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义律捏造穿鼻草约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义律捏造穿鼻草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义律捏造穿鼻草约
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8月至翌年2月,清政府委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国侵略者的代表义律先后在天津大沽和广东穿鼻进行过两次谈判。1841年1月21日,义律宣称已与琦善签订了停战协定即所谓《穿鼻草约》。但有关学者在研究了英国档案馆所藏琦善与义律在中英交涉期间的逐日往来照会后证实,所谓《穿鼻草约》是义律捏造的假协定。
众所周知,穿鼻谈判是大沽谈判的继续。因此,谈判内容实际上是以《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以下简称《巴麦尊照会》)为基础的。《巴麦尊照会》主要提出了五条要求,其中有偿还全部查禁没官的鸦片货价、割让沿海一岛或数岛与英国、偿还倒歇洋行的债务和赔偿军费等。事实上,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后,与义律的谈判内容主要就是《巴麦尊照会》所提要求。
12月7日,义律照会琦善,要挟必须以《巴麦尊照会》中所提各款定议,写作汉字、英文约文,以为盟约之基础。此即为广东交涉之始。12月11日,琦善照会义律,允准偿烟价洋银500万元。对于割让岛屿一款,琦善进行了驳斥。在复照中,义律又提出了《巴麦尊照会》中所未开列的几项条件:一、若除粤省外,准英国在厦门、定海贸易,“当可不再求地”;二、明定税课及交易章程;三、居住广州等港通市;四、释放在宁波被俘获的英人等。并说,如以上条款议结,并在订立盟约后一个月内,英国缴还定海,“则应留英国兵将在外洋红坎山(即香港)暂住”。12月5日,琦善照会表示同意增加赔款至600万元,同时再次拒绝了义律割让土地的要求。并以缴还定海为条件,同意代奏于广州之外另开口岸一处。对义律提出的英军暂屯香港的要求,琦善“断然拒绝”。
嗣后,义律坚持:一、烟价赔偿洋银600万元,先交100万元,余者分5年付清,年息5分;二、除广州外,或在浙闽或者苏闽,将各省一处开港贸易。义律敦促琦善尽早说定盟约,早日面谈。12月19日,琦善函告义律:因事关具奏,未便草率议复。当日,琦善即向清廷奏报,请求允准赔偿英国烟价洋银600万元,并“于广州之外,再就福建之厦门、福州两处准令通商”。12月24日,义律向琦善发出挑战书,限定12月27日午夜之前,必须照允所提各款,否则“议借兵法办行”。12月25日,琦善将议复各款告知义律,大致有:一、同意赔款600万元,分5年交清,但不付利息;二、英国必须交还定海;三、拒绝在广州以外另行开港贸易。12月26日,义律照复琦善,表示赔款可以不再付利息,但仍坚持割地和增开通商口岸的要求。义律希望双方早日在澳门会谈,签约盖宝。
1841年1月2日,琦善照复义律,若能依照他历次公文内照复情节逐一说定,亦可以在近省地方见面一谈,并且质问义律,前次复文中已申明“不再求地”,“今何以又有予给寄居一所之言?”1月7日,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1月8日,义律提出弭兵的五个条件,其中有将沙角地方归英国官员据守,给为贸易寄寓之所。1月11日,琦善在照复义律书中,仍不允准将沙角辟为英国寄居之所。1月14日,义律函告琦善,“拟将定海即行撤兵缴还”,倘“能将尖沙咀、香港等处让给英王主治”,“于接到来文时,就将以沙角、大角二处送还,并即刻允准广州于明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旬以内开港通商”。1月15日,琦善回文表示,广州通商、缴还定海二事,可以依据义律所提办法商洽。因鲍鹏前日面议尖沙咀和香港“止择一处地方寄寓泊船”,“为此照会贵公使大臣,再行筹思具复”。1月16日,义律照复琦善,表示同意一面以香港一岛接受为英国寄居贸易之所,一面以定海及此间沙角、大角等处统行缴还中国。并建议将妥议各款汇写盟约一纸,择地面谈, “以期订明”。1月21日,义律在尚未接到琦善复交的情况下,发出公告,宣称他与琦善签订了初步协定。
从上述琦善与义律交涉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所谓《穿鼻草约》,既无琦善的签字,也无关防,完全是义律一手捏造的。
相关参考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4月,义律关于签订所谓的《穿鼻草约》的报告送到伦敦。英国政府嫌义律勒索得太少,尤其是不该同意撤出舟山。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召回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主持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9月4日九龙之战失败后,英国侵略者采用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企图造成暂时妥协的局面,以为缓兵之计。9月14日,义律亲自到澳门,向署澳门同知蒋立昂投递说帖,说:“英吉利国领事义律
穿鼻海战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之间在虎门南面穿鼻洋海面上的战斗。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在广州虎门口外穿鼻洋战败英军挑衅,史称“穿鼻之战”。清道光十九年五月(1839年7月)林维
1841年(清道光二十年)1月7日,英军在虎门外发出登陆信号,攻占沙角和大角炮台。沙角炮台即穿鼻炮台,所以这一战称为“第二次穿鼻之战”。沙角炮台位于虎门口东侧的沙角山上,安有旧式铁炮12门;大角炮台位
道光十九年,中英在虎门南面的穿鼻海面爆发了战斗,清朝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战败了此次战斗,历史上称之为“穿鼻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一场战争决定了以后清王朝和整个世界
海军上将查理·义律爵士,KCB,RN,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入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1822年升少校。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充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7月他以上校军衔
历史人物 佩里和义律相比 为什么日本给佩里立碑而中国却要记恨义律呢
虽然同属亚洲文化,而是还是非常相近的东亚文化,中国和日本却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脱亚入欧,被称为香蕉帝国(黄皮白心),竟然将侵略者当做英雄一样怀念,为他立碑,而中国人谈侵略必咬牙切齿,捶胸顿足。>>佩里,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查理·义律鸦片战争时期侵华英军代表。出身英国贵族。曾任英国殖民地官吏多年。1834年来华,1836年升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积极支持英国鸦片贩子在中国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侵略者加强了舟山的殖民统治后,懿律和义律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7月28日率“威里士厘”号等舰船8艘,驶离舟山北犯。8月5日过山东半岛成山角,6日经大小竹岛、高山岛和候鸟岛,侵入渤海湾,于9日
义律出马了。义律在澳门,3月22日他才得知关于英国商馆里的事情。虽说他是英国派来管理这些商人的,但是没有红牌,也就是没有得到广州政府的允许,他不能待在广州,这种关系相当于他管着商人们,广州政府管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