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
相关tags:
中书令名词解释: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掌传宣诏命。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汉末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令以司尚书奏事。曹丕称帝,改设中书监、中书令,秉承君主意旨,掌机要,发布政令。沿至唐代,只授给有特殊资望者,实际任宰相者多仅授以中书(或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制略同唐。元代中书令权位最重。隋代曾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一度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明废。
相关tags:
中书令名词解释: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掌传宣诏命。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汉末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令以司尚书奏事。曹丕称帝,改设中书监、中书令,秉承君主意旨,掌机要,发布政令。沿至唐代,只授给有特殊资望者,实际任宰相者多仅授以中书(或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制略同唐。元代中书令权位最重。隋代曾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一度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明废。
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而元朝设置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
王国宝(?-397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之婿。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相善,其堂妹为司马道子王妃。晋安帝即位,道子摄政,他任秘书丞、琅邪内史、堂邑太守等。后官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
宋朝中书省是干什么的宋朝的时候设立中书省于禁中,属于宰相的办事机构,称之为政事堂,所以也称宰相是"中堂".元朝也沿用这个称呼.宋朝中书是什么官职?就是大名府梁中书梁世杰之所以称梁中书,说明他曾在东京做
(601~648年2月7日),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
人物生平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
中书省(汉语拼音:Zhongshusheng),中国古代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汉武帝以主管文书的尚书掌握机密要政。为便于出入后宫,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因兼谒者之职,故又名中书谒者。
中书政事堂记【唐】李华【原文】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元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