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百年祭
Posted 宪政
篇首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教仁百年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知名人物 宋教仁生平故事简介,宋教仁历史评价,宋教仁怎么死的?
宋教仁百年祭
百年辛亥,有两位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革命前驱――宋教仁和吴禄贞。他们,一个被尊为“民国宪政之父”,一个被追授为“民国大将军”;两人都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十字路口遭人暗杀,遇害时都是英年31岁。2011年,吴禄贞百年祭日,我在《羊城晚报》发表过纪念文章。今年则逢宋教仁百年祭,故撰本文纪念。
宋教仁,湖南桃源人,生于1882年,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在湖南组织华兴会。次年长沙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又与孙中山组织成立同盟会。1910年冬回国,在上海主编《民立报》,呼吁民主、宪政。第二年与谭人凤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起义后奔赴上海、江浙等地,组织革命军攻克南京,并筹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到北京出任农林总长。国民党成立以后任代理理事长。
宋教仁早期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系统的宪政理念。他天资聪慧,博学多才,工作勤勉,翻译过《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德国官制》《美国制度概要》等10多个国家的宪政著作。有《宋教仁集》《宋渔父日记》等著作传世。
清末,中日发生间岛事件争议,他根据高丽古迹遗史写出《间岛问题》一书,助中方在谈判中获胜。当俄国企图派兵驻守撒拉时美时,他旁征博引,作《承化寺说》,以翔实的史料考证撒拉时美即中国古代之承化寺,各国舆论为之折服。连素以高傲古怪著称的章太炎也对他敬服不已,称“遁初有总理之才”。辛亥革命后,宋教仁急赴武昌,帮助武昌军政府起草《鄂州约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规定了21条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架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法制院总裁,多数法律条文也是出自他的手笔。有人尊其为民国蓝图的设计师,一点儿都不过誉,
宋教仁才华出众,而且卓见远识,人格高尚。在民主革命党人争议总统制和内阁制之时,他坚决主张责任内阁制,反对总统制、他分析说:“内阁不善则可变易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后来的历史不幸地证明了宋教仁的真知灼见,袁世凯大总统“不善”,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
宋教仁是“天下为公”的伟大实践者,他不恋权,不图利,高风亮节,世所景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提名他任内务总长,但临时参议院通不过。有人为他抱不平,他坦然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一个总长不做也罢。”
袁世凯任总统后,百般笼络宋教仁,表示让他出任总理,他坚决不干。他想当的是应该符合他的宪政理念的民选总理。后来袁世凯召见他,亲自送上贵重礼物和五十万元巨款,他婉言谢绝。
1913年3月中旬,宋教仁接到袁世凯邀其北上共商国是的急电,决定即刻赴京。有人嘱咐他小心以防意外,但宋教仁坦言:“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堂堂正正,何足畏惧,国家之事虽险,也当并力赴之。”
3月20日,宋教仁在黄兴、廖仲恺、于右任、陈其美等友人陪同下来到沪宁车站,突然,枪声响起,宋教仁倒下……临终前,嘱托诸同志照顾其老母;让于右任将其全部藏书捐献南京图书馆;请友人给袁世凯发去一封电报:“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确立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至死犹对国家的民主宪政念念不忘。一片冰心,可鉴日月!
在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社会行将就木之际,在中华民族历史车轮前进的十字路口,反动派罪恶的子弹结束了宋教仁31岁的生命。整整100年过去了,宋教仁渐被后人淡忘,甚至他的名字甫经出现,许多人竟以为他是宋美龄的父亲。电视剧《日出东方》中有句台词说:蒋介石就要结婚了,新娘是宋教仁的第三个女儿。――该剧编导连同一、二、三审,都不知宋教仁为何方神圣!
值此宋教仁百年祭日,谨以孙中山一挽联,祭奠先生在天之灵――
作民权保障,谁为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
知名人物 宋教仁生平故事简介,宋教仁历史评价,宋教仁怎么死的?
