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剑阁震慑敌国 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

Posted 剑阁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出剑阁震慑敌国 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出剑阁震慑敌国 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

2、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诸葛亮出剑阁震慑敌国 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

 诸葛亮出剑阁震慑敌国 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

  不论做什么工作,地理都是很重要的要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要素,在战役中,即便拥有有利地形,但短缺人和,是不行能打败对手的,有利地形既可恃又不行恃,只要将有利地形与人和结合起来,才干十拿九稳。

  地理学家顾祖禹在总结有利地形和人和的联系时说:“且夫有利地形亦何常之有哉!函谷、剑阁,全国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缺乏。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

  汉代曾经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称为旧函谷关。旧函谷关地理局势非常险峻,北面是大河,南面是崇山峻岭,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函即匣,古代寄信誉木函)。春秋时期晋国据此天险阻挡了西面秦国的入侵,战国时秦国占有函谷关,尔后关东、关中、关西即以此而得名。

  函谷关助秦国拒六国兵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东方六国屡次联合攻秦,秦军守住函谷关屡次使东方联军不得前进一步,到了秦朝末年,秦国上下土崩瓦解,秦兵无心恋战,虽有函谷关之险,但连一群盗贼也挡不住。

  剑阁指剑门关。剑门关是横跨剑阁、昭化之间大剑山上的关隘,大剑山地形北高南低,山岭连绵,七十二座峰峦如剑直指天空,峥嵘崔嵬的山势一到剑门关就俄然中止,两崖坚持,垂直的山崖直落到谷底,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两崖中心的关隘宽约20米,长约500米,一条湍急的溪水穿关而过。

  在古代,绝壁上建有栈道,中心修了一道关门,上设三层炮楼,如果把关门一闭,真可谓插翅难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剑门关是古代川陕间的首要通道,出剑门关北行的路途,蜿蜒于高山峭壁之间,行旅通常为之惶惶不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带领部队凿剑山,开阁道三十里,凡遇山崖峭壁之处,即沿山凿洞,架以横木,在险隘之口建阁亭,并在山口建关镇守。诸葛亮建好阁道后,实施以攻为守的战略,屡次率兵出剑阁攻击魏国,虽然无功而返,但有效地震撼了敌人,保全了蜀国。

  蜀国后主不战而降

  到了三国末年,魏将钟会、邓艾带领10万大军攻击蜀国,蜀将姜维牢牢守住剑门关,弄得钟会毫无办法。后来,邓艾领兵绕过剑门关,从阴平道狙击蜀军,才获得成功,蜀国后主不战而降。正因为刘禅领导无方,蜀国虽有剑阁之险而被灭掉,所以顾祖禹才说“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

 

  不只顾祖禹有“据天险而不得其人则失”的观点,早在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李特率流散入蜀,路过天险剑阁,不由叹气说:“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后来李特之子李雄正是使用剑阁天险,趁晋朝“八王之乱”时,占有成都,称雄西蜀。

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成都以北的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

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最终采纳了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的双手,出城向邓艾投降,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刘禅投降的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投降。反对最激烈地要数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决定投降的那一天,刘谌愤怒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听。于是刘谌先杀了妻子和儿女,最后又自杀。对于刘禅不战而降,人们评价历史时大都持反对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认为刘禅的投降是以全国为重。那么,刘禅为何在蜀军主力尚存的情况下,决心投降呢?

其一,魏国三路进攻,使得蜀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军事上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263年秋天,魏军 16万人征蜀,钟会率军攻取汉中,姜维败守剑阁。钟会重兵屯驻在剑阁城下,一时难以攻下。邓艾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率军从阴平由小路经汉德阳亭到涪城,离剑阁以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用奇兵攻击防守虚弱的成都。在这种情况下,耽于享乐的后主刘禅,对抗战已经绝望,认定蜀国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其次,邓艾率领精兵万人,长驱直入,不战而降蜀国江由守将马邈,一战而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突然兵临成都城下,对蜀国君臣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慑。正如《三国志》所记:“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总之,邓艾的奇袭之术彻底击溃了蜀国人的心理防线。

