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政事堂记李华文言文翻译

Posted 长孙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书政事堂记李华文言文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书政事堂记李华文言文翻译

中书政事堂记

【唐】李华

【原文】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元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

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记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王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雠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

事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不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于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之前,有兵有刑,有挺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

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故伊尹放太甲之不嗣,周公逐管、蔡之不义,霍光废昌邑之乱,梁公正庐陵之位。

自君弱臣强之后,宰相主生杀之柄,天子掩九重之耳,燮理化为权衡,论思变成机务,倾身祸败,不可胜数。

列国有传,青史有名,可以为终身之诫。

无罪记云。

【注释】

1、政事堂: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

2、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

已:同“以”。

3、门下省:官署名。

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纠正朝政得失。

4、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

长孙,复姓。

起复:长孙无忌,曾为尚书右仆射,后解除仆射之职,进升为司空,所以说“起复”。

授:拜官。

司空:官名。

唐朝时,设太尉、司徙、司空各一人,称为“三公”。

5、房玄龄:字乔,官拜尚书左仆射(仆射,官名)。

6、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官至光禄大夫,后为太子太师(辅导太子的官)。

【译文】

所谓的政事堂,从唐高宗武德年间以来,常常在门下省议订国家大事,(所以)就把议订国家大事的地方称为政事堂。

所以长孙无忌被起用授任司空,房玄龄被起用授任左仆射,魏征授任太子太师,都主持门下省的事务。

到了唐高宗光宅元年,裴炎从侍中职授任中书令,执掌宰相大权,于是把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

有记载说:政事堂是防止君主违背天道,逆反地道,败坏治国之道,或对老百姓无道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以上的做法)都可以在政事堂上进行议论谏止。

臣子不能对君主违背礼制,若有违背仁义,贪渎财货,滥用刑罚;改变一方天命,王者法度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免掉他们(的官职)。

战争不可以擅自发动,权力不可以擅自授与,财货不可以擅自积蓄,君王的恩泽不可以擅自夺取,君王的大恩不可以擅自离间,个人的仇怨不可以擅自报复,公爵不可以擅自私授,(若有此类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

做错事不可以把轻罪判重罪,犯大罪不可以把生刑判为死刑,法制不可以对人有害,取财不可以擅自加赋于民,恩情不可以施与宠幸之臣,祸乱不可以从萌芽不断滋生发展;法不乱赏,爵不乱封,听到有灾荒不救济,见到饥馑不矜育;蛊惑君王为非自以为贤,违背大道改变古制,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

所以说朝堂之上、祖祭之前,有兵器有刑法,有木棒(之刑)有刀斩(之刑),有斧钺(之刑),有鸩毒(之刑),有灭族(之刑),有破家(之刑)。

登上这座政事堂(主持事务)的人,可以施行这些刑罚。

所以伊尹因为太甲不传嗣而流放了他,周公因为管、蔡不义而驱逐了他,霍光因为昌邑王作乱而废掉了他,梁公纠正了庐陵王的爵位。

自从君王势弱臣子强势之后,宰相掌握生杀大权,天子掩住了(自己)最尊贵的耳朵(不问政事),调理之道转化为权衡利弊,论思变成机务,自己在祸乱中身亡,(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

列国都有史传(可查),青史有都有名讳(流传),(这些都)可以成为(做国君者)终身的鉴诫。

无罪(之人李华)记述。

【作者介绍】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

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

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

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第二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大别山南麓以终,信奉佛法。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病故。

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

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

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

主张“尊经”“载道”。

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

亦有诗名。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相关参考

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文言文翻译,姚崇宋璟列传翻译

姚崇宋璟列传翻译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九姚宋列传姚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父亲姚懿,字善懿,贞观年间任嶲州都督,死后追赠幽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

李牧传,文言文 李牧传 翻译

文言文李牧传翻译李牧传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

赵伯圭,赵伯圭传正篇文言文翻译

赵伯圭传正篇文言文翻译【译文】嗣秀王赵伯圭字禹锡,是孝宗的同母哥哥。最初,因祖恩补任将仕郎,调任秀州华亭县尉,不断升迁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授任明州添差通判。孝宗即位,皇上下诏授任集英殿修撰、台州知

掩耳盗铃古文注音,《掩耳盗铃》 文言文翻译

《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一、原文:出自秦吕不伟编订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

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

李林甫口蜜腹剑拼音,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

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

鱼朝恩尝修具邀公,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加线各语句。 子仪事上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加线各语句。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①这是上天责罚,并非人事祸患。②(你)若不是德高望重的人,能够(对我)不怀疑吗?第一句考查了判断句式,“

报任安书节选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一的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

植援笔立成可观,植援笔立成 可观 太祖甚异之 翻译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翻译曹植执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写得非常可观,魏太祖对他感到特别的差异文言文《曹植聪慧》翻译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诗词歌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

政事堂

  政事堂(汉语拼音:ZhengshiTang),中国唐宋时期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