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论古法通变(二十三)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论古法通变(二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论古法通变(二十三)

凡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可执滞。观仲景以麻黄汤治太阳经发热头痛,脉浮无汗之伤寒,而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亦用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亦用之,此麻黄汤之通变也。又如桂枝汤,本治太阳经发热汗出之中风,而阳明病如疟状,日晡发热,脉浮虚,宜发汗者亦用之;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当以汗解者亦用之;太阴病,脉浮,可发汗者亦用之;厥阴证下痢,腹胀满,身疼痛,宜攻表者亦用之,此桂枝汤之通变也。又如小柴胡汤,本治少阳经胁痛干呕,往来寒热之伤寒,而阳明病潮热胸胁满者亦用之;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腹满胁痛,不得汗,身面悉黄,潮热等证亦用之;妇人中风,续得寒热,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如疟状者亦用之,此小柴胡之通变也。由此观之,可见仲景之意,初未尝逐经执方,而立方之意,多有言不能悉者,正神不可以言传也。所以有此法,未必有此证,有此证,未必有此方。即仲景再生,而欲尽踵其成法,吾知其未必皆相合,即仲景复言,而欲尽吐其新方,吾知其未必无短长。于戏!方乌足以尽变,变胡可以定方,但使学人能会仲景之意,则亦今之仲景也,又何必以仲景之方为拘泥哉。余故曰∶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当执滞也。虽然,此通变二字,盖为不能通变者设,而不知斯道之理,又自有一定不易之要焉。苟不知要,而强借通变为谈柄,则胡猜乱道,何匪经权,反大失通变之旨矣。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槐花酒(二十三)

槐花,治湿退热之功,最为神速。大抵肿毒,非用蒜灸及槐花酒先去其势。虽用托里诸药,其效未必甚速,惟胃寒之人,不可过用。滁洲于侍御,髀胛患毒痛甚,服消毒药其势未减。即以槐花酒一服,势逐大退。再以托里消毒之

《景岳全书》 诸热辩证(二十三)

一、小儿发热,若热随汗退者,即外感证也。其有取汗至再而热不遏者,必痈毒、痘疹之候,俟其形见,当于本门求法治之。若是疮毒,但当辩其阴证阳证,阳证宜清火解毒,阴证宜托里助阳。方治详具外科。若汗出热不退,别

《景岳全书》 论针法(十三)

上古有砭石之制,《内经》有九针之别,制虽不同,而去病之意则一也。且疮疡一科,用针为贵。用之之际,虽云量其溃之浅深,尤当随其肉之浓薄。若皮薄针深,则反伤良肉,益增其溃。肉浓针浅,则脓毒不出,反益其痛。用

《景岳全书》 论惊风证治(十三)

小儿惊风,肝病也,亦脾肾心肺病也。盖小儿之真阴未足,柔不济刚,故肝邪易动,肝邪动则木能生火,火能生风,风热相搏则血虚,血虚则筋急,筋急则为掉眩反张、搐搦强直之类,皆肝木之本病也。至其相移,木邪侮土则脾

《景岳全书》 论惊风证治(十三)

小儿惊风,肝病也,亦脾肾心肺病也。盖小儿之真阴未足,柔不济刚,故肝邪易动,肝邪动则木能生火,火能生风,风热相搏则血虚,血虚则筋急,筋急则为掉眩反张、搐搦强直之类,皆肝木之本病也。至其相移,木邪侮土则脾

《景岳全书》 小儿补肾论(二十五)

观王节齐曰∶小儿无补肾法。盖小儿禀父精而生,男至十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何待于补耶?呜呼,此言之谬,谬亦甚矣!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景岳全书》 论伤寒古治法(二十二)

凡伤寒治法,必当先知经络次序,如一日在太阳,则为发寒、头痛等证;二日在阳明,则为目痛、鼻干、不眠等证;三日在少阳,则为耳聋、胁痛、寒热、口苦等证;四日在太阴,则为腹满自利等证;五日在少阴,则为舌干口燥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典》

伤寒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七-八)。明·张介宾撰。张氏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的角度予以辨析。其治法主张“古法通变”,吸取《伤寒论》以后诸家的学术

《景岳全书》 乳子死证(十三)

《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论疾诊尺篇》曰∶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