弋黄海的日军在大东沟洋面上截住了北洋舰队,著名的黄海海战拉开序幕。

战斗中,致远舰一马当先,杀入敌舰重围,不幸于午后3点30分沉没。孰料,在此关键时刻,济远舰再一次逃跑。

吉野等舰见济远西驶,“鉴于牙山之役,恐诱敌,不敢穷追”。而此时,济远舰实际上是已战无可战。据《冤海述闻》记载:“济远前火炮炮盘熔化、钢饼、钢环坏不堪用,全船各处通语管亦被击坏。二副守备杨建洛、把总王宗墀阵亡,战死7人,重伤10余人,轻伤无算。”根据李鸿章的保船精神,“无可战,只得保船西驶”。

据《甲午战争纪》记载,自上午12时50分开始,至下午3时30分致远沉没之后,济远参战过程将近3小时。在此之前,约开战后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轻型战舰超勇、扬威号遭日舰猛扑,起火燃烧,已先后离阵,驶向朝鲜大鹿岛附近。这说明,最先离队的是超勇、扬威2舰。而在超、扬起火,致远舰沉没之后,据广甲舰管轮卢毓英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记载,“广甲尤胆落,急返而逃”。卢毓英是广甲的管轮,理应维护广甲,但是。他在文中揭露广甲管带吴敬荣“开战之后,举止失措大东沟之役,广甲以厕所受炮望风而逃”。这说明作者的立场还是比较客观的。

图为北洋水师定远铁甲舰上官兵的合影,军装还是中国水勇的古典打扮,与现代化军舰颇不协调。

这些珍贵的史料都说明,最先离队的绝非济远。

次日凌晨,方伯谦率济远回到旅顺,天亮以后,除广甲搁浅外,北洋舰队各舰也陆续回到旅顺。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战斗5个小时,定远、镇远两船共中大小弹200余处,阵亡共10余人;靖远中弹数十处,阵亡2人;来远中弹100余处,自后鱼雷舱至前烟筒座被焚殆尽,阵亡10余人;平远中弹20余处;广丙中弹数处;济远中弹70余处,阵亡7人,伤者13人。由此可见,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的战场。

方伯谦回到旅顺港后,向船坞总办龚照叙述了海战的大致情况。龚照急电李鸿章。李鸿章据方伯谦所言,向军机处如实报告了海战战况。

舰队回港后,丁汝昌亦将更具体的战况电告李鸿章,其内容与方伯谦所言大致相同。但李鸿章在给丁汝昌的回电中却明知故问,抛出了一个“何以方伯谦先回”的问题,注意:这里不是问济远何以先回,而是直指方伯谦何以先回。

由此,方伯谦临阵怯逃的说法在军中传开。但方伯谦问心无愧,并不以为然。

可既然有人猜疑,方伯谦就坚持请丁汝昌查验济远的损毁状况,可丁汝昌并不同意上船查看,丁汝昌因为战伤告假,刘步蟾代其行令,于是“球”被踢给刘步蟾。方伯谦以为刘步蟾既是同乡也是老同学,能够主持公道。不料,刘步蟾也不理他。方伯谦不免生气地说:“军无令,队不整,是谁之过?”此话一出,丁汝昌与刘步蟾不免心虚。黄海海战失利,指挥不当,他们应负首要责任,为避免方伯谦辩白事实,刘步蟾急令方伯谦率济远舰于9月19日晨,前往三山岛拖回搁浅的广甲舰。

方伯谦无话可说,即令升火起锚。但济远总车(轮机长)洋员哈富门认为船炮俱坏,万一遇上日军无以御敌,他向德籍洋员汉纳根(北洋水师的德国籍总教习,李鸿章的副官)力争。汉纳根不听,哈富门便辞去总车之职,坚决不出海。