宋教仁,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八日)生。父亲宋起龙,占有土地百余亩。宋教仁童年入私塾。1899年入漳江书院读书,喜爱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1903年春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在校常与同学田桐等议论时政,关心国事,渐萌革命思想。是年留日学生反对沙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组织拒俄义勇队,派黄兴、陈天华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与宋教仁取得联系。1904年春,宋教仁和黄兴、陈天华、刘揆一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同年夏,他又参加了在武昌成立的革命小团体科学补习所,任文书。
华兴会成立后,决定于当年11月16日(阴历十月初十)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在长沙举行武装起义,常德、衡州等五路同时响应,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这次起义未经发动即因消息走漏而失败,宋教仁被迫潜离长沙。11月10日,船过湖北螺山,他感慨革命事败,口占长歌一首:“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之一隅兮,事竟败于垂成;……嗟神州之久沦兮,尽天荆与地棘;展支那图以大索兮,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之土地。……欲完我神圣之主义兮,亦惟有重振夫天戈。”[1]
12月13日,宋教仁从上海到达日本东京,起初上东京法政大学,后入早稻田大学。他到日本后不久,即和田桐等于1905年6月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他在第一期上提出用黄帝纪元代替帝王纪元,以示与清廷决裂。第二期因登载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出版后日本政府以“妨害公安”罪名予以干涉,全部被没收。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当同盟会成立时,黄兴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为《民报》,宋教仁担任《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07年春夏间,孙中山与黄兴先后离日本去河内组织领导机关,准备在中国南部发动起义。与此同时,宋教仁受同盟会委派,和白逾桓、日人末永节到东北安东联络“马贼”,谋占奉天,以与南方起义相呼应。是年4月1日,宋教仁等到达安东,致书“马贼”头目李逢春说:“仆等向在南方经营大业……欲为割据之事则易,欲制清廷之死命则难,视公等所处之地,形势不及远矣。欲与公等通好,南北交攻,共图大举。”[2]李表示赞同,愿一致行动。宋教仁于是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划进行。后因招兵失败,白逾桓被捕,宋教仁复返日本。
宋教仁回日本后,仍参加同盟会本部的工作,并从事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学科的研究。在日期间,曾著《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证明延吉为我国领土,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我国领土的阴谋,作了有力的揭露。
1910年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宋教仁和谭人凤、赵声等主张将注意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在中部地区发动革命。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革命三策:中央革命,一举占领北京为上策,然运动不易;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为中策;边地起义为下策。随后,由谭人凤出面,在东京召集十一省区同盟分会会长会议,宋教仁建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长江革命”[3]。这年冬,宋教仁回到上海,在于右任所创办的《民立报》任主编。他在《民立报》上写过不少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抨击清朝反动统治的政论文章。
1911年广州起义的再次失败,使革命党人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的意念愈加坚定。宋教仁与谭人凤等按照前在东京拟订的计划,积极活动,于该年7月31日在上海湖州公学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宣读了谭人凤与宋教仁草拟的宣言和章程,预定宣统五年(1913)在长江各省举行大起义,注意点尤在武汉。总会设五总务干事,由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分别担任。之后,谭、宋二人秘密往来于沪汉间,联络党人,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并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取得联系,得到黄兴的赞同和支持。
当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猝然爆发,10月下旬,宋教仁与黄兴由上海到达武汉,协助湖北都督府办理外交;并与居正拟定了《鄂州临时约法》。随后,他到了南京,参与临时政府的筹组工作。次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局局长。在当时南北议和中,他主张和袁世凯妥协。同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命唐绍仪组阁,宋教仁在内阁中任农林总长。后唐绍仪辞职,他一同退出了内阁。
宋教仁也认同大总统非袁莫属,但内阁必须由政党组织。他热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是责任内阁制的积极宣传者。他以为只要有了一个健全的内阁,就可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为了在国会中争取选票,达到建立政党内阁的目的,他不顾一些党人的反对,在“朝野合作”、“新旧合作”的口号下,于1912年8月下旬以同盟会为基础,与几个小党派合并改组而为国民党,将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部分抹掉,并吸收了许多封建官僚和投机政客入党。至此,同盟会原有革命精神全失,而所谓国民党,其纲领之含混与分子之复杂,同当时其他政党几无多大差异,连他的好友谭人凤也把它看成是狐群狗党,拒绝参加[4]。国民党虽然仍拥戴孙中山为领袖,实际主持人则是宋教仁。1912年底至1913年初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获得了压倒多数的胜利,于是,宋教仁便以政党内阁组织者自居。他没料到由他一手造成的国民党的声势,却深为袁世凯所忌恨,袁已蓄意要除掉他,而他却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这时,他从家乡省亲后,经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一心企望实现自己的抱负。1913年3月20日22时,宋教仁从上海搭车北上,在车站突遭凶手狙击,22日逝世。事后判明,杀宋教仁的主使者,正是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但宋临死前在遗嘱中还期望袁世凯“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5]。
注释
[1]《宋渔父日记》1904年11月1日,《建国月刊》第9卷第4期。
[2]《宋渔父日记》1907年4月9日,《建国月刊》第11卷第4期。
[3]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209页。
[4]谭人凤:《石叟牌词叙录》,《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3期。
[5]《民立报》1913年3月22日。
相关参考
毛泽东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1943年至1944年间,正处于中国共产党整风的高潮期,党的中高级干部齐聚延安参加整风。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就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进行理论思考与创建的关键阶段。因而,《甲申三百
知名人物 宋教仁生平故事简介,宋教仁历史评价,宋教仁怎么死的?
宋教仁,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八日)生。父亲宋起龙,占有土地百余亩。宋教仁童年入私塾。1899年入漳江书院读书,喜爱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19
中文名:宋教仁 别名:遁初,渔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桃源 出生日期:1882年4月5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13年3月22日 职业:政治家,革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为挽救民族危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奋斗了一生,最后以身殉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向往反清革命宋教仁,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省桃
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这位伟大的革命运动者,最后却因为刺杀,年仅三十二岁便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宋教仁被刺杀的时候,
宋教仁是谁,想来大家应该有一点印象。在高中的近现代历史一篇中,曾经明确提过,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的遇刺身亡,最终成为了革命党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引发了南北冲突。而为什么宋
宋教仁是晚清末年民国初年人士,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加入自己同学创建的革命团体,此后开始了自己的反清革命之路。在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宋教仁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建立革命团体,联络志同道合之辈,以此
国民党的成立,使宋教仁踌躇满志,他决心与共和党一决雌雄。袁世凯认为宋教仁政治手腕比较灵活,比起孙中山、黄兴来更难对付。他对宋教仁百般笼络,甚至放出风来说要让宋教仁出任下届内阁总理。1912年10月18
宋教仁与孙中山同样都是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是中华民国初期领导层的主要成员。正是在他们这些人的不懈奋斗之下,才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得中国国民步入了民主时代。 宋教仁与孙中
导读:3月20日,宋教仁从上海车站出发,欲北上进京。当晚10时许,黄兴、廖仲恺、于右任等人到月台为宋教仁送行。当宋教仁一只脚跨进车门时,突然一名穿黑呢绒军衣的男子拔出手枪。据现场目击者回忆,突于宋君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