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腹痈(五十三)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腹痈(五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腹痈(五十三)

立斋曰∶腹痈,谓疮生于肚腹,或生于皮里膜外,属膏粱浓味,七情郁火所致。若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或脉迟紧,未成脓也,四君加芎、归、白芷、枳壳,或托里散。肿软色赤,或脉洪数,已成脓也,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外溃者,气血虚也,卧针而刺之。 肿作痛者,邪气实也,先用仙方活命饮,隔蒜灸,以杀其毒,后用托里以补其气。若初起,欲其内消,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而以行经活血之药佐之。若用克伐之剂,欲其消散,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若用疏利之药,下其脓血,则少壮者,多为难治,老弱者,立见危亡。若有食积疝气类此者,当辩而治之。
进士边云庄,腹痛、恶寒,脉浮数。余曰∶浮数之脉而反恶寒,疮疽之证也。不信。数日后,复请视之,左尺洪数。余曰∶内有脓矣。仍不信。至小腹痛胀,连及两臀,始悟。余曰∶脓溃臀矣,气血俱虚,何以收敛。急服活命饮一钟,臀溃一孔,出脓斗许,气息奄奄。用大补药一剂,神思方醒。每去后,粪从疮出,痛不可当,小腹间如有物上挺,即发痉不省人事,烦躁,脉大,举按皆实。省而细察之,脉虽洪大,按之如无,以十全大补,倍加参、至四斤,更加附子二枚,煎膏服之而痉止。又用十全大补汤,五十余剂而疮敛。
上舍周一元,患腹痈三月不愈,脓水清稀,朝寒暮热,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食少作泻,痰涎上涌。服二陈、枳实之类,痰涎愈甚,胸膈痞闷。谓余曰∶何也。余曰∶朝寒暮热,血气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痰涌胸痞,脾肺虚也。悉因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当先壮其胃气,使诸脏有所禀,而邪自退矣。遂用六君加黄 、当归,数剂诸证渐退。又用十全大补汤,肌肉渐敛。更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薛按)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

《景岳全书》 邪气(十三)

《刺节真邪论》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

《景岳全书》 以下总列共一十三卷

《景岳全书》 囊痈(六十三)

立斋曰∶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也。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肿硬发热者,清肝降火。已溃者,滋阴托里。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除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涩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

《景岳全书》 脑疽(四十三)

立斋曰∶脑疽,属膀胱经积热,或湿毒上壅,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所致。若肿痛未作脓者,宜除湿消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者,毒甚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肿痛便秘者,邪在内也,宜泄之。不甚痛,或不

《景岳全书》 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论针法(十三)

上古有砭石之制,《内经》有九针之别,制虽不同,而去病之意则一也。且疮疡一科,用针为贵。用之之际,虽云量其溃之浅深,尤当随其肉之浓薄。若皮薄针深,则反伤良肉,益增其溃。肉浓针浅,则脓毒不出,反益其痛。用

《景岳全书》 腰痛(五十)

经曰∶腰者肾之府。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之脉,夹脊络肾,而痘疮之毒,多出于肾,循足太阳膀胱散行诸经,乃邪之由里传表也。如初见热而腰即痛,或日以渐甚者,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而毒有不能达也,急宜解

《景岳全书》 臀痈(五十六)

马益卿曰∶臀痈证,臀居小腹之下,此阴中之阴也,道远位僻,虽曰多血,然气运不到,血亦罕来,中年之后,尤虑患此。才有肿痛,参之脉证,但见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立斋曰∶凡治此者,毋伤脾胃,勿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