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事件中的大事记 七君子指的是谁
Posted 全国
篇首语: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君子事件中的大事记 七君子指的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君子事件中的大事记 七君子指的是谁
七君子事件——抗日救国运动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的大事记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沪成立 1936年5月31日,全国20余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和十九路军代表共70余人在上海集会,宣告成立全国各国救国联合会。主要领导人有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邹韬奋、沙千里、王造时、史良、陶行知等。联合会发表《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号召全国各党各派停止军事冲突,团结合作,建立统一抗日政权,以团结全国力量,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人 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7位救国会的领导人。移送苏州江苏省高等法院羁押。由于7人都具有专业的社会地位,因此被称为“七君子事件”。相关参考
“君子”一词,最开始指的是帝王之子,后来孔夫子为君子赋予了更多的意思,他将“德”加之于君子,于是君子便德行,君子寡欲、君子不齿、君子博学等等,从此,君子的内涵便深刻起来,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作为战
三曹指的是谁?“三曹”指汉魏间曹操(155-220)及其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他们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均以各自的特殊身份,吸引了一代文人,开创了一代文风
“君子”一词,最开始指的是帝王之子,后来孔夫子为君子赋予了更多的意思,他将“德”加之于君子,于是君子便德行,君子寡欲、君子不齿、君子博学等等,从此,
83年前的今天,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这是《礼记·玉藻》里的一句话。这本书成书于西汉,但是内容记述的却是先秦的礼仪规范。「”君子”一词指的什么?你可能想到的是《诗经·关雎》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在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国力逐渐凌驾在东方六国之上。对于六国的贵族来说,为了保家卫国,抵抗秦国的入侵,开始竭力网罗人才和广招宾客,从而扩大自身的实力。其中,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
黄尊素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东林党重要成员,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同时与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合称为“东林七君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尊素还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我们经常说起「”三皇五帝”却不知道他们分别指的是谁?在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说法。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的都是谁呢?「”三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说法自古不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各指的是什么三皇有以下各种说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
三苏指的是谁?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佑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