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威海卫之战
Posted 海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威海卫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威海卫之战
威海卫 (今山东威海市) 是北洋海军基地。1895年1月,日本出动舰船25艘,护送日军2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抄袭威海卫后路。日本舰队则在海上排列阵式,封锁威海卫。躲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有大小兵舰15艘,鱼雷艇13艘,此时已腹背受敌。军港陆地设有南北两帮炮台,各有大炮10多门,守卫炮台的官兵也不少,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
1月28日,日军进攻南岸炮台,守军进行坚决抵抗。经过三天激战,守将先逃,炮台失陷。接着,北岸炮台不战自溃。日本陆军攻陷南、北炮台后,将大炮转向,对准港里的北洋舰队,集中火力轰击,定远、来远、威远、靖运先后被击沉。鱼雷艇在突围时全部被日军俘获。在这危急关头,营务处道员牛昶炳等少数丧失民族气节的将领,勾结洋员,煽动兵勇,水手哗变,逼迫丁汝昌投降。
丁汝昌拒绝投降,并召集将领,下令突围。将领们违抗命令,并且派人持刀威吓丁汝昌。在军舰断水断煤的情况下,丁汝昌绝望了。2月11日,他服毒自杀。12日,牛昶炳与美国顾问浩威等人,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投降。日军占据了刘公岛,掠走了尚余的11艘军舰和大批枪炮、辎重。李鸿章和清朝政府苦心经营了16年之久的北洋海军,就这样全军覆灭,给中国人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关参考
协同不力消极保守的威海卫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侵占旅顺后,因渤海湾临近封冻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
> 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这样,“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城和南北两帮炮台后,周围陆地上的清军已经全部扫清,便以海军舰艇部队为主,在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意义介绍官渡之战的结果怎样 官渡之战的意义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甲午战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战了,而遗忘了其实甲午战争是一场打了足足半年多的中日大决战!但是,遗憾的是,从众多史料中,每每发现一种情况真是让国人汗颜,因为甲午大战的主场地明明是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牧野之战与鸣条之战 从发生的地点上来看,鸣条之战发生在古代的鸣条地区,也就
魏晋时期,有四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和淝水之战。这四场著名战役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曹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后,南北对峙;夷陵之战后,三分天下局面而成;淝水之战后,苻坚
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
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
历史人物 威海卫之战中,黄遵宪为什么说出已降复死死为谁这句话
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外交家、诗人黄遵宪的《降将军歌》,黄遵宪对丁汝昌之死发出感慨:已降复死死为谁?>>据敌人报道,丁汝昌死后,他的投降书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