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上)

Posted 理论

篇首语: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上)

  自《伤寒论》问世以后,即备受医界的重视,因其具有高度临床实用价值,被后世医界尊为经典,尊张仲景为医圣。近两千年以来,历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多达800多种,现存的也有600多种,可谓壮观。但是人们研究的学术观点多有分歧。我们认为: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六经病欲解时」是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
  《伤寒论》创作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
  《伤寒论》是一部外感专著。凡是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脱离不了气象变化,气象变化又脱离不了天体运动规律,即天文,说明天文气象理论是外感病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中医学中的天文气象理论,全在《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之中,因此,只有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伤寒论》,才能把《伤寒论》说明说透,所以第一个解释《伤寒论》的成无己就用五运六气理论作为说理工具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载有《六气主客第三》一篇,专讲五运六气理论,可能是张仲景原有文意。张仲景在《伤寒论》序文中说《素问》、《阴阳大论》等古典医著是他撰写《伤寒论》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四时阴阳和脏气法时却是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理论。《伤寒例》还明确记载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更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也佐证《伤寒论》应用了五运六气理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就是五运六气的三阴三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次序,就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司天的三阴三阳次序。
  在成无己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的影响下,继之者历代不乏其人,如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张子和等对《伤寒论》六经与六气的关系就多有论述,至明代张介宾对五运六气有深入研究,大大发挥了脏腑经络与六气标本中气的关系,给清代医家用五运六气研究《伤寒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到了清代,张志聪、张令韶就用运气标本中气理论全面解释《伤寒论》,继之者有陈修园、黄元御、唐宗海、陆九芝、郑钦安等等,逐渐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但他们多以运气标本中气为说,如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说:「六气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这样的注解不全面不深入。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属于天,而病发于人体,所以还必须知道人体生命科学,做到「天人合一」,才能读懂《伤寒论》。《张志聪医学全书·伤寒论集注》说:「三阴三阳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外感风寒,则以邪伤正,始则气与气相感,继则从气而入于经。世医不明经气,言太阳便曰膀胱,言阳明便曰胃,言少阳便曰胆,迹其有形,亡乎无形,从其小者,失其大者,奚可哉!」张志聪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理论,也是今日研究《伤寒论》者之所缺。现行《伤寒论》教材,只讲方证,谓本证、兼证、变证等,不仅脱离了自然界天文气象理论,亦脱离人体生命科学。
  对于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伤寒论》,过去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那么,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有没有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具体应用五运六气理论的呢?张仲景用三阴三阳连接外感六气和人体疾病,如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在这里张仲景用「太阳」连接外界的风、寒、火及人体的发热、恶风、恶寒、体痛、呕逆、渴、脉缓、脉紧等症状,只有五运六气理论才有这些内容,于此可知,《伤寒论》创作的理论体系是五运六气理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说:「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外感自然界的「邪风之气」,人体才能得病,这内外的连接枢纽就是三阴三阳,既不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只片面指外邪),也不是脏腑经络或什么别的(只片面指人体),只能是三阴三阳体系。
  那么是不是能用五运六气理论解释《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呢?非也。《伤寒论》大部分条文是讲误治后的变证,对于误治后的变证,必须按误治变证传变规律治疗,即仲景在第16条给出的「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张仲景把五运六气理论具体应用到《伤寒论》中的理论模式是「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上)

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纲时皆提到六经欲解时,我们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做一分析。心主夏主太阳《内经》说心主巳午未三个月夏三时,而在《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配的是太阳,可知是心配应太阳,所以柯琴说「心主太阳」

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下)

张仲景《伤寒论》以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全书,首先表现在一日或一年四时分上。寅申春夏阳仪和秋冬阴仪分张仲景紧抓四时阴阳之理,以四时阴阳为据展开了《伤寒论》的论述。《素问·阴阳应像论》说:「天以阳生阴长,地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上)

附子乃阴证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不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在其所注《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医学百科 《伤寒论》之伤寒是一种传染病(下)

流行性出血热无论从传变特点还是疾病演变史上来看,均与仲景「伤寒病」一致,用流行性出血热来解释仲景「伤寒」,不仅对研究《伤寒论》六经实质起重要作用,更为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经方指明了新航向。  从流行性出

医学百科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著《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

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上)

关于品名张仲景时代,芍药无赤白之分。真正把芍药以赤白之分是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陶氏从花色分,赤者为赤芍,白者称白芍。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将芍药分为金芍药、木芍药。前者花白,即后世之白芍,后者

医学百科 张仲景医药文化漫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本三代之旧,识高先秦之上,是一部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伤寒杂病论》虽以论病为主,却始终贯彻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放射出自然哲学思想的光辉。《伤寒

医学百科 对《伤寒论讲义》的几点看法(上)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供中医类专业用《伤寒论讲义》(梅国强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存在—些值得商榷的学术问题。今摘出其中部分商榷如下。张仲景当未曾参考《神农本草经》该讲义说「从

医学百科 仲景退黄十法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发黄的论述,并且于《金匮要略》中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对于发黄的治疗,仲景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仲景退黄诸法简要

《读医随笔》 仲景方当分四派

昔人谓仲景伤寒方分三大纲∶曰桂枝,曰麻黄,曰青龙是也。然此三方,皆隶太阳,何得以该全书之旨耶?窃尝反复《伤寒》一部,其方当分四派∶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细辛为一派,是发表之法也;理中、四逆、白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