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23.温病兼胁疼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23.温病兼胁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温病兼胁疼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
[b]病因[/b] 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
[b]证候[/b] 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微见汗,病稍见轻。至再诊时,病患自觉呼吸短气,此气郁不舒也,医者误以为气虚,遂于清热药中加党参以补其气,服后右胁下陡然作疼,彻夜不能卧,亦不能眠,心中发热,舌苔白浓,大便四日未行,其左右脉皆弦,右部尤弦而有力,一分钟八十二至。
[b]诊断[/b] 凡脉象弦者主疼,又主血液短少,此证之右胁非常疼痛,原为证脉相符,而其伤心劳心以致暗生内热者,其血液必然伤损,此亦证脉相符也。其右脉弦而有力者,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也。拟治以白虎汤而辅以开郁滋阴之品。
[b]处方[/b] 生石膏(二两轧细) 知母(八钱) 玄参(八钱) 天冬(八钱)川楝子(五钱捣碎) 生莱菔子(五钱捣碎) 连翘(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三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b]复诊[/b] 将药服完,热退强半,胁疼已愈三分之二,脉象变为浮弦,惟胸膈似觉郁闷,大便犹未通下。再治以宽胸清热润燥之剂,为其脉浮有还表之象,宜再少加透表之药以引之外出,其病当由汗而解。
[b]处方[/b] 糖栝蒌(二两切碎) 生石膏(一两捣细) 知母(五钱) 玄参(五钱)连翘(三钱) 川楝子(四钱捣碎)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二次温服下。其服完两次之后,迟一点钟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温复以取微汗。
[b]效果[/b] 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微汗,病若失,其大便亦通下矣。

相关参考

3.胁疼怎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 3.胁疼

邻村李姓妇,年近四旬,得胁下疼证。[b]病因[/b]平素肝气不舒,继因暴怒,胁下陡然作疼。[b]证候[/b]两胁下掀疼甚剧,呻吟不止,其左胁之疼尤甚,倩人以手按之则其疼稍愈,心中时觉发热,恶心欲作呕吐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麻黄解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瘕积聚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麻黄解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瘕积聚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答庞××问大便脱肛治法

脱肛之症,用曼陀罗煎浓汤洗之甚效。仆常用鲜曼陀罗四五斤,煎取浓汁两三大碗。再以其汁煎萸肉二三两,取浓汁一大碗。再用党参二两,轧细末调汁中,晒干。每用四五钱,水煎融化洗之,数次可全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 7.温病(一)

天津俞××,年过四旬,于孟夏得温病。[b]病因[/b]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为风所袭,遂成温病。[b]证候[/b]表里俱发热,胸膈满闷有似结胸,呼吸甚觉不利,夜不能寐,其脉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浓,大

《医学衷中参西录》 21.温病(二)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b]病因[/b]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b]证候[/b]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

《医学衷中参西录》 36.温病兼吐血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b]病因[/b]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b]证候[/b]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

《医学衷中参西录》 35.温病兼虚热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b]病因[/b]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b]证候[/b]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

《医学衷中参西录》 27.温病兼呕吐

天津杨姓媪,年过五旬,于季春得温病兼呕吐。[b]病因[/b]家庭勃溪,激动肝胆之火,继因汗出受风,遂得此证。[b]证候[/b]表里壮热,呕吐甚剧,不能服药,少进饮食亦皆吐出。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大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