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司马昭一石三鸟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十四章 司马昭一石三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十四章 司马昭一石三鸟

2、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第十四章 司马昭一石三鸟

  邓艾在阴平度险成功之后,紧接着便挥师南下,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使后主刘禅出降,邓艾进据成都。而在剑阁的姜维,却故意向钟会缴了 械,邓艾因此痛恨钟会。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邓艾修了一封书信,致送给在洛阳的司马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对于魏国的军队,在大战之后,将士疲劳,不宜 立即又驱上新的伐吴的战场,可暂作休整,并进行伐吴的准备;对已经投降的刘禅,要宽厚相待,建议封他为扶风王,表明投降了的国君依然不失其尊显的地位,这 对尚未投降的吴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于吴国,可采取先礼而后兵的手段,派出使臣,向吴国国君孙休晓以利害,劝他投降,这样便可不战而胜。> >    司马昭读书信之后,怀疑邓艾有专权的野心,便先写了一封亲笔信送给监军卫,然后给邓艾发去一道诏书,对邓艾的战功大加褒扬,同时封邓艾为太尉。邓艾接 受了诏书之后,卫将司马昭那封亲笔信交给邓艾看,信上说,邓艾所提的各种事情,须要等候朝廷的指示,不可擅自作主施行。邓艾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我既然奉了朝廷的命令全面负责指挥这一次的战争,他怎么好阻挡我?”于是又作了一封书信,交给使臣带回洛阳。> >   当时朝内大臣都传言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更加猜疑,正好这时收到了使臣带回来的书信,司马昭拆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 >    “邓艾奉命西征,首恶既已降服,我应当有权处理一些事情,以安定刚刚归附的民心。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待朝廷的命令,道路遥远,往来递送,拖引时间。《春 秋》一书上说:‘大将出征,只要是可以安定朝廷,有利国家的事,可以独立作主。’如今吴国还没有归附,有可能与蜀相勾结,因此不应该按照平常的办法行事而 丧失时机。兵法说:前进不是为了贪图名利,后退也不畏惧降罪。邓艾虽然没有古人那样高尚的节操,也不愿为了避嫌疑而干出有害国家的事情。特此上报,并要照 此施行。”> >   司马昭读完信后十分吃惊,连忙同贾充商量说:“邓艾居功自傲,一意孤行,谋反之心已经暴露了,怎么处理才好?”贾充说: “主公为什么不给钟会一官职,利用他来挟制邓艾呢?”司马昭接受了他的建议,派出使臣,奉了诏书,封钟会为司徒,同时命令卫监督这两路军马。另外又单给 卫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同钟会一起监视邓艾,以提防他谋反。给钟会的诏书同样是先大大地夸赞一番他的战功,并封他为司徒。> >   钟会受封 之后,便将姜维请来商议道:“邓艾的功劳比我大,又被封为太尉,现在司马公怀疑邓艾有谋反之心,因此命令卫为监军,让我去对付他。姜兄有何高见?”姜维 说:“我听说邓艾出身低微下贱,小的时候给农家放牛,现在侥幸从明平抄小路,攀树爬山,立下了这个大功,不是他的主意有什么高明,实在靠的是国家的福气; 要不是将军与我相拒于剑阁,邓艾怎么能立这个功?现在他想把刘禅封为扶风王,这是想要讨蜀地人的好,他那谋反之心不用说也看得出来。司马公之怀疑是很有道 理的。”这番话很让钟会高兴。姜维又说:“请让你身边的人退下,我有一件事要单独报告你。”钟会便让身边的人全都走开。姜维从怀里取出一幅地图交给钟会, 并对他说:“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将这副图献给了先帝刘备,并且说:”成都一带,沃野千里。百姓充裕,国家富足,是建立霸业的好地方。’先帝因此才以成 都作为基地,现在邓艾占据了这里,他的野心怎么会不膨胀?“钟会大喜,又指着地图详细询问西蜀的山川地理形势,姜维全部告诉了他。钟会又问:”用什么办法 可以除掉邓艾?“姜维说:”应该乘着司马公怀疑他的时候,赶快上表,报告邓艾谋反的种种行为;司马公必然会命令将军去讨伐,这样便可一举将他拿下了。钟会 听了他的话立刻派人送表章去洛阳,说邓艾目无朝廷,为所欲为,结好蜀地的官民,早晚便要谋反。这个消息使得朝中文武大臣十分吃惊。