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开国功臣刘伯温

Posted 凤阳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开国功臣刘伯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开国功臣刘伯温

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只得到这样的待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不杀他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想要封赏吗?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

相关参考

刘伯温死前留下一计,朱元璋一生都没明白,两百多年后被此人解开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虽然不能称得上绝对的真理,但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也有些忌惮,生怕他们谋反,甚至为此事经常失眠。

历史秘闻 刘伯温死前留下一计,朱元璋一生都没明白,两百多年后被此人解开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虽然不能称得上绝对的真理,但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也有些忌惮,生怕他们谋反,甚至为此事经常失眠。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

刘璟是刘伯温之子持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内大封功臣,被他成为“吾之张良”,明朝最伟大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刘伯温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再三请辞,朱元...

刘璟是刘伯温之子持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内大封功臣,被他成为“吾之张良”,明朝最伟大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刘伯温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再三请辞,朱元...

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伯温?

说到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朱元璋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皇帝,当然了,朱元璋还是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对当时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那么,关于朱元璋,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朱元璋

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判不久弃官隐居着《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

朱元璋弹奏一首曲子,一大臣听后立马辞官,简直比刘伯温还聪明

提起明朝开国功臣,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刘伯温。在林林总总的野史逸闻中,刘伯温被塑造成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堪称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大明王朝的头号开国功臣。其实这些都是评书戏曲的误导。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在朱

明朝谋士刘伯温竟被朱元璋给的一份名单吓瘫

刘伯温,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军事上是一把好手,朱元璋能一统天下,缺不了刘伯温的辅佐,出谋划策,可谓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虽说刘伯温很厉害,但是最厉害的还属于朱元璋,不然怎么是朱元璋当主人,他只是辅佐。

明朝谋士刘伯温竟被朱元璋给的一份名单吓瘫

刘伯温,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军事上是一把好手,朱元璋能一统天下,缺不了刘伯温的辅佐,出谋划策,可谓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虽说刘伯温很厉害,但是最厉害的还属于朱元璋,不然怎么是朱元璋当主人,他只是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