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仲景方当分四派

Posted 《读医随笔》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读医随笔》 仲景方当分四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医随笔》 仲景方当分四派

昔人谓仲景伤寒方分三大纲∶曰桂枝,曰麻黄,曰青龙是也。然此三方,皆隶太阳,何得以该全书之旨耶?窃尝反复《伤寒》一部,其方当分四派∶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细辛为一派,是发表之法也;理中、四逆、白通、真武为一派,是温里之法也;柴胡、泻心、白虎、栀鼓为一派,是清气分无形虚热之法也;承气、陷胸、抵当、化瘀为一派,是攻血分有形实邪之法也。其中参伍错综,发表之剂,有兼温中,有兼清气,有兼攻血;清里之剂,有兼攻血,有兼发表,更有夹有温里者。变化无方,万法具备。故学人但熟读《伤寒》、《金匮》方而深思之,有得于心,如自己出,自能动中规矩,肆应无穷矣。

相关参考

《读医随笔》 燥湿同形同病

燥湿同形者,燥极似湿,湿极似燥也。《内经》以痿为肺热叶焦,以诸痉强直皆属于湿,其义最可思。故治法有发汗利水以通津液者,有养阴滋水以祛痰涎者。张石顽曰∶常有一种燥证,反似湿痹,遍身疼烦,手足痿弱无力,脉

《读医随笔》 辨阳旺阴生

阳旺未有不胜阴者,其阳旺而阴生,必剂中有阴药之为引导。若人参本具生津益气之大力,与肉桂、附子纯阳者迥别,其益阴,本不得谓之阳旺之功也。至于真火衰歇,沉阴冱寒,津气因寒不得敷布,发为烦渴;精血因寒不得充

《读医随笔》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

青蒿,苦微辛,微寒,清而能散,入肝胆,清湿热,开结气,宣气之滞于血分者。凡芳香而寒者,皆能疏化湿盛气壅之浊热,及血滞气虚之郁热,不宜血虚气亢之燥热也。即茵陈、夏枯、苦梗、柴胡、秦艽之属,皆是。苦桔梗,

《中医词典》z~其他 《读医随笔》

笔记性著作。六卷。清·周学海编于1891年。本书系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而成。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六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

《读医随笔》 三阴三阳名义三

(论六经、六气不能强合,又推论其余意也。)至真要论曰∶以名命气,以合命处,而言其病,名谓四象之名。即阴阳离合论所称三阴之名也。气,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也;处,人身十二经之部位也。由此观之,以天

《读医随笔》 读《伤寒论》杂记

三阴三阳者,阳经为阳,阴经为阴,此以外言之也;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此以内言之也。在外者,又以寒伤营,在脉中者为阴;风伤卫,在脉外者为阳。在内者,六腑又以胃为阳,大肠为阴,膀胱为阳,小肠为阴,胆为更阴也

《读医随笔》 三阴三阳名义一

(论六经、五脏不能强合)三阴三阳者,天之六气也,而人身之血气应焉。然血气之行于身也,周流而无定;而三阴三阳之在身也,有一定之部分,则何也?人身三阴三阳之名,因部位之分列而定名,非由气血之殊性以取义也。

《读医随笔》 末病尤当治本

凡病偏着于一处,必有致病之本,在于脏腑之中,宜求其本而治之,非可泛治也。即如鼻生息肉,手指麻木胀痛,症虽见于极杪,根乃发于至深。何则?以其气行于专经而不旁及也。若外邪所伤,岂能如是之专乎?亦有外邪伤于

《读医随笔》 三阴三阳名义二

(直指本义起于分野,而广引以明之)十二经之三阴三阳,其于脏腑不能执而强合也,前论详之矣。十二经之三阴三阳,其称名起于人身之分野,而分野则何为有三阴三阳也?曰∶象于天地之义也。南面而立,阳明在前,阳之盛

《读医随笔》 结气伏热脉辨

结气与伏热在内者,其脉皆沉滑也。何以别之?大抵气脉必兼弦,以其气实于内也;热脉必兼洪,以其热鼓于内也。亦有气脉单沉弦而不滑者,不兼热也;若热盛,即兼洪,而兼伏热矣。热脉单沉洪而不滑者,以无郁也;若郁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