钟会又派人在半道上截获 了邓艾给朝廷的表章,然后模仿邓艾的笔迹,改写成十分傲慢无礼的口气,以此来证实自己诬告的正确。> >   司马昭见了邓艾的表章;又派遣贾充 领3万人马向斜谷进发,自己同了小皇帝曹奂御驾亲征。西曹掾邵悌问道:“钟会的兵力,比邓艾多几倍,只要让钟会去收服邓艾便完全可以了,又何必让主公亲自 出马?”司马昭笑道:“你忘了前些日子对我说的话吗?你曾经说过,钟会必然会谋反。我这一次出征,不是为了邓艾,实在是为了钟会。”邵悌笑着说:“我怕大 人忘了,才故意这么问。现在既然有了这么个打算,一定要严守秘密,千万不能泄露。”司马昭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便率领大军出发。当时贾充怀疑钟会可能谋反, 悄悄地对司马昭说了。司马昭回。答:“这一次派遣你出征,我难道也要怀疑你吗?先到长安,自然一切都会清楚。”> >   此计最早见于《隋书· 长孙晟传》,书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名武将长孙晟特别善射。有一次他看见两只雕争一块肉,就一箭射过去,两只大雕一起掉了下来。后人概括为“一箭双 雕”,比喻采取一种措施,得到两种好处,或者做一件事收到两方面的效果。一箭双雕又称一石二鸟,就是指出一个招数,击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行使这个计 谋并不简单,也不容易,因为面临的是几个对手,稍一不慎,就要惹祸招灾。故在事前事后,不要暴露自己,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不可收拾。> >    一箭双雕之例说——司马伦谋劝贾皇后毒杀太子西晋惠帝是个白痴,他当皇帝不久,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把持。惠帝的太子不是贾皇后所生,个性刚强。贾皇后伪称 皇帝有病召太子入宫问候,假称皇上赐御酒要太子喝完,太子不得不喝得烂醉。贾皇后乘机拿出一份起草好的以太子的口气祈求神明保佑他发动政变、废黜父王成功 的祈祷文稿,假托是皇帝的沼书,要太子照着书写。太子烂醉,无法细辨内容,一一照写。然后,贾皇后以此作为太子谋反的证据,皇帝和大臣见是太子亲笔,也无 话可说,于是太子被废掉了。太子手下的僚属都为太子感到冤屈,便去游说皇族右军将军司马伦。司马伦掌有兵权,同贾皇后也有矛盾。司马伦打算以贾皇后陷害太 子为罪名,发动政变废掉贾皇后,但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提醒他:“我们不如怂恿贾皇后去杀害太子,然后再以为太子报仇的借口废黜贾后,这样今后定能把持朝 政。”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刘表大公子刘琦影视形象 《三国演义》第39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里有这么一个桥段,就是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惧怕后母蔡氏及蔡瑁等人加害,向刘备请教避祸方法。刘备说这是公子家事,怎么来问他?诸葛亮在旁边笑,刘备就问诸葛亮有什么妙计帮助刘琦。诸葛亮也说这是公子家事,他不方便说。刘琦很失望,就起身离开。刘备送刘琦出来后,在他耳边如此如此教导一番,其实就是叔侄二人定下一个"上屋抽梯"之计逛诸葛亮。 刘琦按刘备教导,对诸葛亮实施「 ”上屋抽梯”之计 第二天,刘备假装生病,请诸葛亮代劳去刘琦那边答谢,这属于正常的礼尚往来,诸葛亮也没怀疑,就去了,到了刘琦那儿以后,刘琦又请教诸葛亮避祸之计,诸葛亮不愿意说,刘琦就说他有一本古书,在楼上,请诸葛亮上楼一观。诸葛亮上楼后,刘琦早就安排人把上楼的梯子抽走。诸葛亮下不了楼,只得教了刘琦一招: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申生在都城被后母骊姬害死,公子重耳在外得以避祸,刘琦应该效仿重耳,离开襄阳,去镇守江夏,可能避祸。刚好江夏太守黄祖刚被东吴杀死,江夏太守空缺。刘琦按诸葛亮的教导,向刘表请求镇守江夏,刘表果然答应,从而避免了重蹈申生被害的覆辙。 从这个过程来看,诸葛亮被刘备摆了一道,这是诸葛亮出山以后第一次"吃瘪"。从事后发展来看,刘备这一招确实是高招,并且是"一石三鸟"的高招。个中原因,浅析如下: 救刘琦一命,使刘琦成为自己的强援。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不得已跑到新野依附刘表,刘表对刘备是既利用又防备。利用刘备平定了荆州一带的山贼,又让刘备驻扎在新野,以抵御曹操。 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刘备在新野因祸得福,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此刘备有了最强智力支持。