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槐花酒(二十三)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槐花酒(二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槐花酒(二十三)

槐花,治湿退热之功,最为神速。大抵肿毒,非用蒜灸及槐花酒先去其势。虽用托里诸药,其效未必甚速,惟胃寒之人,不可过用。
滁洲于侍御,髀胛患毒痛甚,服消毒药其势未减。即以槐花酒一服,势逐大退。再以托里消毒之药而愈。
王通府,患发背十余日,势危脉大。先以槐花酒二服,杀退其势,更以败毒散二剂,再以托里药数剂渐溃。又用桑柴燃灸患处,每日灸良久,仍以膏药贴之。灸至数次,脓溃腐脱,以托里药加白术、陈皮,月余而愈。
刘大尹,发背六七日,满背肿痛,势甚危。与隔蒜灸百壮,饮槐花酒二碗,即睡觉。以托里消毒药十去五六,令以桑枝灸患处而溃,数日而愈。
一上舍,肩患疽,脉数。以槐花酒一服,势顿退。再与金银花、黄 、甘草,十余服而平。(薛按)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诸热辩证(二十三)

一、小儿发热,若热随汗退者,即外感证也。其有取汗至再而热不遏者,必痈毒、痘疹之候,俟其形见,当于本门求法治之。若是疮毒,但当辩其阴证阳证,阳证宜清火解毒,阴证宜托里助阳。方治详具外科。若汗出热不退,别

《景岳全书》 论古法通变(二十三)

凡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可执滞。观仲景以麻黄汤治太阳经发热头痛,脉浮无汗之伤寒,而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亦用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亦用之,此麻黄汤之通变也。又如桂枝汤,本治太阳经发热汗出之中风,

《景岳全书》 夏月伏阴续论(二十三)

夏月伏阴在内,此本天地间阴阳消长之正理。顾丹溪特为此论而反乖其义,因以致疑于人。其谓何也?观其所论曰∶人与天地同一橐,子月一阳生,阳初动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也,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

《景岳全书》 附诸家脉义

[b]矫世惑脉辩(十三)汪石山[/b]夫脉者,本乎营与卫也,而营行脉之中,卫行于脉之外,苟脏腑和平,营卫调畅,则脉无形状之可议矣。或者六淫外袭,七情内伤,则脏腑不和,营卫乖谬,而二十四脉之名状,层出而

《景岳全书》 邪气(十三)

《刺节真邪论》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

《景岳全书》 以下总列共一十三卷

《景岳全书》 囊痈(六十三)

立斋曰∶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也。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肿硬发热者,清肝降火。已溃者,滋阴托里。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除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涩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

《景岳全书》 腹痈(五十三)

立斋曰∶腹痈,谓疮生于肚腹,或生于皮里膜外,属膏粱浓味,七情郁火所致。若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或脉迟紧,未成脓也,四君加芎、归、白芷、枳壳,或托里散。肿软色赤,或脉洪数,已成脓也,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外

《景岳全书》 脑疽(四十三)

立斋曰∶脑疽,属膀胱经积热,或湿毒上壅,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所致。若肿痛未作脓者,宜除湿消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者,毒甚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肿痛便秘者,邪在内也,宜泄之。不甚痛,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