以上可以说成是威逼,除了威逼,还有魏国的利诱。

魏国虽然兵分三路进攻,但主力部队实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在攻取汉中以后,钟会在发表的一篇告示中,论证了抵抗必败的理由,列举了投降魏国而被任用的事例,劝说蜀国人“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钟会的宣传是有效果的。在大臣会议上,谯周力主投降,告诉刘禅说:“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刘禅拿不定主意,谯周又上书说:“原陛下早为之图,可获爵土;若遂适南,势穷乃服,其祸必深。”就这样,在利诱之下,庸懦的刘禅下定了投降的决心。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邓“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邓艾“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邓艾在263年的十二月上书司马昭时,依然坚持:“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总之,魏国的利诱消除了蜀国投降的后顾之忧。

此外,国内政局的不稳,使得蜀国认为抗战难以持久。在大臣会议上,力主投降的谯周,针对南奔的主张,驳斥道:“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认为如欲难逃,恐怕会在途中,发生不测事件。

大臣会议后,刘禅拿不定主意,针对南逃的主张,力主投降的谯周又在上疏中补充说:“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认为南方的少数民族会发生叛乱,不会跟随刘禅抵抗魏军。此其四。

其五,吴国的衰弱使刘禅放弃了投吴的念头。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最强,吴国位居第二。但孙权死后,吴国政局不稳,朝政日非,使得吴国迅速衰落,难以抵挡魏国的攻击,早晚必亡。在这种形势下,吴国和蜀国虽是同盟的关系,在蜀国看来,投吴的结果,依然是要被魏国所掳,还不如趁早投降的好。

其实,蜀国是战是降的决定权掌握在刘禅的手里。如果刘禅有刘备之风,也绝不会投降。可惜的是,刘禅一向贪图享乐,没有雄心壮志,他老爹当年东逃西走,东征西讨的生活他可过不了。加之,此时已是60余岁的老翁,经不起折腾了。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顾历史的骂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投降之路。

刘禅的投降,从客观上说,加速了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进程,减少了战争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破坏。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最强,人才最多,北方的魏国统一全国是历史的总趋势,虽然蜀国如若抵抗到底,还能够苟延残喘几年,但终究无法永远割据一方。刘禅的投降,从他个人来说是耻辱,是无能的表现,但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相关参考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107 邓艾偷渡剑阁

司马昭害死了魏帝曹髦,认为内部已经稳定,决心大举进攻蜀汉。那时候,接替诸葛亮的大臣蒋琬、费都已死去,蜀汉担任大将军的是姜维。姜维有心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几乎每年都出兵攻打魏国,但是蜀汉的力量已经越来

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刘禅坚守待援,姜维随后夹击结局会如何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

第十四章 司马昭一石三鸟

  邓艾在阴平度险成功之后,紧接着便挥师南下,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使后主刘禅出降,邓艾进据成都。而在剑阁的姜维,却故意向钟会缴了械,邓艾因此痛恨钟会。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邓艾修了一封书

诸葛亮对刘禅有何建议 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好吗

诸葛亮对刘禅的建议刘备在与东吴孙权的大战之中失败,在病危之际,他将自己的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让他们两个人辅佐刘禅管理朝政。并交待刘禅要对诸葛亮以父之礼相待。事无具细,均要与诸葛亮讨论决定。刘禅

本可复兴汉室却酒后身亡 诸葛亮的接班人费祎

诸葛亮对费祎(yī)十分赏识,屡屡委以重任,诸葛亮死后,费祎升任军师,成了蜀国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国大军进犯,抵达陕西洋县,费祎率兵御敌。魏军慑于费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军。一《蜀道难》中提到“剑阁...

此将本可阻止蜀汉灭亡却不被刘禅重用,投降西晋后助西晋平定三郡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魏国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邓艾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奇袭江

蜀国后主刘禅的儿子都有谁 刘禅有几个儿子

刘禅有几个儿子?刘v,刘禅长子,延熙元年立为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刘瑶,刘禅二子,延熙元年封安定王,蜀汉亡后投降。刘琮,刘禅三子,延熙十五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262年)病亡。刘

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前言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陷绵竹,逼近成都,后主刘禅顿感大势已去,开城投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远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投降。曹魏与蜀汉经过四十多年的

剑阁古道上有个“禁早婚”碑 明确提出当地男子禁止早婚

原标题:剑阁古道上有个“禁早婚”碑年轻人被父母催促早日结婚,古今相同。不过,在剑阁县汉阳镇七里村和龙源镇红彤村的古驿道上,有两座刻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官方“禁早婚”碑,就明确提出当地男子禁止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