同时,从隆中对策中,刘备也清晰知道自己的战略,第一步取荆州立足,然后再取益州,等天下有变,两路齐出北伐曹操。 所以,刘备人虽然在新野,但心里却时时在盘算如何谋夺荆州。诸葛亮更不用说,也劝刘备早点拿下荆州。 但刘备和诸葛亮对如何夺取荆州,在方法上却不一致。 诸葛亮多次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不忍夺同宗基业 诸葛亮的方法是从刘表手里继承,或者霸王硬上弓强夺。 刘备的思路应该是:学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借助刘琦以御荆州。 笔者推测,刘备的思路是,不能像曹操那样裹挟刘琦,把刘琦当傀儡,而是扶持刘琦继位,然后协助刘琦守荆州。刘琦无能,只能借助刘备力量,这样,只要刘琦得到荆州,那就相当于刘备得到荆州。 刘备为什么不支持诸葛亮的"霸王硬上弓"的方案呢?那是因为刘备刚到荆州时间不久,还没有收获荆州人心,霸王硬上弓支持率不高,夺了荆州也坐不稳。 况且蔡氏家族是荆州大族,朝野力量都强,霸王硬上弓势必造成荆州分裂,到时蔡氏降曹,与曹操里应外合,荆州得到也难保住。 而刘琦是刘表嫡长子,刘表死后,刘琦继位,符合宗法制度,荆州士民会像支持刘表一样支持刘琦。刘备一面辅佐刘琦,一面收获荆州民心,等民心归附了,到时不管文的、武的,拿下荆州就是水到渠成了。 刘备有了这个思路,那就处必须保刘琦平安,所以他和刘琦共谋一个"上屋抽梯"之计,在摆了诸葛亮一道的同时,救了刘琦一命。 把祸水引向诸葛亮,万一事败,把责任推给诸葛亮。 刘备难道不知道申生、重耳的故事?肯定知道,申生留在都城被害死,重耳、夷吾在外得以保命。 那么刘备会想不到让刘琦外出避祸吗? 笔者认为,刘备肯定会想到。因为这是刘备自己的亲身经历。 曹操平定吕布以后,把刘备带回许昌圈了起来,并且还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当着刘备面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大惊失色,筷子都掉到地上了,幸亏天上起个炸雷,刘备才得以掩饰过去。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在许昌如坐针毡,早就想离开曹操了 刘备在许昌,如同身在虎穴,时时有生命危险,刘备每时每刻都在思虑脱身之计,后来终于逮到机会,借着征讨袁术的名义,从许昌逃出,并袭杀车胄,重占徐州。刘备逃离许昌时说的一番话表达了刘备逃离许昌的开心: 《三国演义》第21回:玄德到寓,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关、张在马上问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因命关、张催朱灵、路昭军马速行。 刘备的亲身经历足以证明,刘备是知道外出可以避祸的。那么,刘备为什么自己不说出来呢?而要费尽周折,设计一个"上屋抽梯"之计赚诸葛亮说出来呢? 刘备这是把祸水引给诸葛亮。刘备前面差点被蔡瑁杀死,要不是马跃檀溪,刘备就死在蔡瑁刀下了。刘备是怕了蔡瑁了,所以他不能说。 蔡瑁欲杀刘备,幸亏的卢马跃过檀溪,致使刘备不敢过问刘表家事 他让诸葛亮去说,就是怕万一事情泄露,把责任推给诸葛亮。诸葛亮在荆州有根基的,不至于被要了命。 我想,这也是刘备为什么被称为"枭雄"的原因吧? 施恩刘琦,为新野呆不下去准备后路。 在诸葛亮出山以前,刘备得徐庶帮助,已经在新野和曹操的部下较量过。刘备知道,要不了多久,曹操就要南下的,新野小县根本守不住。 襄阳有蔡瑁,不容刘备 新野守不住,刘备只能去襄阳依托刘表。如果刘表不让刘备进襄阳,那刘备就又变成流浪的孤魂野鬼了,怎么破解"华山一条路"的危局呢? 那就是再备份一条路出来。让刘琦出外,万一刘表不要刘备,可以去依托刘琦。 那万一刘琦也不要刘备呢?所以必须施恩刘琦,让刘琦不得不接受刘备。 让诸葛亮施恩刘琦,有三个好处: 其一,祸水引向诸葛亮,先让自己"不沾灰"。 其二,诸葛亮施恩比刘备直接施恩要好。因为刘备和刘表是兄弟,相当于是家里人,刘备直接施恩,刘琦会认为理所应当,家里人的人情还不还问题不大。但诸葛亮是外人,欠外人的情是要还的。后来刘备败走当阳时,就是让诸葛亮去刘琦那儿搬救兵,理由就是诸葛亮对刘琦有恩。 《三国演义》第41回: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看看这段,刘备一定要让诸葛亮亲自去搬救兵,就是让刘琦没法不回报诸葛亮。如果没有前面的诸葛亮施恩,诸葛亮去了也不一定有用。因为,刘备已派关羽已经先去了,刘备怀疑刘琦不给关羽面子。 这里可见,刘备绝对是下棋高手! 其三,刘琦感恩诸葛亮就是感恩刘备。诸葛亮与刘备是一体的,刘琦帮助诸葛亮就是帮助自己,刘备的算盘打得贼精! 刘备得刘琦相助,终于从当阳惨败中逃出生天 这样的"一石三鸟"之计,妥妥的帝王之术,这足以证明刘备既是英雄,更是枭雄,同时深谙帝王之术,刘备最终能称帝,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参考

