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七君子入狱

Posted 政府

篇首语: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七君子入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七君子入狱

1936年7月15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的文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对此爱国之举,国民党政府竟以 “危害民国” 罪,于11月23日凌晨在上海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7人逮捕,阴谋送往南京关押。七君子入狱震动了全国。24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要求政府立即释放被捕领袖。29日,宋庆龄发表声明: 抗议政府当局对爱国志士的无理迫害。30日,延安 《红色中华》 报导沈钧儒等被捕消息,谴责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随后,国民党中央委员于右任、冯玉祥、孙科等20余人电蒋认为此举不妥。张学良飞往洛阳要求蒋介石放人。国际著名学者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罗素等纷纷来电抗议,均被蒋拒绝。1937年4月,江苏高等法院以 “危害民国” 罪起诉,法庭上审判长问沈钧儒: “你们赞成共产主义吗?”沈答: “我们救国会从来不谈什么主义。如果一定要说我们有什么主义,那就是抗日主义、救国主义。” 审判长又说: “抗日救国不应联共容共,否则是错误的。” 沙千里则说: “早在民国13年,孙中山先生就主张联共容共了。” 开审的第二天,各进步报纸就登载了胡愈之、张仲实撰写的 《爱国无罪案听审记》 的长篇特写,把七君子在法庭上理直气壮的辩驳和法官们理屈词穷的窘状公诸于众。6月25日,宋庆龄、何香凝等16人发起 “救国入狱运动”,使国民党狼狈不堪。抗战全面爆发后的7月31日,国民党政府释放了七君子。

相关参考

“戊戌七君子”为什么最终只斩六人?

“戊戌变法”也称“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变革。“戊戌变法”导致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而慈禧要斩的“戊戌七君子”为何只有“六君子”?徐致靖(18

今日关注七君子事件-民国“七君子”的人生结局是怎样的

   81年前的今天,1937年6月11日和6月25日,江苏高等法院两次开庭对沈钩儒等人进行审理,硬说他们和西安事变有密切关系,事先与张学良有“勾结”。七君子事件中华民国

今日关注七君子事件-民国“七君子”的人生结局是怎样的

   81年前的今天,1937年6月11日和6月25日,江苏高等法院两次开庭对沈钩儒等人进行审理,硬说他们和西安事变有密切关系,事先与张学良有“勾结”。七君子事件中华民国

七君子事件中的大事记 七君子指的是谁

七君子事件——抗日救国运动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

戊戌变法中喋血的“第七君子”

导读:大家都听过“戊戌六君子”,其实,戊戌变法的死难者还有一人,他就是清朝的外交官张荫桓。张荫桓张荫桓(1837-1900年),字樵阳,广东省南海县人。早年考秀才不第,二十一岁纳资买了知县官衔,入山东

档案 1936年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爆发

  83年前的今天,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

东林党后七君子黄尊素简介 黄尊素是怎么死的?

  黄尊素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东林党重要成员,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同时与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合称为“东林七君子&rdquo

东林党后七君子李应升简介 李应升是怎么死的?

  李应升是明朝南直隶江阴人氏,字仲达,号次见,是明朝东林党后七君子之一,因为弹劾奸宦魏忠贤而受到阉党的报复,受诬陷而亡。  万历二十一年,李应升在一个书香官宦世家出身。祖辈上曾有人在元朝为官,官至中

历史人物 黄尊素的黄尊素的生平介绍_黄尊素儿子黄宗羲_黄尊素“东林七君子”之一

本名:黄尊素字号:字真长号白安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主要作品:《忠端公集》主要成就:“东林七君子”之一家属:儿子黄宗羲黄尊素–“东林七君子”之一  黄尊素(1584年-1626年),明末官员,“东

历史人物 东林党后七君子李应升简介 李应升是怎么死的

  李应升是明朝南直隶江阴人氏,字仲达,号次见,是明朝东林党后七君子之一,因为弹劾奸宦魏忠贤而受到阉党的报复,受诬陷而亡。  万历二十一年,李应升在一个书香官宦世家出身。祖辈上曾有人在元朝为官,官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