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北洋海军覆灭威海卫
Posted 舰队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北洋海军覆灭威海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北洋海军覆灭威海卫
威海卫(今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西与烟台互为犄角,北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隔海相对,地处要冲,是拱卫渤海海峡及保障京津安全的屏障,素有“渤海锁钥”之称。威海卫港前临海湾,背枕群山,“形若箕张,两臂斜伸入海,作半环形”。其口外横卧刘公岛,明礁暗石嶙峋潜藏,水深10米,一般舰船均可通航;岛南有日岛,西南有黄岛,其势如虎踞龙蟠,形势险要,为海防上的天然屏障。前代文人墨客对其险峻形胜多有描绘,称道为“形势天然鬼工造”,“列岛谽谺锁钥成”,“巨镇天开海国雄,屹然海际跨瀛东”。
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起,清廷就在威海卫营造海军基地,相继构筑炮台13座作为北洋舰队的停泊场。北洋水师衙门就设在刘公岛上。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黄海大战以清军失败告终,日本侵华军随即攻占旅顺口,威海卫就成了北洋舰队唯一的基地,故其所面临的形势极为险恶。当时停泊在威海卫军港的北洋舰队舰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济远”、“平远”、“广丙”、“威远”、“康济”、“镇边”、“镇中”、“镇南”、“镇北”、“镇东”、“镇西”等15艘,此外还有水雷艇12艘、水雷布设船等2艘,几乎集合了北洋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黄海战败,旅顺口丢失,使李鸿章惶恐不安,竞采取不抵抗方略,一面饬命北洋舰队严禁出港,孤守威海卫,不准抗击日本军舰,以求日本停兵议和,一面邀约不懂军事的英国人马格禄帮办北洋海军提督,以图扭转危局。
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占旅顺口,随后其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同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于12月6日联名向日军大本营建议,称由于渤海封冻,势难登陆作战,故不如出兵山东半岛,以海陆夹击摧毁北洋舰队。此建议被大本营采纳后,升任山东作战军司令官的大山岩统领2.5万日军,在联合舰队掩护下,侵犯威海卫。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登陆部队陆续在威海东南10余里的荣成湾登陆,旋即占领荣成。
在日军侵犯山东半岛之前,清廷因旅大失守,“调兵多往顾辽沈”,在山海关内外集结总兵力约10万以上,重点防御山海关至天津一线,致使山东半岛警戒防御兵力非常薄弱,仅有1.8万人,而且分兵宁海、旧馆、威海、荣成四个方面来防范日军登陆进犯内地。其中,荣成方面兵力最薄弱,只有1400清军守卫。当日军进犯山东半岛之际,海军提督丁汝昌排斥戴宗骞所提出的“虽布近局,仍扼外险,宁力战图存,勿坐以待困”的战守方略,仍继续坚持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舰的错误指导方针,“仍以扼要埋伏地沟为妥”,躲匿港内,不作应敌防范部署。12月25日,日舰和小火轮在荣成湾游弋,李鸿章指示丁汝昌及前敌各军:“应速统现有师船赴龙须岛、成山一带巡探,如日船少,即设法驱逐;否则听其由后路包抄,则威危而兵船无驻足之地。”1895年1月13日,光绪帝谕旨“相机迎击,以免坐困”。丁汝昌仍不妥筹战局,北洋舰队始终蛰伏威海港内,避锋不敢出敌,终于酿成荣成失守、威海受围的严峻局势。
1895年1月25日,日军2万余人,分南北两路侵犯威海。清军营官孙万龄率部与知府刘树德所率绥军,于桥头抗击南路日军第二师团,使敌2天不得西进。北路日军第六师团因未受到清军有力阻击,兵锋直指南帮炮台,严重威胁威海安全。30日,日军会攻南帮炮台。守台清军奋力抗敌,伤亡惨重,统领刘超佩败退,南帮炮台遂全部陷落。2月1日,日军第二师团第四混成旅团绕道向威海西路清军进攻。清军在孙万龄等人率领下英勇抵抗,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因副将阎德胜率部溃逃,孙万龄两面受敌,被迫撤出旧馆,威海卫于是失去拱卫屏障。2月2日,北帮炮台清军哗变溃散,日军占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封锁海湾,刘公岛和北洋舰队遂陷入重围。
