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是刘伯温之子持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璟是刘伯温之子持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刘璟是刘伯温之子持朱元璋的丹书铁券却惨死牢狱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内大封功臣,被他成为“吾之张良”,明朝最伟大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刘伯温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再三请辞,朱元璋才发布敕书,准赐刘伯温还归家乡。
然而刘伯温的辞官避世,并没有打消朱元璋对他的猜忌。像朱元璋这样的人,又能对谁真正地放心呢?
1、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凄凉下场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朱元璋知道了之后,居然派刘伯温的死对头丞相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胡惟庸装出一副替皇帝探视病情的样子,还让御医给刘伯温诊断开方。刘伯温只能照单抓药回来煎熬服用。但是服了胡惟庸带来的药方之后,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他十分痛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月份,足足疼了半个月。而风寒之病也不见好转。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他的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羽林军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邻里乡亲的一切探视和药物,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回家后仅仅过了2个月,于农历四月十六病死。
2、处于歉意和怀念,朱元璋赐给刘伯温之子刘璟丹书铁劵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叫刘璟。刘伯温之于明朝虽然是股肱之臣,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在朝中却并不身居高位。其中刘琏仅仅做到了考功监丞,并且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早早地死掉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就在当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该案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了3万余人。到此为止,明朝开国功臣已经被诛杀的差不多了。
也许是因为胡惟庸的案子,朱元璋想起了已经死去多年的深受胡惟庸打击的诚意伯刘伯温。他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南京宫殿内召见了远在浙江省青田县老家的刘伯温之子刘璟。朱元璋在内殿召见了他,就像是见到了亲人一般,和刘璟“燕语如家人”(明史),并且还让刘璟承袭他父亲刘伯温的诚意伯爵位。刘璟推辞不受,声称“有长兄子廌在”。刘璟的长兄刘链死得早,只有一个儿子刘廌。刘璟固辞不受父亲的爵位,只是想要把爵位留给自己的侄子。朱元璋同意了刘璟的请求,当场赐给他“丹书铁劵”,铁券上记载刘伯温家族的煌煌开国功绩。丹书铁劵就等于免死金牌,有了他,纵然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也能免去一死。
刘璟得到朱元璋的诏见之后,就被留在了南京,被任命为閤门使仪礼司。这是一个言官职位,专门纠弹失仪。朱元璋希望他能广开言路,纠察诸臣失职之处。
3、因为不愿意归附朱棣,惨遭杀害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刘璟被封为谷王左长史。不久之后,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刘璟跟随谷王来到南京城,本想协助守城。可是却受到了李景隆的排挤,所献计策一概不听。四年之后,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全面成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称帝。刘璟表示不愿意侍奉新朝,选择了辞官归隐。
可是刘璟的辞官并没有得到朱棣的允许,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棣下令凡是辞官者一概回京官复原职,结果刘璟毫不理睬,只是称病不去。朱棣大怒,把刘璟投下了大狱。
在狱中,朱棣派人劝说刘璟归附自己,以后加官进爵,指日可待。朱棣想要获得刘伯温之子的支持,来获得更多的帝位的合法性。刘璟当然看出了这一点,为了保全父亲和刘家的名节,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和篡位者朱棣的合作,还说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结果惹得朱棣大怒,把刘璟在狱中活活折磨致死。
朱棣本来还想抄了刘璟的家,但一想到刘璟的父亲是刘伯温,而且刘家还有丹书铁劵,就没有横生枝节了。(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视他为心腹谋臣,只要是刘伯温提出的建议,朱元璋几乎都会采纳。众所周知,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牛人,刘伯温也是料事如神的人物,一生仅有过一次失算,还差点被皇帝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非常感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朱元璋还没做皇帝之前,当时他还跟着郭子兴混,被封为吴王。当时江南发生了旱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非常着急,他知道刘伯温是个奇才,就把他召来,并且问道:“为何会发生几十年不遇的旱灾?还有什么办法能够祈求上天降雨呢?”