济远舰冒着巨大风险,找到了广甲。由于广甲触礁极其严重,济远费九牛二虎之力,仍拖拽不动,只好在9月23日早晨将广甲官兵运至旅顺口。

就在济远舰官兵营救广甲舰之际,丁汝昌与李鸿章之间却在密切联系,往来电报,罗列了方伯谦首先逃脱,牵乱队伍等诸项罪名。

这是因为,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亲信们,面临着来自北京的巨大压力。

早在牙山失守时,主战派大臣就已出离愤怒。9月11日,光绪皇帝的近臣、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上奏,揭露李鸿章包庇丁汝昌,斥责丁汝昌“置叶志超的陆军生死于不顾,任其孤军无援。”

与此同时,在李鸿章掌管的天津军械局,抓到了日本间谍石川五一,石川就住在官员刘芬家,而刘芬又是李鸿章的外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的“书办”(秘书)。甲午战争期间,朝廷时常把官员骂李鸿章的奏章抄给他看。这次,在自己身边竟出了奸细,李鸿章气急败坏,为了洗清身上的污浊,他遵旨亲自组织处决,石川按西法枪毙,刘芬依中法斩首。

可是言官还不满足,继续发动攻势,大有不搬倒李鸿章决不罢休的样子。光绪帝终于在9月16日、黄海海战的前一天,给李鸿章下了圣旨,以“总未能迅赴戎机,以致日久无功”为由,“著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以示薄惩”。

这个所谓的“薄惩”,对于李鸿章来说,意味着朝廷对他失去信任与倚重,日后一旦真的出事,从重惩治就要变成现实。因此,当黄海海战失利消息通过丁汝昌的电报传到他的手中时,他立即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惊恐慌乱之中,他不得不和丁汝昌合演一场“借刀杀人”的戏,找个替罪羊,以加固丁汝昌这道防线,保自己过关。

问题是,为什么是方伯谦。

前面说过,方伯谦从小聪颖过人,读书甚多,对于战略战术及海军各种技术均有很深的造诣。当上管带后,又屡受褒扬,曾经连升三级,引起同行妒嫉在所难免。而且,根据方伯谦的夫人的御状,方伯谦为人性情耿直,不善溜须拍马,说话直言不讳,在同僚中关系紧张。比如:与丁汝昌结下私怨。

图为1894年英国《The Graphic》画报上,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即将沉没的想象画。方伯谦所指挥的济远舰也遭受重创,但方伯谦下令脱离舰队,使济远成为第一个回到军港的舰支。他的自作主张,导致了“临战脱逃”罪。

北洋水师的衙门刘公岛风景优美,众将佐纷纷在此搞房地产开发——建别墅,方伯谦出过洋,别墅建的洋气,租他房的人多。丁汝昌也学着建,但他建的房子土气,没有人租。丁汝昌是安徽叫花子出身,15岁时,才扔掉打狗棍加入了太平军的程学启部,后来随程学启叛变太平军,加入淮军。不要说高技术的海军,连近代陆军他也不甚了解。仅仅因为是李鸿章的亲信,才得此高官。与此相对,方伯谦学贯中西,看不惯丁汝昌又外行又专横的作风。《冤海述闻》记载,“丁每与方言事,欲用统领压力制人。方每不让,侃侃争论,丁每为之屈”。因此,方与丁积怨日深。此外,1884年,方伯谦和汉纳根建造旅顺口炮台时,每座炮台方伯谦只花银几千两,汉纳根花了几万两,财务曝光后,汉纳根无法中饱私囊,也和方结下了“梁子”。

9月24日凌晨,正当军中官兵酣睡之际,号炮一响,方伯谦被斩首于旅顺黄金山脚下,时年42岁。

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者大有人在。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

方伯谦的才干和个性,使之成为同僚中的“出头椽子”。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这种人,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仍屡见不鲜。而且,历史总有一种传统——在面临集体性的失败时,总能挖出一小撮“叛徒”,以文过饰非,不敢直面体制的失败。

