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沙俄迫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鲸吞中国44万平方公里领土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沙俄迫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鲸吞中国44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沙俄迫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鲸吞中国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清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随后沙俄政府立即利用该约来巩固和扩大其侵略利益。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沙俄于1861年6月逼迫清政府订立了《勘分东界约记》,完成了对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兼并。7月,俄国公使巴留捷克与清廷总理衙门商定两国“勘界”大臣于次年在塔城开始谈判中国西北地区与俄接壤地段的边界问题。沙俄意在乘机侵占中国西北边疆的领土,为此事先进行了密谋策划,首先派员调查编制划分中俄边界的方案,确定了边界走向,准备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辽阔的中国土地,连同伊塞克湖、阿拉湖在内,一概划归俄国所有。1862年(清同治元年) 1月,俄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特别会议,讨论通过给俄国划界全权委员的训令草案(3月经沙皇批准)。训令中规定“必须把中国常驻卡伦线作为划界的依据”。
清政府在西北边疆地区有驻军戍边的卡伦,分常驻、移设、添撤三种。常驻卡伦与移设、添撤卡伦的分布大都根据需要,因地制宜,何者在外,何者在内,并无固定格局,而且因地区不同,情况各殊。但一般而言,常驻卡伦大都设在靠近重要城镇的腹心地带,比移设、添撤卡伦离国境线更远;移设卡伦是按季节不同而设置地点有移换的卡伦;添撤卡伦是根据需要随时设置或撤除的卡伦。卡伦之间自然形成一条线,但卡伦线并非国境线,因为作为国界的标志不是卡伦线,而是鄂博。沙俄预先决策“以中国常驻卡伦线作为划界”的依据,其欲鲸吞中国大片国土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应当指出,当时沙俄虽侵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东南大片土地,但仍未能占领斋桑湖、伊克塞湖及其周围地区,故其实际控制线尚远离中国常驻卡伦。沙俄“以常驻卡伦线划界”,即意味着沙俄将其“国界”向中国伊犁、塔城方向推进数百里以至千余里,从而把又一片幅员广大的中国土地划归俄有。
1862年8月3日,中国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与俄方代表巴布科夫等在塔城会谈勘分西北中俄边界事宜。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对俄方所提出“以常驻卡伦线划界”的无理要求据理予以驳斥。俄方代表逞横持坚,在理屈词穷时即以武力相威胁,多次派兵侵扰,进行武装挑衅。因俄方坚持要按其方案划界,扬言说“不能有别的划分方法”,以致边界会谈于10月12日被迫中断。
塔城边界谈判破裂之际,正值陕、甘两省爆发回民起义和新疆局势不稳。沙俄认为这是“扩张新领地”的大好时机。根据沙皇的指令,西伯利亚当局于1863年3月下旬起,在北起阿尔泰山、南抵天山山脉的中国西北广大地区做了全面的军事部署。接着俄军分头向中国境内纵深推进。4月中旬,俄军陆续侵入塔城、斋桑湖、伊塞克湖、伊犁地区,并不断与中国守军发生武装冲突。沙俄武装入侵,目的是强迫清政府接受俄方的全部划界要求。清政府虽对沙俄的凶恶本性有所认识,但尚盲目相信当时它所知道的一些“国际公法”的只言片语,认为“外国最尊重条约,理屈者词必穷”,故一再照会俄国,申明只要照中俄《北京条约》办事,“勘分自易完结”。岂知这等于“与虎谋皮”,毫无结果。至8月间,沙俄在中国西北边疆的军事挑衅急剧升级。清政府在俄方武力威逼之下,终于被迫妥协,决定接受按沙俄方案划界。但中国代表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认为如照俄方条件划界,后果将不堪设想,故上奏请清政府再会俄驻华代办格凌喀,以商议能否少侵占些中国土地,以便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生计有所安置。1864年初,清政府严令明谊按俄方要求“将分界事宜,径行断结”。在此情况下,明谊仍在当地与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照会往返,进行讨价还价,以图减少损失,而不愿接受俄方所提出的先决条件——只准照“所指界址”,“全行应允”始开谈判。因此,沙俄继续在伊犁和乌里雅苏台地区派兵、节节进逼。至此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朝廷的严令催逼之际,明谊除了在俄方的“议单”上签字画押外已再无回旋的余地了。
1864年9月初,俄方代表札哈罗夫、巴布科夫率俄军600人进驻塔城附近的巴克图卡伦以西小水地方。14日,札哈罗夫率随员抵塔城,交给中方地图一份,威胁说:必须“照此划定”中俄边界;“若不照此办理,稍加更改,我们立即起程回国,只好派兵强占”。明谊鉴于时势,只得接受俄方全部要求。10月7日,明谊等与俄方代表札哈罗夫、巴布科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时在由俄方一手绘制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至此,历时3年之久的塔城“勘界”谈判遂告结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俄文本又名《塔城议定书》,全文共10条,记载了中俄西北边界自沙滨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之葱岭止的两国间应分界址。该约记的条规比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更狠毒,把《北京条约》所规定的界湖——伊塞克湖——也划作沙俄的内湖;此外,又将塔尔巴哈台所属巴克图卡伦以西小水地方划归俄域,由此强迫世居该地的种地纳粮的农户在10年内陆续离去内迁,且强令中方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伊犁等地凡位于“边界”之外的驻兵卡伦,在第二年两国会同建立界牌后的一个月内,向内挪移。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双方分别在1869年8月13日签《科布多界约》,9月4日签《乌里雅苏台界约》,1870年8月12日签《塔尔巴哈台界约》,并派出官员按约记实勘分界。
沙俄通过武力胁迫而签订的勘界议定书,不仅使此前由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而割让给沙俄的中国西部领土再一次被确认,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向东、向南扩展,使沙俄夺走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相关参考
哲德沙尔汗国,是阿古柏(约1825—1877)侵入我国新疆以后建立的反动政权。1864年10月,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中国西北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这时,天山南北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
1858年(清咸丰八年)6月13日,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11月14日,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开放中俄贸易。在此以前,中俄贸
1066年9月28日(丙午年九月初七),诺曼征服。1864年10月7日(甲子年九月初七),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94年10月5日(甲午年九月初七),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出生。1913
中国内蒙古地区西北部,水陆以额尔古纳河与俄国为界,陆路自中蒙交界的塔尔巴罕达呼界点起,至额尔古纳河口的阿巴该图止,约有100余公里与俄接壤。水陆两界自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中俄尼布楚条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黑龙江界约》。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为中俄第一个界约。条约有满、汉、蒙
中国历史 强行割占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的5个中俄边界议定书
根据1881年(清光绪七年)中俄《改订条约》第七、八、九条关于勘界以及安设界牌的规定,沙俄在1882年至1884年的4年间,又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
沙俄掠夺中国领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早在1850年8月和1854年4月,
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外蒙古的野心由来已久。在清末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之际,沙俄更加紧了在这一地区的侵略颠覆活动,利用各种手段收买、培植亲俄势力;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更是公开操纵外蒙“独立”,企图将其完全变成自
19世纪90年代,俄国为谋求向远东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扩张势力,决定将修筑中的西伯利亚铁路改道中国东北。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沙俄未经清政府同意,擅自派遣4批人员越境到中国东北各地勘测路线
世界条约 瑷珲条约什么时候到期?为什么不废除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内容是什么?
中国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瑷珲条约》沙皇俄国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就加紧对中国西北边疆和东北黑龙江沿岸的侵略。1849年,沙俄派兵乘船潜入中国黑龙江口与库页岛地区窥探。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