刘伯温掐指一算,然后回道:“之所以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被关押的那些人当中,有些是被冤枉的,如果能够平反冤案的话,不出七日,肯定会下雨。”朱元璋闻之大喜,立马让刘伯温负责重新审理这些案件,果然查出了不少冤案,然后就把那些人释放了。
六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下雨,朱元璋有些愤怒了,认为刘伯温在忽悠他。但是,第七天的时候,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使得当时的旱情得到了缓解,朱元璋对刘伯温也就更加的信任,并称赞他乃当世奇才,甚至将他比作汉之张良。
明朝建立后 ,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他不畏权贵,不管是谁犯了最,都会根据《大明律》进行处置。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他就向刘伯温求情,但刘伯温却把那个人给斩杀了,从此就得罪了李善长。后来,京城好几个月没下雨,朱元璋又找到了刘伯温,问他该如何做。
刘伯温说道:“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只要皇上能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不久后应该就会下雨。”朱元璋按照刘伯温的话做了,但过了半个月,依旧没有下一滴雨,这也是刘伯温一生唯一失算的一次。
李善长就趁机进谗言,说刘伯温这是犯了欺君之罪,朱元璋也觉得刘伯温太猖狂,就准备下旨把他处死。但想到刘伯温过去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就赦免了他的死罪,但也将他贬官回家。其实,刘伯温这一次失算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就是让那些战死士兵的家人拿到朝廷的抚恤金,让那些因修筑城墙而死的工匠有葬身之处,百姓对刘伯温的做法相当感激。
相关参考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手下非常信任的谋士。从一个泥腿子到九五至尊,正是因为有这些良将名士的辅佐,朱元璋才能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转变。 除了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之外,传说中刘伯温还是一位风水奇人,
刘璟是刘伯温次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刘璟自幼好学,精通诸经还有兵法,他曾协助唐胜宗平定乱局,因此深受朱元璋重用。刘璟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著作,例如《易斋集》、《闲闲子集》、《遇恩录》等,而且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不仅仅是明朝著名大臣,到了今天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位传奇似的人物。他在人们的眼中,好似已经不是一位凡人,而是能预知未来,甚至帮助朱元璋
刘伯温虽然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死的,但是刘伯温的儿子却是有可能是明成祖暗害的,刘伯温早期因为与胡惟庸不合,所以他本人和他的长子都是胡惟庸暗杀或是迫害而死的,所以在胡惟庸伏诛后刘伯温次子刘璟是特别受明成祖
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视他为心腹谋臣,只要是刘伯温提出的建议,朱元璋几乎都会采纳。众所周知,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牛人,刘伯温也是料事如神的人物,一生仅有过一次失算,还差点被皇帝下旨砍头,
历史秘闻 刘伯温唯一一次失算,差点被朱元璋下旨砍头,百姓却对他相当感激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视他为心腹谋臣,只要是刘伯温提出的建议,朱元璋几乎都会采纳。众所周知,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牛人,刘伯温也是料事如神的人物,一生仅有过一次失算,还差点被皇帝下旨砍头,
本名:刘璟字号:字仲璟所处时代:明朝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刘璟–明朝刘伯温次子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刘廌。乃特设合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伯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相传他本是玉帝身边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玉帝便让他转世辅佐明君,一统天下,赐
绍兴十一年,一代忠臣名将岳飞,在监狱中去世。这位一生报国为民的大将,没有死在将士最好的归宿战场上,而是死在了阴谋算计下的阴暗牢狱之中。若不是好心义气的狱卒将他的尸首背出掩埋,等待他的又不知是何等的下场
绍兴十一年,一代忠臣名将岳飞,在监狱中去世。这位一生报国为民的大将,没有死在将士最好的归宿战场上,而是死在了阴谋算计下的阴暗牢狱之中。若不是好心义气的狱卒将他的尸首背出掩埋,等待他的又不知是何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