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养生观(连载二)

Posted 书法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的养生观(连载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毛泽东的心理保健

3.挥毫泼墨陶冶情操

练习书法是毛泽东“养神健脑的健身方法”之一。书法家常说,练书法犹如练气功,能起到气功所起的作用。因为在书写过程中要集中思想,去掉杂念,呼吸均匀,姿势正确,身体放松,神态安祥,目不旁观,耳不杂听,就能有安神镇静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练习书法也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的健身之法。”

“宽怀只有数行字,绘画也致寿百龄。”毛泽东一生中非常热爱书法艺术。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他行草皆备,极富个性,笔走龙蛇,豪放不羁,继古创新,自成一家,堪称我国当代书法大师。毛主席的书法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和欣赏,也在人民中广为传播。有的作者统计,他的书法自1915年至1966年面世者达400件以上,或接近450件之多。包括各种题词约200件(有的统计为163件),毛泽东书信手迹84件,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117件,手书他自己的诗词面世者近50件,还有其他内容等。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介绍说,毛主席的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

练习书法,必须意力并用,心平气和,绝虑凝神,身安意闭,聚精会神,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充分平衡,改善内脏器官功能。毛泽东处理军国大事十分繁忙,但仍在工作繁忙间隙时间经常书写。徐涛医生发现,毛泽东最爱在深夜时书写。那时他每天入睡前都要服安眠药,在吃药后入睡前一段时间,他为了使心身更能松弛和平静,便坐下来写字。这包括两种含意:一是写字,二是练字。写字主要是写文字,练字指对写出来的文字的结构、字形、笔划、笔锋、神韵等要求更进一步完美,甚至多次重复书写。有时他晚上开会回来,再次办公前也写写字,使自己换换脑筋。 毛泽东办公常喜欢用铅笔,他更喜欢在床上靠坐着看文件、看书学习。他的床头桌上长期有十余支已经削好的粗黑软芯的木杆铅笔备用。用铅笔书写也能写出像毛笔一样的笔锋与笔力,所以他很喜欢用。批阅文件用铅笔或毛笔,写信则用毛笔。写书法则常在卧室的办公桌上书写。每逢作书法他常是身着睡衣,上身挺直,右手悬腕,腕指运动灵活,笔端挥洒自如。他常运笔中锋,笔势流畅又富于节奏感。笔在纸面活动,犹如冰上舞蹈般流利舒畅、飘逸、优美。字体变化大小随意,姿态万千。看主席书写,使人有“登山观海、心胸开阔”之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他书写时凝神连书一气呵成。他爱写古诗词,都在背诵中写出,内容多是他平时反复阅读与喜爱的诗篇,有时也常写他自己的诗词。平时毛主席看碑帖时不动笔,但常用手指点划摹写。写字时又从不看帖,也不把帖翻开放在手边。他喜欢用现成的墨汁,也不挑选什么名贵的端砚等等,笔则狼毫、羊毫都用。喜用大信纸或八开的白色厚宣纸。一张纸上最密能竖写七八行,但一般多只写三五行,每行3—5个字,因此一页不过十来个字。如果纸上有是竖格,他常不按格写,也可顶天立地写满全纸,随兴所至,不求刻板不受约束,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字写得满意就继续写,有时重复书写,还不满意就顺手扔到桌下的纸篓里。写到尽兴,人也感到舒服了,就接着办公或者准备睡觉。

千百年来,书画艺术久盛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对身心健康有益。一是能使人宁心静气,杂念消失,有养心助心之功能;二是使人产生一种“万事销身外,生涯贯字中”之感,养神健脑益心;三是能消除人的精神紧张,中老年人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静心作书,会使人产生舒适愉快心理;四是可磨炼意志,修练气质,启发智慧,以达宽心之效,强身之益。

“画家多长寿,寿从笔中来。”毛泽东的书法,是伟人的书法,通过书法,养神健脑,益寿康年。

②毛泽东的运动养生

毛泽东的运动养生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由体操、散步健身、喜爱跳舞、爬山、游泳、外出巡视、按摩、梳发、洗澡等,下面略加介绍:

1.自由体操

毛泽东有一套自编的“自由体操”是鲜为人知的。这套体操的基本做法是:深呼吸,缓慢散步时摇头晃脑,活动头部关节;屈伸肘腕关节,旋转双肩,以肩带动肘臂做圆周旋转运动,左肩向前上,右肩向后下,交替转运,也可同时做腰部旋转扭动。整个体操比扭秧歌的动作还要有趣。毛主席常在独自散步而又无生人时边走边做。做起来的动作与平时的严肃庄重完全判若两人。有时保健医生徐涛跟在主席后面一起散步,主席边做体操边回头看,当徐医生笑了时,主席就做个鬼脸,然后更加起劲地做。后来才知道毛主席年轻时就自编过体操,名叫“六段运动”,包括手、足、头、躯干运动和拳击、跳跃等。随着增龄,他把剧烈动作改掉了。有一次毛主席对徐医生说:“三国时有个名医叫华佗,给曹操治过病。他学老虎、学熊、学猴子、学鹿、学飞鸟的动作编了‘五禽戏’,这你该知道了吧?我看不错,是很好的健身运动。这都是仿生运动。人们有好多运动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其实也是动物学动物。中国有螳啷拳、猴拳,你游泳的那蛙式不就是从青蛙那里学来的吗!”徐医生想:主席年轻时很可能看过中国古代养生的书籍,参考了“八段锦”、“五禽戏”等,而编了“毛式体操”。

