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上)

Posted

篇首语: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上)

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纲时皆提到六经欲解时,我们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做一分析。
心主夏 主太阳
《内经》说心主巳午未三个月夏三时,而在《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配的是太阳,可知是心配应太阳,所以柯琴说「心主太阳」。《素问·刺禁论》说:「心部于表。」心主夏阳,阳气在外,故云「心部于表」。
少阳主春
少阳主寅卯辰三时,而应胆,俗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为肝之腑,厥阴肝从少阳三焦相火而化,张元素说: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故少阳当以三焦相火为主。《灵枢·本藏》曰:「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说明少阳三焦主表。
阳明主秋 应肺金
阳明主申酉戌三时而应秋配肺金,肺主皮毛,故阳明主表。
由上述可知三阳主表,故《素问·热论》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脾主冬天亥子丑三时寒水
六经病欲解时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太阴是「阴中之至阴」,《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灵枢·阴阳系日月》也说「脾为阴中之至阴」(《咳论》、《痺论》都讲到「至阴」)。太阴就是脾,至者,极也,至阴就是最寒极寒。张仲景依据《素问·金匮真言论》和《素问·阴阳离合论》在这里明确指出太阴脾主冬天亥子丑寒水三时,《素问·金匮真言论》还说「冬气者,病在四肢」,脾主四肢,所以我们说太阴脾主寒水。
张仲景据此在《伤寒论》中说太阴脾主「脏寒」当「温之」,而不说少阴肾「脏寒」当温之,并说太阴「脏寒」的主方是四逆汤之辈,而不说少阴的主方是四逆汤之辈。由此可知,太阴寒重,少阴比太阴寒轻。可一些伤寒大家动辄说「四逆汤」是少阴肾的主方,实为可叹!殊不知李东垣所说太阴阳虚「脏寒」则水湿下流于少阴肾之理,执迷不悟则误人误己啊!
再说,「四逆」者,一是说四肢逆冷、手足逆冷,二是说无胃气为「逆」,胃气不能灌溉四肢,谓四逆。因为脾主四肢,不是肾主四肢,所以「四逆」本当归太阴,不归少阴。太阴寒则脾胃无生气,不能灌溉四旁。《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看来人无脾胃之气,不能灌溉四旁,就是「四逆」。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病不能替胃行其津液于四肢,则四肢不用。《内经》曾多处谈及「脾病则四肢不用」,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素问·太阴阳明论》还说:「脾病而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亦说:「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
四肢又称四维、四极,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此四极急而动中。」王冰注:「四极言四末,则四支也。」所以《素问·汤液醪醴论》应用「微动四极」法治疗水肿病。王冰注:「微动四极,令阳气渐以宣行。」张志聪说:「微动四极,运脾气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还说:「四支者,阳也。」《素问·阳明脉解论》说:「四支者,诸阳之本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乳子而病热……手足温则生,寒则死。」脾主四肢,故也有手足寒冷。但手足寒冷,《伤寒论》称为「厥」,而不称为「逆」。那么如何诊断胃气脉呢?《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终始》说:「谷气来也徐而和。」说明有胃气是一种雍容和缓之状的脉象。
无胃气,是胃脘之阳衰亡,无春生夏长之气,可导致四时气逆,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逆四时之气的后果,是导致少阳不生而肝系生病、太阳不长而心系生病、手太阴不收而肺系生病、少阴不藏而肾系生病,四时之气错乱而五脏系统生病,生长化收藏都没有了,那里还有生命呢?所以《中藏经·病有灾怪论》说:「四逆,谓主、客运气,俱不得时也。」故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太阳主外主表 太阴主内主里
太阳在夏,盛阳主表主外,即「心部于表」之谓。太阴在冬,盛阴主里主内。所以《素问·阴阳类论》说:「三阳为父……三阴为母。」父主外,母主内。突出了太阳心为君主的作用,以及太阴脾为后天本源的作用,因为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守。
《灵枢·营卫生会》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针对「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说的,这从六经欲解时图看得清清楚楚,太阳主巳午未盛阳三时,阳在外,故主外;太阴主亥子丑盛阴三时,阴在内,故主内。可知此「内、外」乃是《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之所指阴阳的「内、外」。太阳主外,太阴主内,治外就是治太阳,治内就是治太阴。
由上述可知,主外的太阳,主内的太阴,主升的少阳,主降的阳明,四者最重要,故张仲景用此四经分主一日或一年之四时。
救表与救里
太阳主外主表,太阴主内主里,看看《伤寒论》里救表、救里的方法是不是如此吧。
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方。
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场。
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攻表或救表是用桂枝汤,救里或温里是用四逆汤,桂枝汤是太阳病的第一方,四逆汤是太阴的主方,此「里」不指阳明是很清楚的,可知《伤寒论》里的表里是多层面的,不可看死。阳明胃为里的共识不是真实,需要改正。
总之,我们根据六经欲解时揭开了心主太阳、太阴脾主冬寒、肺主阳明主表、三焦相火主少阳、太阴主里的奥秘,扬弃了太阳膀胱经主表、阳明胃经主里的说法,还《伤寒论》之庐山真面目。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

  「六经病欲解时」是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  我们研究发现,「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却不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我们用「六经病欲解时」这把金钥匙揭开了《伤寒论》的诸多奥秘,为正确

《思考中医》 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以上我们讨论了太阳病的欲解时,现在让我们总起来看一看六经病的欲解时,看看阴阳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差别。这个差别可以略分为二:时异治异,时同治同。其一,三阳病的欲解时从寅始,至戌终,共计九个;三阴病的欲解

医学百科 谈谈《伤寒论》欲解时

《伤寒论》现存原文中,有6条格式统一的「欲解时」条文,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是任何尊重历史的学者在研究《伤寒论》时无法绕过的问题。但少数学者却故意否定人与天的关系,希望把「欲解时」的内容从

《思考中医》 欲解时相要义

阳明的欲解时在申酉戌,申酉戌我们除了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从时间的角度它属秋,以日而言则是日偏西,日落西的时候。日落西则为降可知,为凉可知,为通亦可知。凉、降、通的性用恢复了,凉、降、通的性用得道多助,

《伤寒贯珠集》 太阴病愈期一条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六经邪解之时.必于其经王之时.太阴者.土也.土王于辰戌丑未.而独于亥子丑时解者.脾为阴土.应王于阴.故其病欲解.必从亥至丑上也.

《思考中医》 寅至辰上

这一节我们讨论少阳病的时相问题。讨论时相当然离不开欲解时,少阳病的欲解时条文见272条,即“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寅至辰的类似概念我们在太阳及阳明篇已讨论了很多,从时上而言,它有许多层次可分。如

《思考中医》 欲解何以占三时

以上我们重点地讨论了少阴病欲解时中的子,尽管子这一时对于少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欲解时是由三时构成的这个问题。欲解时为什么一定要由三时构成呢?这便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术数问题。用三之

《思考中医》 厥阴病时相

厥阴病时相主要以328条的“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为纲要。丑至卯于一日之中,为凌晨1时至上午7时;一月之中,为初三以后的7天半;一年之中,为农历12月至2月。有关厥阴病欲解于丑寅卯的意义,我们拟分

欲解时怎么用?《思考中医》 欲解时

疾病的欲解时,就是疾病有可能解除、或者有可能痊愈、或者有可能减轻的这个时间区域。前面我们在讨论病字的涵义时,重点谈到了疾病的相关性,疾病与时间相关,与方位相关,与六气相关,与众多的因素相关,而总起来说

医学百科 解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清·邹澍曰:「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