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北洋舰队受创大东沟,丧失黄海制海权

Posted 定远

篇首语:真正有知识的人谦虚、谨慎;只有无知的人才冒昧、武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北洋舰队受创大东沟,丧失黄海制海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北洋舰队受创大东沟,丧失黄海制海权

平壤战役爆发后,清政府急派大军增援平壤。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16日,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定远”号等12艘军舰和4艘鱼雷舰护送招商局5艘轮船,装运总兵刘盛休所部铭军12营共6000人,由大连湾运至鸭绿江口西南的大东沟(今辽宁东沟)登陆,以增援平壤的清朝驻军。

但日军已于前一日夜攻陷平壤,并开始实施进攻中国的战争准备,且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已率舰队在海面搜索北洋军舰,企图彻底消灭北洋海军,以获得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确保对中国陆军作战的顺利进行。当伊东祐亨得知北洋海军出动的消息后,遂立即命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秋津洲”、“浪速”、“高千穗”等舰为先锋队,由海军上将坪井航三指挥; “松岛”、“严岛”、 “千代田”、 “桥立”、 “比睿”、“扶桑”、“赤城”、“西京丸”等8舰所组成的本队,则由伊东祐亨乘坐的“松岛”号为总队旗舰,出海寻找战机。

9月17日晨,中国陆军在大东沟登陆完毕,随即北洋舰队拟返航。10时30分,伊东祐亨率日舰出现在北洋舰队附近的海面。丁汝昌闻报立即下令迎战。中午12时50分,北洋海军“定远”舰首先发炮,打响了黄海战役的第一炮。日舰4艘直扑北洋舰队右翼薄弱的“超勇”、“扬威”舰,集中火力猛攻。 “超勇”、“扬威”舰则奋起抵抗,予敌以重创,但终因航速迟缓,火力与防御能力亦均差,终弱不敌强,中弹起火。“超勇”舰管带黄建勋落水,拒绝援救,自沉牺牲;“扬威”舰管带林履中也愤而蹈海。与此同时,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望台被敌炮击毁,在台上督战的丁汝昌负伤,信号装置亦毁于敌炮,舰队失去了指挥和联络。但北洋舰队官兵仍英勇对敌,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西京丸”号,击毙“赤城”号舰长坂元八太郎,且不同程度地击伤日舰“吉野”、“浪速”、“松岛”、“高千穗”、“秋津洲”等。

至下午2时左右,北洋舰队遭日舰本队与第一游击队的夹击,除“定远”、“镇远”舰能相互策应之外;其余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不利局面。但广大将士皆怀同仇敌忾之心,继续与敌搏战。丁汝昌虽负重伤,仍端坐甲板激励将士誓死歼敌。“致远”舰多处受创,弹痕累累,管带邓世昌在弹药将尽之时,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敌舰“吉野”号,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但不幸被鱼雷击中,船左倾沉没,邓世昌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见“致远”舰被击沉,急令转舵逃跑,慌乱之中竟将已搁浅之“扬威”舰撞沉。“广甲”舰随之也撤退,但不幸在大连湾三山岛外触礁搁浅。日舰转而围攻“经远”舰。“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全舰官兵,以一舰之力抗日舰“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毫不畏惧,拒战良久。日舰恃其势众炮快,齐攻“经远”。激战中林永升不幸中弹牺牲,船上官兵仍继续战斗,不曾稍有后退,直至战舰沉没之际,炮手仍发炮击敌。全舰200余名官兵仅16人生还,其余全部遇难。

在北洋舰队处境极为困难之时,“镇远”、“靖远”、“来远”、“定远”等舰坚持抗敌,力挽危局。日军以“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5舰合攻“定远”、“镇远”2舰;以“吉野”、 “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进攻“靖远”、“定远”2舰。“靖远”、“定远”2舰相互依托,以寡敌众,虽均受重伤,中弹起火,炮手依然发射不停;2舰一度冲出包围,驶至大鹿岛附近占据有利地势,灭火抢修,随后又投入战斗。“定远”、“镇远”2舰在刘步蟾、林泰曾指挥下,临危不惧。3时30分,刘步蟾指挥“定远”号发炮击中日旗舰“松岛”号,使其丧失指挥和战斗力。下午5时30分,伊东祐亨见北洋舰队已由“靖远”舰代替旗舰,且集合各舰愈战愈勇,遂被迫率舰队南驶。北洋舰队追赶不及,遂收队回旅顺。

黄海大战,中国北洋舰队伤亡800余人,损失“超勇”、 “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舰,其余各舰也不同程度受伤;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伤亡300余人,参战各舰均受伤,其中旗舰“松岛”号完全丧失战斗力,“西京丸”几乎被击沉,“吉野”、“比睿”、“赤城”3舰均遭重创。经此一战,日本海军虽未达到“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之目的,但由于北洋舰队损失较重,嗣后不敢再战,日军便控制了黄海制海权,为其下一步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登陆创造了条件,也对整个战争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黄海大战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黄海大战甲午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海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大小舰船18艘护送运兵船到达鸭绿江口西岸的大东沟。17日上午,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港时,忽见西南海面驶来先

不忘甲午国耻心得体会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

投降主义招致北洋海军覆灭

>甲午战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1894年9月17日(清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正在进行。交战双方是被迫应战的中国

中日黄海大战明明北洋水师惨败,为何美英观战调查员却说中方小胜

就在中日双方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洋舰队也没闲着,根据李鸿章的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北上,担任护送清军增援朝鲜的任务。9月16日,吸取了丰岛海战的教训,丁汝昌这次亲自带队,率领舰艇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输在什么地方

我是新一帅比,这个问题我来给大家一个通俗易懂的答案。中日甲午海战,我认为中国舰队会输其根本原因输在了中国的:“软实力上”。甲午海战指的是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

清朝晚期的黄海海战意义是什么

黄海海战意义黄海海战是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前端的一次惨烈的海上大战,黄海海战意义非常重要,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也是北洋舰队全面覆灭的基础。黄海海战部分人员图片黄海海战也标志着当时轰轰烈烈的洋务

他为什么将劣质煤炭卖给北洋水师 导致甲午战争全军覆没

1894年9月17日上午10点23分,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相遇了。在茫茫无边的大海里,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首先发现北洋水师的舰船。这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舰船发出一大片

长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发展海军

资料图:长崎事件油画>1895年9月17日,清朝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烈战斗,这场决定甲午战争最终结局的关键一战,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北洋海军而宣告结束。综合双方舰队参加作战的军力来看

历史秘闻 他为什么将劣质煤炭卖给北洋水师 导致甲午战争全军覆没

1894年9月17日上午10点23分,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相遇了。在茫茫无边的大海里,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首先发现北洋水师的舰船。这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舰船发出一大片

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中,是他下令首先向日舰开火,打响了第一炮

在125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中,刘步蟾果断下令首先向日舰开火,打响了第一炮。刘步蟾以舰队右翼总兵、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管带的身份,代替负伤的提督丁汝昌指挥了这场战斗。定远与镇远两舰顶住日舰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