2.散步强身

毛主席平时的主要强身运动是散步。一般喜欢快步走,冬天在冰天雪地里照常散步,特别喜欢踏雪。他喜爱雪,有时院子里满是洁白的雪,他又不让扫掉。他喜欢观赏雪景和洁白如地毯般的白茫茫大地,有时他又喜欢在厚度深过脚腕的雪地里踏行。寒冷的冬天出来散步,从不戴口罩、手套、围巾,他很耐寒。但他散步时间不很长,每次5-10分钟,就想回去办公。散步范围就在6棵树和1棵槐树的小院子里,即菊香书房门前;有时夜间办公累了,偶尔从后门出来,在中海北岸马路上走一段。静谷就在西侧,是个小花园,但很少去。外出巡视时喜欢到野外田间、茶园散步,他喜欢看庄稼,喜欢在田野里和农民交谈。有时正在散步,尚未到预定时间;或者打麻将中间,突然不讲话站起来思索问题,走回办公室独自办公去了。直到晚年,主席体弱、卧床过久,双下肢很吃力,他仍然设法下床坚持站一会儿或者努力走上几步,与衰老和疾病作顽强斗争。

3.爬山运动

爬山是毛泽东很喜欢的一项运动。1954年徐涛医生跟毛主席第一次外出巡视到达杭州。他是为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而去的,住在刘庄。一天上午,他刚睡醒就提出要去爬山。徐医生感到他年岁已大,爬山恐怕太累,劝他不要去。他说要去。后向叶子龙(机要秘书室主任)、汪东兴(中央警卫局局长)、王芳(浙江省公安厅长)请示,商定让他爬个小山,就是丁家山。这个小山就在刘庄大门口对面,像个大屏风,大约几十个石级可达到山顶。主席像散步—样,随便就走完了,爬完山跟没事一样。第二天睡醒后又说爬山,从此—发不可收拾,每天醒后就要爬山,而且要爬不重复的山,爬高山。当时主席已是61岁的人了,徐医生给他规定:第一,爬山中途要休息;第二,需要时得检查脉搏、呼吸及由快到慢的恢复时间,了解心脏功能。开始他说是“小题大作”,后来总算同意了。他爬山的步伐不紧不慢,能持续很久,有耐力。经脉搏、呼吸的测算,心肺功能很好。主席说:“我这辈子爬了不少的山,累不坏。”回家后晚上对徐医生说:“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两只脚走过来的!”毛主席在年轻时活动量很大,有一次在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夜,独自从岳麓山爬上爬下,全身湿透,到了蔡和森家,蔡的母亲问他这是做什么?他说我要体验诗经里“纳于大麓烈风暴雨勿迷”的情趣。那一年在杭州,他又爬了南高峰、北高峰,后来还爬了莫干山等,几乎爬遍了杭州周围的大小山峰。主席的一生,南征北战,爬过的山无其数。

相关参考

毛泽东的养生观(连载一)

1、毛泽东的心理保健古今中外,在对长寿老人的长寿因素调查中,其经验各有千秋。但在诸因素中大家所共同排在首位的几乎不约而同的是精神心理因素。毛泽东是一个伟人,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1.乐观开朗事业心强毛泽

毛泽东的饮食养生(连载四)

毛泽东曾经说过:“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动为纲,抑喜怒,少量酒,多吃素。”这些养生名言已在我国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从这些名言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饮食养生是颇有考究的,但是具体内容

毛泽东的养生观(连栽六)

第二天,毛泽东吃过饭后已是下午,他就问吴旭君:“你的书看得怎么样?我们接着昨天的谈。”吴讲:“这本书的页数不算多,我都看完了。我觉得自己得了消化不良症,有的问题似懂非懂。”“形式逻辑讲的是什么?”他像

毛泽东的生死观(连载五)

名人与养生毛泽东的生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内容对于我们后生来说都从来未曾听到过,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1.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说:“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尽办法去找长生不老不死之药,最

邓小平养生集锦②运动为了健康 健康为了事业(连载)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适度。”这句话可以概括为邓小平运动养生的写照。健康是一生事业大厦的金字基石。健康能镀亮人生的岁月,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邓小平的长寿与其运动养生是分不开的。其运动为了健康,健康

张群养生观

在国民党元老中,张群是比较少见的长寿者。晚年退出政界以后,著书立说,谈养生、论喝酒、品茶功、谈爱情,1991年12月14日在台北去世,享年102岁。张群主张,养生首先要“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

传统养生中的和平观

养生就是为保养身体、延长生命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传统养生方法丰富多彩,历经数千年实践而不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背景。纵观琳琅满目的古代养生术,不管是从精神摄养

《易经》卦爻辞之养生观(上)

在大量的医学、易学两者相关的论著中,对医疗保健及其养生问题各有阐发,给人教益;尤其是修德养性的论述,屡见不鲜。但除了颐卦卦辞与艮卦的卦辞、爻辞偶有人涉及或引用外,其他卦的卦辞与爻辞同养生观挂钩似不太多

《道德经》中的养生观

《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易经》卦爻辞之养生观(下)

三、动、静及节与科学养生先民重视养生,易经颐卦、艮卦、具体为我们提供了健身的方式与要求。颐卦卦辞云“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颐:指颊,腮,下巴;引伸牙床骨。这段卦辞的大意是:为颐养之道问卜,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