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宋教仁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宋教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宋教仁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宋教仁
近代民主革命家。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参加华兴会和武昌科学补习所。参与谋划长沙起义,事泄后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员。1907年赴东北,策划起义。后复返日本,参加同盟会本部工作,并从事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学科的研究。1910年在上海主编《民立报》。1911年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为五个总干事之一。武昌起义后,赴武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拟定《鄂州约法》。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袁世凯窃国后,任农林总长。 1912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他准备以多数党资格组织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20日被袁世凯派人刺于上海车站,22日逝世。遗著辑为《宋教仁集》。
相关参考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2月15日在长沙成立。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以“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进而推翻清政府为战略方针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国民党(1)民国初年的资产阶级政党。为了真正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取得议会中的多数议席,宋教仁打出“新旧势力合作”、“朝野合作”的旗号,于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二次革命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武装斗争。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认为“非去袁不可”,主张立即兴师讨袁。但国民党内部对武力讨袁的主张意见不一,故未能及时发动。袁世凯则借机决
说起国民党,大家除了想到蒋介石,第一个反应就是孙中山了。孙中山原名文,因为曾经化名中山樵,所以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党人,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
说起国民党,大家除了想到蒋介石,第一个反应就是孙中山了。孙中山原名文,因为曾经化名中山樵,所以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党人,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为挽救民族危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奋斗了一生,最后以身殉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向往反清革命宋教仁,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省桃
人物档案 姓名:宋教仁 字:钝初 号:渔父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湖南桃源 出生时间:1882年4月5日 去世时间:1913年3月22日 职业:政治家、革命先行者
人物档案 姓名:宋教仁 字:钝初 号:渔父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湖南桃源 出生时间:1882年4月5日 去世时间:1913年3月22日 职业:政治家、革命先行者
百年辛亥,有两位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革命前驱――宋教仁和吴禄贞。他们,一个被尊为“民国宪政之父”,一个被追授为“民国大将军”;两人都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十字路口遭人暗杀,遇害时都是英年31岁。201
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这位伟大的革命运动者,最后却因为刺杀,年仅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宋教仁被刺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