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新青年》杂志
Posted 胡适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新青年》杂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新青年》杂志
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原名 《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起改名 《新青年》。1917年初,陈独秀应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 编辑部亦由上海迁来北京。1918年初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共同编辑。该刊高揭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反对专制和迷信,抨击封建文化思想为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 《新青年》 上,陈独秀发表的 《敬告青年》,激情喷涌,如初春朝日; 鲁迅的 《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入木三分; 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大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们的文章,以尖锐泼辣的思想,自由生动的文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被誉为思想界的 “明星” 和青年们的 “良师益友”。1917年,每期发行逾1.6万份。然而,《新青年》 的面世和发展,却招致了封建卫道士们的仇视与围攻,污水一盆盆泼来,大有乱棍打杀而后快。《新青年》 毫不退缩,陈独秀在 《 ‘新青年’ 罪案之答辩书》 中,扬擎民主、科学的大旗,理直气壮地反击。他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科学,即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如烂漫山花,不下数百个。而 《新青年》 杂志质量高,影响大,刊行时间长,是它们中的佼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它成为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相关参考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求学生涯>陈乔年,1902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他与哥哥陈延年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1917年,陈独秀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后成为托派的领导人。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9月起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的伦
历史秘闻 今日历史9月15日大事记,开国上将李克农诞辰119周年纪念日
一、国内大事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03年前,1915年9月15日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张申府,1893生,河北献县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任《新青年》杂志编辑。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法国、德国。1925年退党。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大学
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学科学长(文学院院长),《新青年》杂志也随之移至北京出版,当时的北京大学即成为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求学生涯>陈乔年,1902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他与哥哥陈延年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1917年,陈独秀
袁玉冰是“五四”运动后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改造社的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新江西》杂志的主编,江西共产党组织和青年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江西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青年立志袁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