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北方三才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北方三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北方三才
北方三才
北魏至北齐之际,出现了“三才”,他们是魏收、温子升、邢子才。
魏收小时候便机警,能写文章,跟他父亲到边境上去镇守,喜欢骑马射箭,想以武艺来捞取功名。有人嘲笑他:“魏郎你能弄戟吗?”魏收惭愧,无言以对,便折节读书。夏天,坐在树荫下的板床上,朗声吟诵,几年之后,床板被磨去不少,魏收的学识也增长了不少。
东魏派魏收、王昕出使梁国。王昕风流潇洒,能说会道,魏收辞藻宏逸,梁主和他的臣子都对魏收、王昕敬佩,梁主连声称赞:“过去李谐、卢元明来朝,已是盖世之才,王昕、魏收又是中兴之才,不知将来之人又该如何?”魏收住在宾馆里,买来婢女供他淫乐。梁朝宾馆的人都因此而获罪。魏收便被人叫做“惊蛱蝶,”名声一臭,官职也被罢了。魏收有一个堂叔魏季景,能写文章,也做官,论文章、官职,都在魏收之上,魏收却瞧不起这堂叔。人称他俩为“二魏”,可魏收却说:“将他与我相提并论,简直就是拿蠢人同我相比。”
魏收在家歇了几年,才被人推荐到高欢的幕府里,却仍没有得到重用,魏收本想以自己的文才脱颖而出,能得重用,可现在见这种愿望不可能实现,便请求修撰国史。崔暹便在丞相高澄面前推荐魏收:“修国史这是大事。您家人的霸王功业都须记载史册,如果没有魏收是不可能的。”高澄向孝静帝请求,魏收便担任了散骑常侍一职,撰修国史。孝静帝秋季大猎,令群臣赋诗。魏收诗中的两句“尺书征建业,折简召长安”,深获群臣的赞赏。丞相高澄说:“我朝的魏收,真是国家有幸。他能通达纵横,雅俗兼工。我常让邢子才、温子升为文作词,但他们文章气魄比不上魏收。我有时忘记了什么,或说不尽,或没提及的,魏收草诏时,都能周全想到,这确实难得。”于是让魏收又担任了主客郎一职,迎接梁国使臣谢珽、徐陵。
高洋逼孝静帝退位,自己为帝,北齐代东魏。魏收被召为中书令与著作郎,撰写《魏史》。魏收专在史阁,不问余事,他向高洋请求:“我愿意撰修史书,早点把《魏史》写出来。”高洋说:“放心去写吧,你可以直笔纵横,我不会象魏太武帝那样杀史官。”魏收所引史官有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于,可这些人大都不具备史才,魏收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烘托他。魏收常常借史来威胁人:“你们是什么东西!竟敢同我魏收作对!我手中的笔操纵着生杀大权,我想美言你几句,便能把你捧上天;我想贬损你,便能将你打入地狱。”魏收曾经得阳休之的帮助,可又无以报答,便说:“我无以报德于你,只能为你在我的史书上留下一篇好传记。”阳休之父亲阳固是北魏太守,因贪污酷虐被李平所弹劾,因而获罪,这事在《魏起居注》记载得明明白白。可魏收在史书中却美化了阳固,他这样写道:“固为北平太守,有政绩,因公事被免官……李平对他很敬重。”尔朱荣本是北魏政敌,扰乱朝纲,可魏收得了尔朱荣之子的贿赂,便在史书中减尔朱荣之恶,虚增尔朱荣之善,并为尔朱荣作论:“如论修德义之风,则古代名臣哪里能比得上尔朱荣。”
魏收所撰《魏史》共一百三十卷,书成之后,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魏收持论不平,修史不实,许多人向朝廷投诉,一时间,人们把魏收所撰之史叫“秽史”。魏收修史,得罪了许多人。北齐灭亡那年,魏收的坟墓被人掘开,尸骨被抛于冢外。
邢子才10岁便能写小小文章,才思丰赡,博学强记,涉猎经史,一览无遗。年未二十,便已名动饱学之士。有一次,邢子才与阳固、裴伯茂、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元昕处宴饮作乐,赋诗颂文。众人你唱我和,吟了几十首,都放在元昕奴仆室中。第二天,奴仆外出,众人求诗无所得,邢子才便将昨日所吟的几十首诗背出来。陆道晖不认帐。待奴仆回来,众人翻开诗本一看,邢子才背得一字不误,众人便深深佩服。北魏孝明帝以后,文章鼎盛。邢子才雕文琢艺,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人们争相吟诵。魏与梁朝通和,邢子才、魏收、邢子明被征入朝,当时一般文人名声都在邢子才之下,但邢子才威仪不重,名声虽高,却不允许出境为使。
东魏孝静帝时,高澄辅政。邢子才因事与人不和,被孝静帝贬退。与邢子才齐名的温子升因事被高澄饿死。魏收本来名位都在邢子才、温子升之下。温死,邢退,于是魏收便得以独步一时。魏收与邢子才各引朋党,互相诋毁。魏收鄙视邢子才的文章,邢子才也老大瞧不起魏收。邢子才对人说:“江南任昉,文体本疏,魏收不仅仅模拟任昉,而且常常抄袭。”魏收听邢子才这么说自己,不服气地指责邢子才:“邢子才常在觉约集中作贼,为什么说我抄袭任昉诗文。”名士颜之推问祖珽,“邢、魏谁优谁劣?”祖珽答:“见邢子才、魏收的好坏,便知任昉、沈约的优劣。反过来也一样,知任昉、沈约的好坏,便知邢、魏的优劣。”一时人称祖珽回答得恰到好处。
温子升小时候便专心于学,夜以继日地读书,博览百家。可生不逢时,有才无处发挥,在广阳王元渊门下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每天就着几块豆腐和几棵蔬菜过日。有时也发发牢骚,形诸笔端。儒士常景读到温子升所写的文章,便到广阳王家,对广阳王称说温子升的才能。广阳王反问:“你怎么知道这个人?”常景不慌不忙地说:“我是通过读他的文章知道的,文如其人。他果真是个大才子,大王应该礼遇他。”温子升的处境稍有改观。