司马熹一石三鸟妙计保命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姬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历史上臣子因得罪国王宠姬而下台甚至遭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司马熹很清楚其中的奥妙。 &nb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刘表大公子刘琦影视形象《三国演义》第39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里有这么一个桥段,就是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惧怕后母蔡氏及蔡瑁等人加害,向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刘备教刘琦"上屋抽梯"之计其实是"一石三鸟"的高招刘表大公子刘琦影视形象《三国演义》第39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里有这么一个桥段,就是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惧怕后母蔡氏及蔡瑁等人加害,向

第八十四章 曹操盛葬关羽头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

第十八章 姜维背水破王经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专决中外事务。姜维得讯,以为司马师新丧,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可乘机伐魏,以取中原。后主刘禅准其所请,命往汉中作战前准备。征西大将军张翼自以蜀地浅狭

第三十四章 董卓巧计突重围

  三国中最暴虐的人物无疑是董卓,不过,除了残暴的一面而外,董卓还有另一面,这就是他的多谋。当韩遂等人兵起凉州的时候,董卓作为中郎将,奉命西进抵御韩遂的兵马。凉州历来为少数民族汇居之地,当董卓兵至望垣

第九十四章 拍马山与抹棋冢

  有一天,关羽带着几名随从,来演练场察看马军训练情况。他骑马出了城门,老远就看见演练场高坡下的树丛旁边,拴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关羽走近一看,树荫下还躺着一员战将,脸朝里,看不清是谁。关羽心想,太阳才一

第七十四章 诸葛亮以信为本退敌兵

  诸葛亮在第五次出祁山之前,长史杨仪曾向他进了一个分兵轮战的建议:“数次兴兵,军力疲惫,粮草又很难供应及时;现在不如把军队分成两班,以三个月为期,循环作战,徐徐而进,中原就有希望攻下了。”诸葛亮采纳

美国为什么打阿富汗

美国打阿富汗是一石三鸟:1、转换国内矛盾。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世贸大厦遭遇“恐怖袭击”(美国人宣城的“恐怖袭击”,有可能自导自演),死伤数千人人,美国国内群情激愤,民族主义兴起。为了转移人民对

司马师与司马昭是什么关系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什么关系?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兄弟关系。父亲同为司马懿。司马师是哥哥,司马昭是弟弟。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大权在手。哥哥死后,弟弟继承了权利。再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司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