揭秘甲午海战中真实的方伯谦是如何的

方伯谦简介中记载他是汉族人,出生于1854年,他是非常出名的水师将领,也是历史上倍受争议的一位将领。

方伯谦作为第一期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在那里学习了驾驶专业,十年后成为首届毕业生。方伯谦毕业之后开始教习他人,之后日本侵占台湾事件发生,方伯谦被调任到一艘船舰上成为副将,一年不到又调入船政水师的旗舰上做备用守备,备用守备与上尉职位相当。在同年又与许家千金结婚。一年后船政要选一位学生去欧洲考察,方伯谦有幸被选上,回国后受到很大的重视,成为舰长。方伯谦简介指出这段时间是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在甲午战争开始后,黄海海战期间方伯谦半途指挥自己的炮舰离开战场,他的理由是自己的炮舰受到创伤,船头漏水且大炮无法发出炮弹,不得已逃离战场,回来进行修理。

当时其余的炮舰还在与日军激烈交战。四个小时后,其余作战炮舰陆续返回基地,全部遭受重创。水师提督丁汝昌派人调查这件事情的真假,发现方伯谦说的情况都是假的,方伯谦的行为根本就是临阵脱逃。于是提督丁汝昌上报李鸿章,称方伯谦在没有什么伤亡的情况下临阵脱逃,影响了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发挥。李鸿章盛怒之下下令将方伯谦处死,他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方伯谦简介到这里就结束了。

方伯谦与丰岛海战

方伯谦与丰岛战役分别是清朝末期的海军将领和方伯谦参加过的一次海战,关于方伯谦与丰岛战役,史料上有很多记载。

关于方伯谦与丰岛战役,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组建了欧洲式的海军,并且侵犯中国台湾,试图吞并琉球群岛,还想进一步对中国和朝鲜进行侵略,在这次战役中,高升号被东川平八郎指挥的日本军舰浪速舰击沉,高升号上的950人中只有200余人生还,其他清兵全部殉国。

方伯谦当时掌管济远舰,因为他没有一点作战经验,在看到清军另一艘战舰广乙号严重受损,自毁后,济远舰又有了伤亡,便心生怯意,没有真正参战就开始逃亡,在日军军舰追击济远号的时候,济远号悬挂过白旗和日本国旗,当时有清朝报道济远号不是逃跑,是在退出战场的途中遭到日本军舰的追击,并用尾炮回击,重创并且击退了日军军舰,日军也因此悬挂中国的龙旗逃跑,但是济远号的操作装置受损而没能追赶日军,方伯谦虽然是济远号上的将领,但当时海战的最高将领丁汝昌向清朝汇报时把这份功劳归结给水手王国成和李仕茂。

这次战斗的胜利与方伯谦没有直接关系,尾炮退敌的故事也是丰岛战役中清军的闪光点。后来清朝因为方伯谦没有作战就临阵逃跑这一点,处斩了方伯谦。这便是方伯谦与丰岛海战的关系了。

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

据史料记载,方伯谦在甲午海战中做了逃兵被朝廷处斩,有人觉得这并不是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大多数人觉得方伯谦是冤死的。

方伯谦故居

据方伯谦妻子说的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是这样的:在甲午海战的丰岛战役中,方伯谦看到清军广乙舰损坏严重自毁后,与日寇英勇作战,并非怯战逃跑,而是以一敌三大战了很久才不敌日军开始撤退,在撤退途中还遭到日寇的追击,方伯谦利用升白旗诈降的手段使敌军放松警惕,利用敌方注意力松懈的时候用尾炮轰炸敌军,放出四炮,有三炮命中重创敌军并且将敌军击退,造就了尾炮退敌的经典胜利。尾炮退敌的事迹也是这次失败的海战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这才是甲午海战真是方伯谦。

这场海战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指挥官丁汝昌和刘步蟾的错误指挥,方伯谦是见证他们指挥的将领,丁汝昌和刘步蟾决定将失败的原因推卸给方伯谦,所以上报给朝廷的信息是方伯谦在看到广乙号自毁之后,自身没有作战经验害怕战斗,临阵逃离战场,对尾炮退敌的不争事实也把功劳归到了济远号的水手身上,没有提到方伯谦的功劳,以公报私仇的手段让朝廷处死方伯谦,起到了杀人灭口的作用。史学家称如果方伯谦妻子的话属实,那么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而不是畏战的逃兵。

方伯谦故居

方伯谦是著名的海军将领,因为甲午战争时逃离战场,被斩首示众,死时年仅四十一岁,那么方伯谦故居在哪里呢?