2月3日,日军从水、陆两面合击刘公岛及北洋舰队。刘公岛清军伤亡惨重,可是丁汝昌仍株守港口,既不出海拚战,又不作舰队转移准备。早在1月23日,李鸿章屡催丁汝昌,言“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拚战。既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在威海四面受敌、北洋舰队有遭厄运之时,丁汝昌仍坚持其“海军如败,万无退烟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的观念。2月3日夜,日军鱼雷艇袭击北洋舰只,“定远”舰被鱼雷击成重伤后自毁。5日,日军再从水、陆合击,清军发炮击伤日舰2艘。6日,日军鱼雷艇偷袭东口,击沉“来远”、“威远”及“宝筏”号3舰。7日,管带私率12艘鱼雷艇突围失败,全部被日军掳走。8日,在北洋舰队中服役的英国军官泰莱等人勾连北洋舰队中的少数几个将官煽动清军水手兵勇哗变,逼迫丁汝昌降日。丁汝昌宁死不从,并下令炸舰自毁,且以铁甲舰冲击日舰突围,但怀有二心的部属抗而不从。11日,丁汝昌召集将官商议突围,外籍军官泰莱、瑞乃尔、马格禄以及营务处道员牛昶昞等贪生之辈竭力从中阻挠,迫使丁汝昌、张文宣相继自杀。 12日,营务处道员牛昶昞及洋员浩威、泰莱等人假托丁汝昌名义起草投降书,并派“广丙”舰管带程璧先乘“镇北”舰向日海军司令伊东祐亨乞降。14日,牛昶昞向日本交出威海卫海、陆军官及洋员名册并兵勇家属统计表,计陆军2040人、海军3084人。16日,牛昶昞在《威海降约》上签字,缴出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全部残留舰只及刘公岛、日岛炮台所有军械弹药。17日上午10时30分,日本舰队占领威海卫,将港内北洋舰队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大、小舰艇全部掳去,只将练习舰“康济”号解除武装后缴给清政府。至此,清政府耗资巨万、惨淡经营数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北洋海军的战斗力遂丧失净尽。
威海卫的陷落和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中日甲午海战最终以中国海军的失败而告终。这是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腐败无能所带来的必然结局。战后不久,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藉此掀起了宰割中国领土的狂潮。
相关参考
>甲午战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1894年9月17日(清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正在进行。交战双方是被迫应战的中国
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是北洋海军基地。1895年1月,日本出动舰船25艘,护送日军2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抄袭威海卫后路。日本舰队则在海上排列阵式,封锁威海卫。躲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有大小兵舰15
1891年6月26日,处在巅峰期的北洋舰队从威海卫起航,第二次访问日本。这是甲午海战之前,双方最后一次近距离观察对手,对两国海军在今后的走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在中国铁甲巨舰的威胁下咬牙急追,终
清政府共有四支舰队: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南洋水师正式建立是在
> 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这样,“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城和南北两帮炮台后,周围陆地上的清军已经全部扫清,便以海军舰艇部队为主,在
丁汝昌一个陆军将领是怎么成为海军提督的?威海战役为什么丁汝昌不迎战?
丁汝昌,是清朝海军著名将领,为李鸿章创办中国水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幼年生活贫困,少年的时候跟随潮流加入了太平军中。后来安庆大营被湘军围困,丁汝昌与其首领带领三百多人投降清军,调转矛头攻击太平军。
1894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罪魁祸首除了战争的发起者日本以外,也少不了背后英国人的身影。英国人由始至终一直想控制中国海军,但是由于种种情况一直没有成功。在甲午战争中,英国人
北洋水师覆灭,水师提督丁汝昌就义;两年后同一天,一位穿着北洋水师军服的美国人以手枪饮弹自尽。这名美国人是一名海军,他叫菲里奥·诺顿·马吉芬(PhiloNortonMcGiffin),自尽前在遗书上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威海卫战役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北岸东端,置烟台与成山角之间,与旅顺口隔海对峙,同为拱卫渤海的门户,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港前有刘公岛、日岛和黄岛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本来,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