孝明帝即位,广召有才之士,选充御史。温子升应试,得中高第,被选为御史。没多久,葛荣起义。温子升被广阳王元渊召为郎中,委托他掌管军国文书,撰写布告。元渊被葛荣擒杀,温子升也被葛荣擒获。葛荣手下都督和洛兴与温子升相识有旧,便暗地里来见温子升。“温兄乃大才,岂可埋没于此,宜作速逃离此地。”“我今被擒,四处都是葛荣的人,我往哪里逃呢?”“温兄不用发愁,小弟自有办法。”和洛兴派几十名士兵以拜访父母为名,暗中将温子升挟带其中,送到冀州。温子升好不容易逃到洛阳,死里逃生,长叹一口气:“我温子升命蹇运乖如此,仕宦之途多艰险,还不如与清风流云碧水绿树为伴,也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就不去干谒,闭门读书,刻苦自励。
孝庄帝登位,温子升被征为主客郎中。有一天,他没有去当值,上党王天穆大怒,将责罚他,他便逃跑了。天穆更加恼怒,向孝庄帝请求另派人代替温子升。孝庄帝不答应:“当世才子不过数人,怎能因他偶有小过便将他罢黜。”温子升仍当主客郎中。元颢借兵夺位,天穆请温子升同去抗拒叛军。温子升不敢答应,心想:“我已得罪于你,你还想杀我,我怎能自投罗网。”天穆派人放出风来:“我只想发挥温子升的才干,怎会因前事而耿耿于怀。如果他这次不听我的话,那他最好南逃梁国或北投匈奴,否则便脱不出我手心。”温子升害怕了,只得去见天穆。元颢攻入洛阳。天穆问温子升:“你是想回到京都,还是跟我北渡黄河。”温子升劝道:“皇上是因为虎牢关失守,才如此狼狈不堪,北渡黄河。现在元颢刚占领洛阳,人心不服,如果我们现在便讨伐他,那将不费什么劲就能取得成功。大王如果收复京都,迎回皇上,这功劳可不小。如果大王就此北渡,便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能惋惜后悔。”天穆却不听温子升的劝告,派他去洛阳。元颢任命温子升为中书舍人。元颢失败,孝庄帝又起用温子升为中书舍人。孝庄帝同大将军尔朱荣不谐,想除掉他,召温子升问王允除董卓的故事。温子升便大力陈说:“陛下正应该除掉飞扬跋扈的尔朱荣。想东汉王允不过是个丞相却能不费什么劲便除掉董卓。陛下以万乘之众,更应该除掉尔朱荣这头恶狼。”孝庄帝伏兵杀死尔朱荣。尔朱荣侄尔朱兆率兵攻入洛阳,杀了孝庄帝。温子升怕尔朱兆追究尔朱荣被杀一事,便便衣轻装逃走了事。
北魏一分为二,东魏丞相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府咨议参军。高澄手下元仅、刘思逸、荀济等人谋刺高澄,失败。高澄怀疑温子升同元仅等人有联系,便将他关在晋阳狱中,并命令狱卒不许给温子升饭吃。温子升被饿得两眼发黑,茫然四顾,徒然四壁,只有铁窗铁门冷清清地放着暗光。他长叹一口气,只得扯下自己的破襦,咬碎了,咽在肚里,聊以充饥。破襦片无法消化,温子升肚胀而死。狱卒报知高澄。高澄一点也不怜惜,“命令将他的尸体扔到郊外的路边去。”温子升这样的结局是他本人无法预料的,可自古以来又有几个文人能飞黄腾达,能干出一番轰天动地的事业呢?
相关参考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大臣,顺天府通州人氏,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23年,字道甫,号修吾。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万历三十八年,受人推荐,差点以外官身份入内阁,然
主要成就>抑止税监>抚淮期间,针对横行一时的矿税监问题,李三才连疏上奏,指出矿监税使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挥霍,结果弄得各地怨声载道。并批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万历皇帝不予理睬,李三才再次上疏责备皇帝不理
李三才是明朝中后期大臣,家族世代继承军官职位,祖籍陕西临潼,后落籍顺天府通州,此后在这里长大。 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初授户部主事,不久升户部郎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进入官场的李三才和其他
李三才入阁之争士大夫形成派别,党派之间的倾轧空前激烈,明神宗对此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党争便愈演愈烈。万历三十八年前后,围绕李三才的评价问题,两派兴起一场恶斗。万历二十七年,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着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大臣,顺天府通州人氏,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23年,字道甫,号修吾。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万历三十八年,受人推荐,差点以外官身份入内阁,然
明朝中期,在军队普遍衰落的情况下,戚家军的出现,绝对是一股清流。他们战斗力强,军队纪律好,荡平了为患东南数十年的倭寇。而在当时戚家军当中,出现了一种其他军队少见的鸳鸯阵和三才阵。这两种阵法的出现,对于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
研究者调查了350名受访者后发现,受访者在一周7天的中间时段,更容易对现实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心。而周一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般沮丧不堪,周五也并非是情绪的“顶峰”。 研究者称,周三之所以让人感到沮丧,
南北朝人物本名:温子升,温子昇别称:温侍读字号:字鹏举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济阴冤句出生时间:495年去世时间:547年主要作品:《温侍读集》主要成就:北魏著名文学家,中军大将军温子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