方伯谦旧照

方伯谦故居在福州市,但这是后来迁入的,方伯谦的祖籍是河南。到达鼓楼区,向着朱紫坊河向东走过去,便是方伯谦故居的位置。从外表看这是一座大气端庄、古朴典雅的屋院。走进一看匾牌上就正正方方的写着“方伯谦故居”五个大字。屋院坐南朝北,四面都是围墙,从一些角落很容易就能看得,带有时代印记的古朴之物,史料记载这些建筑是清初建立的,在嘉庆至光绪年间重修过。

方伯谦故居有三进,进入第一层,正面的是厅堂,两侧带有厢房,仔细辨别的话可以发现那些门扇窗槛之类的都是由金丝楠木雕刻而成,非常精美。到了第二层,前厅的正面挂着皇帝诰封圣旨双龙贴金的诰封盒,并且还挂有一张方伯谦的照片,这是方氏的后人请人绘画出来的。不止是大厅,在方伯谦居住的房间里同样挂有一张照片。在方伯谦居住的房间里,还保存着方伯谦当年用过的家具,紫檀木的写字台、西式的大铁床、精致四斗橱等。从房间的用品摆放,就可以看出方伯谦在生活上是一位十分精细的人。一八九四年方伯谦成了囚犯,在黄金山麓被斩首,死后留下一件神秘的血衣,这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被一直收藏着。

相关参考

“无后为大”害死了方伯谦

1894年9月24日清晨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一个赤裸上身,下身白裤的中年男子,被一队卫兵押向旅顺黄金山下大坞西边的刑场上,刽子手刀风过后,中年男子人头落地,引颈受戮者就是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临

甲午海战中,方伯谦是畏战脱逃还是被迫撤退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北洋水师时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心心中永远的历史伤痛。丁汝

饱受争议的水师将领方伯谦,黄海海战中是逃跑还是诈降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北洋水师时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心心中永远的历史伤痛。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著名的北洋水师将领均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

《柒个我》常伯谦谁演的是好人吗

电视剧《柒个我》中,常伯谦和沈亦臻十多年的好兄弟,常伯谦先沈亦臻一步回到国内,就职于沈氏集团,剧中常伯谦是谁演的,他是好人吗?常伯谦知道沈亦臻很多秘密,给沈亦臻提供了很大帮助,只是沈亦臻表哥沈栋杰也看

甲午战争时清军逃兵,为何没被斩,反而在狱中过快活日子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追究责任时,方伯谦是第一个因逃兵被斩首的将领,其实在甲午之战中,逃跑的官员很多,有些甚至连责任都未追究,依旧活得潇洒快活。有一个逃官甚至被判死刑也没死,而且活得很滋润。逃官是谁?甲午

甲午战争时清军逃兵,为何没被斩,反而在狱中过快活日子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追究责任时,方伯谦是第一个因逃兵被斩首的将领,其实在甲午之战中,逃跑的官员很多,有些甚至连责任都未追究,依旧活得潇洒快活。有一个逃官甚至被判死刑也没死,而且活得很滋润。逃官是谁?甲午

二战中山本五十六之死是偶然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决战中途岛》已经国内上映几天了,影片内山本大将的扮演者是丰川悦司,个人感觉这个演员的角色表情过于祥和。我倾向于北野武那样的大佬来扮演更适合,

晚清被当作权力博弈的一桩冤案

冤案的形成有很多的原因,特别是在中国的古代,一桩案件的定性可能会更复杂,背后牵扯的更多。比如,晚清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的10月18日,此时大

周平王东迁,周室衰微,这2点表现尤为明显

自从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它已经不是天下无敌的强者,而是个残废的弱者,此时需要很多保镖。《史记》有记载,「”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是老大的意思,这

下手毒死光绪帝

清光绪34年10月21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时年仅38岁。次日午后,慈禧太后在北京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光绪皇帝之死是清末最大的一桩历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