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1.温病兼大气下陷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1.温病兼大气下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1.温病兼大气下陷

天津康××幼女,年九岁,于孟秋得温病兼大气下陷。
[b]病因[/b] 因得罪其母惧谴谪,藏楼下屋中,屋窗四敞,卧床上睡着,被风吹袭遂成温病。
[b]证候[/b] 初得病时服药失宜,热邪内陷,神昏不语,后经中西医多位延医二十余日,病益加剧,医者见病危已至极点,皆辞不治。继延愚为诊视,其两目上窜,几不见黑睛,精神昏愦,毫无知觉,身体颤动不安,时作嗳声,其肌肤甚热,启其齿见其舌缩而干,苔薄微黄,偶灌以水或米汤犹知下咽,其气息不匀,间有喘时,其脉数逾六至,左部细而浮,不任重按,右部亦弦细,重诊似有力,大便旬日未行。
[b]诊断[/b] 此外感之热久不退,灼耗真阴,以致肝脏虚损,木燥生风而欲上脱也。当用药清其实热,滋其真阴,而更辅以酸收敛肝之品,庶可救此极危之证。
[b]处方[/b] 生石膏(二两轧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一两)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三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b]方解[/b] 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生地黄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萸肉也。此方若不加萸肉为愚常用之方,以治寒温证当用白虎加人参汤而体弱阴亏者,今加萸肉借以收敛肝气之将脱也。至此方不用白虎汤加减,而必用白虎加人参为之加减者,因病至此际,非加人参于白虎汤中,不能退其深陷之热,复其昏愦之神明也。此理参观药物人参解后所附医案自明。
[b]复诊[/b] 将药三次服完,目睛即不上窜,身体安稳不复颤动,嗳声已止,气息已匀,精神较前明了而仍不能言,大便犹未通下,肌肤犹热,脉数已减,不若从前之浮弦,而右部重诊仍似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b]处方[/b] 生石膏(两半轧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六钱)天冬(六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b]三诊[/b] 日服药一剂,连服两日,热已全退,精神之明了似将撤消而仍不能言,大便仍未通下,间有努力欲便之象,遂用灌肠法以通其便。再诊其脉六部皆微弱无力,知其所以不能言者,胸中大气虚陷,不能上达于舌本也。宜于大剂滋补药中,再加升补气分之品。
[b]处方[/b]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沙参(一两) 天冬(六钱)寸麦冬(六钱) 生箭 (三钱) 野台参(三钱) 升麻(一钱) 桔梗(一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b]效果[/b] 将药煎服两剂,遂能言语,因即原方去升麻减沙参之半,再加萸肉、生麦芽各三钱,再服数剂以善后。
[b]帮助[/b] 医者救危险将脱之证喜用人参,而喻嘉言谓气若上脱,但知重用人参转令人气高不返,必重用赭石辅之始能奏效,此诚千古不磨之论也。此方中之用人参原非用其救脱,因此证真阴大亏,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白虎加人参汤之实用也。至于萸肉,其补益气分之力远不如参,而其挽救气分之上脱则远胜于参。诚以肝主疏泄,人之元气甚虚者,恒因肝之疏泄过甚而上脱,重用萸肉以敛肝使之不复疏泄,则元气之欲上脱者即可不脱,此愚屡次用之奏效而确知其然者也。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4.大气陷兼消食

李××,年二十六岁,得大气下陷兼消食证。[b]病因[/b]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觉呼吸短气,初未注意。继因校中功课劳心短气益剧,且觉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证。[b]证候[/b]呼吸之间,觉吸气稍易而呼气费力

《医学衷中参西录》 5.大气陷兼疝气

天津陈××,年三十八岁,得大气下陷兼疝气证。[b]病因[/b]初因劳心过度,浸觉气分不舒,后又因出外办事劳碌过甚,遂觉呼吸短气,犹不以为意也。继又患疝气下坠作疼,始来寓求为延医。[b]证候[/b]呼吸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三)治大气下陷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 2.大气下陷

天津李××,年三十二岁,拉洋车为业,得大气下陷证。[b]病因[/b]腹中觉饥,未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b]证候[/b]呼吸短气,心中发热,懒食,肢体酸懒无力,略有动作,即觉气短不足以息。其

《医学衷中参西录》 36.温病兼吐血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b]病因[/b]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b]证候[/b]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

《医学衷中参西录》 1.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

《医学衷中参西录》 27.温病兼呕吐

天津杨姓媪,年过五旬,于季春得温病兼呕吐。[b]病因[/b]家庭勃溪,激动肝胆之火,继因汗出受风,遂得此证。[b]证候[/b]表里壮热,呕吐甚剧,不能服药,少进饮食亦皆吐出。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大便三

《医学衷中参西录》 18.温病兼下痢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b]病因[/b]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b]证候[/b]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

《医学衷中参西录》 35.温病兼虚热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b]病因[/b]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b]证候[/b]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温病兼胁疼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b]病因[/b]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b]证候[/b]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