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英舰游弋渤海,琦善义律大沽口谈判

Posted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英舰游弋渤海,琦善义律大沽口谈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英舰游弋渤海,琦善义律大沽口谈判

英国侵略者加强了舟山的殖民统治后,懿律和义律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7月28日率“威里士厘”号等舰船8艘,驶离舟山北犯。8月5日过山东半岛成山角,6日经大小竹岛、高山岛和候鸟岛,侵入渤海湾,于9日进泊大沽口外。

当道光帝得知侵略者已陈兵大沽口外时,当日即向直隶总督琦善下旨:“如该夷船驶至海口,果无桀情形,不必遽行开枪开炮。倘有投递禀帖情形,无论夷字汉字,即将原禀进呈。”琦善于8月10日接道光谕旨,次日即派游击罗应鳌前往大沽口外,探询英方企图。8月15日,琦善又派千总白含章登上英舰“威里士厘”号,接受由懿律递交的《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巴麦尊的挑衅书首先诬蔑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同时提出了6条无理要求,其中有:赔偿英国鸦片贩子缴出的烟价;割让沿海一岛或数岛与英国;索要倒歇洋行的商欠;赔偿军费等。懿律声言限清政府于十日内作出答复,并派钦差大臣到英舰会议。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定将兵戎相加。琦善将巴麦尊的挑衅信转呈道光帝,同时上一奏折,夸张英国侵略者的力量。8月19日,道光帝看到琦善的奏折和巴麦尊的挑衅信后,慌了手脚,立即发出上谕斥责林则徐,并于20日命琦善向英国侵略者表示:“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道光帝妄图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来换取英国侵略者息兵回棹。

8月16日,英舰船陆续驶离大沽,欲往辽宁省复州湾长兴岛索要食物及淡水。途中忽遇台风,英船“威里士厘”号被吹到山东省蓬莱县砣矶岛。8月20日,英舰派数十名士兵乘舢板登岛,索要淡水百余担,黄牛十余只。另有兵船、汽船及运输艇4艘避入河北丰润县涧河。8月20日及24日,他们派小舟持械登岸,向村民勒索牛羊鸡猪,甚至进行掠夺。只有“布朗底”号等3艘舰艇于8月25日到达长兴岛。他们登岛索要食物淡水,并派人携械测绘地势。8月27日,各舰船又齐集大沽口,停泊拦汛沙外。8月28日,琦善派白含章往英舰,邀懿律登岸会谈。

8月30日,中英双方在大沽口南岸举行谈判,中方由琦善等参加,英方由义律等参加。会上,义律坚持要琦善答应巴麦尊所提各项条款,否则,就要进攻天津。会谈共进行了二天,琦善因未得清廷的明确指示,未敢同意。但他向义律表示,定为“代申冤抑”,并千方百计地劝说英军尽快“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并说那时一切问题均可解决,默认了英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同时以他个人的名义向懿律致书。但侵略者并未以此为满足。9月2日,懿律复信琦善,坚持要中国赔偿烟价。琦善又先后两次照会英方,重申可重开贸易,一定严办林则徐等。9月12日,琦善通知英方,他已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准备赴广州查办林则徐,要求英方去广州继续谈判。英国侵略者认为北犯大沽口、打击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的目的已经达到,而要清廷答应所提一切要求的时机尚未成熟,且冬季将临,还是南下广东,与琦善进行新的一轮谈判是为上策,遂于9月15日起碇南下。英舰的南撤,使道光帝对英国侵略者产生了错觉,认为英人“志图贸易,又称诉冤,是我办理得手之机”。因此,他派琦善去广东“查办”林则徐,同时命令沿海各督抚酌量裁撤防兵,以节饷糈。这种愚蠢行径,无异于自拆藩篱,开门揖盗。

相关参考

八月三十日都有哪些重要人物历史事件

事件: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琦善与查理·义律在大沽海滩帐棚会晤。琦善转述道光帝答复英方的内容,强调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办理不善”,今后一定“秉公查办”,为英国“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复后,决定撤

历史百科 广州谈判

英军从天津海口南下后,道光皇帝认为军事威胁已经解除,便下令沿海各省裁撤兵勇,又发表谕旨,宣布林则徐、邓廷桢的“罪状”,将他们予以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驰往广州办理交涉。1840年11月底,琦善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0年11月,清道光皇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替代林则徐办理中英交涉。英国代表义律向琦善提出,“给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人竖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门竖旗自治无异。”因为道光再三强调:其他可以让步,就是不

1841厦门失守

  当时的英国政府有着不可思议的侵略野心,义律在中国如此拼命地开展掠夺活动,英国政府还是感到不满足。>>  1841年4月(二十一年三月),义律将由他亲自拟定的,琦善答应过的《穿鼻草约》送往伦敦。英国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琦善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琦善清末官僚。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袭一等侯爵。历任巡抚、总督、将军等职。1840年任直隶总督时,适英国军舰于8月北犯天津海口;受命与英军谈判,献媚求和,并保证要重

历史军事 大沽口之战中美国为何要帮助英国

1859年6月25日下午,渤海湾上硝烟弥漫。英法联军为“进京换约”,即到北京互换一年前签订的《天津条约》,第二次进攻大沽口(第一次是在1858年5月20日)。由于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早已做好周密的防御准备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点击查看: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16日,9

中国历史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在广东度过寒冷的冬季以后,于1858年4月陆续北上,到达大沽口。俄、美公使伪装成“调停人”,也随军北上。4月24日,英、法侵略军照会清政府,要求派全权代表到大沽谈判。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谭廷襄(

历史人物 义律简介 义律一生所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海军上将查理·义律爵士,KCB,RN,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入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1822年升少校。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充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7月他以上校军衔

中国历史 英舰犯舟山,定海再罹难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2月10日,道光帝因伊里布未能及时收复定海,命其回任两江总督,派江苏巡抚裕谦为钦差大臣,驰赴镇海,主持浙江军务。2月24日清军收复定海,裕谦亲赴定海,勘察地形,采取措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