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

Posted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

  「六经病欲解时」是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
  我们研究发现,「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却不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我们用「六经病欲解时」这把金钥匙揭开了《伤寒论》的诸多奥秘,为正确解读《伤寒论》铺平了道路。「六经病欲解时」告诉我们,《伤寒论》理论根源于《内经》是不争的事实。太阳、阳明、太阴、少阳四经分主一日或一年之四时,彰显了《伤寒论》是以阴阳「时」为纲而六经为目。
  张仲景《伤寒论》以阴阳「时」为纲,六经为目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写出六经病欲解时,就是以「时」为纲,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时」: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六经病欲解时」是读《伤寒论》的大纲,这是张仲景自己亲笔创作的,划分时的依据是太阳的运动。「欲解时」一语即道出其写《伤寒论》一书所用「天人合一」之大法,而「天人合一」大法全在五运六气之中。张仲景强调的「时」,不只是时间概念,还包括时空概念。
  六经病欲解时,就是六经病向愈时
  按照《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自得其位而起」的思想,则肝病「起于春」,心病「起于夏」,肺病「起于秋」,肾病「起于冬」。由此可知,《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那「自得其位而起」时,所以厥阴、少阳病「欲解时」在春,阳明病「欲解时」在秋,太阳病「欲解时」在夏,少阴病「欲解时」在冬;只有太阴特殊,为「阴中之至阴」而「脏寒」,所谓「至阴」就是极寒之时,故配于冬。由此看来,《伤寒论》「欲解时」是法于《脏气法时论》的,属于五运六气理论。
  阴阳离合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马莳注:「广明者,心也,心位南方,火位主之,阳气盛明,故曰广明。」广明就是向太阳处,就是太阳在上的位置。又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不就在六经病欲解时图的下面而主内吗?又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这说明三阴在下,其次序正是六经病欲解时图中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这个次序是按三阴阴气量的多少排列的,太阴阴气最盛为三阴,少阴次之为二阴,厥阴阴气最少为一阴。又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太阴与阳明连接为表里,少阳与厥阴连接为表里,而少阴与太阳上下呼应为表里。再者,少阳是春生之气,自应在左东。而阳明是秋降之气,自应在右西。也说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根源于《内经》的。
  时立气布
  时,有一年四时之分,有一日四时之分,这是讲日地之间的关系。强调「时」就是为了了解四时「气」的不同,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时立气布……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知「时」得「气」,明白无误,但气有阴阳气和六气之分。因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死生之本也」(《素问·四时调神大论》),疾病病机的变化全在气,只有「谨候气宜」,才能「勿失病机」,所以「审察病机,勿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而候气,就必须「谨候其时」。
  「六经病欲解时」的两层含义
  第一,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可以是一日十二时,也可以是一年十二时,用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四经分主之,既代表一日之四时,又代表一年之四时,以四时阴阳为大纲。四时正气为病又分为感而即发和过时而发两类。非时之气为病则分为寒疫与冬温两类。井然有序,条理清楚,这就是《伤寒论》的论述大纲,据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有治疗四时病的方证:青龙汤证、白虎汤证、玄武汤(真武汤)证和朱雀汤(黄连阿胶汤)证,以及阳旦汤(桂枝汤)证和阴旦汤(柴胡汤)证等。这在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称作「大小六神汤」,专治「外感天行之病」。
  第二,是叠加于太阴和少阳之间的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欲解时告诉我们,天道一阳来复于冬至阴气最盛的子时,地道一阳来复于大寒最冷的丑时,阳复则生,阴盛阳尽不复则死,所以后半夜为魔鬼时刻,易学上称为「鬼门」关。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丑月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现代研究还证明,传染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时间约在早晨5点半左右(卯时),这说明从子时到卯时是最危险的时刻。而子时到卯时正是少阴和厥阴的欲解时刻,这个时刻阳回则少阴病、厥阴病就向愈,阳不回则死,所以《伤寒论》中有以下论述。
  少阴阳回欲愈
  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阳亡不治
  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厥阴阳回欲愈
  327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9条: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360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361条: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363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65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厥阴阳亡不治
  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346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368条: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69条: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综上所述,六经病欲解时与《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阴阳离合论》有密切关系。本文揭开了少阴为天道阳气来复和厥阴为地道阳气来复的秘密,为解释少阴病和厥阴病找到了根源。于此可知,六经病欲解时图就是日地运行图。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上)

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纲时皆提到六经欲解时,我们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做一分析。心主夏主太阳《内经》说心主巳午未三个月夏三时,而在《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配的是太阳,可知是心配应太阳,所以柯琴说「心主太阳」

医学百科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下)

张仲景《伤寒论》以四时阴阳为大纲通论全书,首先表现在一日或一年四时分上。寅申春夏阳仪和秋冬阴仪分张仲景紧抓四时阴阳之理,以四时阴阳为据展开了《伤寒论》的论述。《素问·阴阳应像论》说:「天以阳生阴长,地

医学百科 《伤寒论》之伤寒是一种传染病(下)

流行性出血热无论从传变特点还是疾病演变史上来看,均与仲景「伤寒病」一致,用流行性出血热来解释仲景「伤寒」,不仅对研究《伤寒论》六经实质起重要作用,更为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经方指明了新航向。  从流行性出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上)

附子乃阴证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不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在其所注《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

医学百科 张仲景医药文化漫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本三代之旧,识高先秦之上,是一部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伤寒杂病论》虽以论病为主,却始终贯彻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放射出自然哲学思想的光辉。《伤寒

医学百科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著《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

医学百科 仲景退黄十法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发黄的论述,并且于《金匮要略》中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对于发黄的治疗,仲景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仲景退黄诸法简要

《读医随笔》 仲景方当分四派

昔人谓仲景伤寒方分三大纲∶曰桂枝,曰麻黄,曰青龙是也。然此三方,皆隶太阳,何得以该全书之旨耶?窃尝反复《伤寒》一部,其方当分四派∶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细辛为一派,是发表之法也;理中、四逆、白通、真

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下)

芍药的配伍运用芍药加桂枝代表方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各三两,《医宗金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