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

相关tags:

印染名词解释: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染料来源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两大类。染红色的矿物颜料有赤铁矿和朱砂。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即使用过赤铁矿,但因它是暗红色,故以后用于囚犯服色。朱砂又叫丹砂,色泽鲜亮,距今四千多年的青海柳湾墓地一男尸下就撒有朱砂。黄色有石黄(硫化砷)和黄丹(氧化铅),青色为天然铜矿石,白色为铅粉和白云母,黑色为炭黑。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当用某种染料染色时,人们发现:织物每浸染一次,颜色便加深一些。由此,染色工艺便从简单的浸染发展到套染及媒染。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丝织物有二十四种颜色,其中仅红色就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也有六种之多。在原色套染的基础上,还出现了不同染料的套染技术,使织物的颜色更加丰富。到清代,有关染色的色谱和色名,由天然色彩的纵横配合发展至数百种之多。媒染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即在染色中使用媒染剂。如用植物染料染黑色时,加一点青矾,便可提高色牢度。在染色方法上,绢、纱及棉布等都可以先织后染。而锦、绣等则需要先将丝线染色再织。我国古代曾把印花织物通称作“缬”,所以印染工艺又分为﨟缬、夹缬和绞缬等数种。①﨟缬,又称蜡缬,即蜡染。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首先掌握了用蜡防染的技术。它是用融化的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煮出蜡,显出色地白花。由于蜡凝结后的收缩或加以揉搓,产生出许多裂纹,入染后,色料渗入裂缝,成品的花纹上往往出现一丝丝不规则的纹理,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蜡染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②夹缬。秦汉时已有,盛唐极为流行。它是用两块雕镂相同图案的花板,将布帛夹在中间,在镂花处染色,成为花纹。其图案特点是花纹对称,具有均衡规律的美。夹缬可染二、三种颜色。③绞缬。是民间常用的一种印染方法。通常可分两种:一是用线将布扎成各种花纹,钉紧后入染,钉扎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图案,具有晕染的效果。另一种是将谷粒包扎在织物上,然后入染,形成各种图案花纹。除上述主要印染方法外,春秋战国时还出现过凸版印花等工艺。至1834年法国佩罗印花机发明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知名人物 钱子超人物简介

·钱子超钱子超,印染专家,中国印花工业先驱者之一。他在我国较早致力于发展机械印花,并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印染工业的发展和印染厂建设作出了成绩。钱子超,原名乘时,1899年1月16

知名人物 黄镇人物简介

·黄镇黄镇,纺织机械专家。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并条机和部分54型印染机械,在印染机开发研究方面颇多建树,首创连续汽蒸练漂联合机。创办《纺织机械》刊物,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为纺机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黄镇,湖

知名人物 马家秀人物简介

·马家秀马家秀,丝绸印染技术和管理专家。主持和参与多家丝绸印染厂的建设和技术改造;积极组织丝绸后整理技术的攻关。关心丝绸科技进步,热心纺织学会工作。为浙江省丝绸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马家秀,女,1925

知名人物 杨栋樑人物简介

·杨栋樑杨栋樑,染整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印染产品??发和后整理工艺的研究。曾先后在粘胶织物树脂整理及棉布树脂整理工艺研究、涤棉易去污整理研究、防油防水透气劳保服织物产品开发以及阻燃整理技术研究等方面

知名人物 冯国方人物简介

·冯国方冯国方,染整机械工程专家。参加过上海印染机械厂多项染整机械产品的调研、设计、试制工作。曾多次赴国外考察,为引进国际先进的染整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及我国染整机械的产品更新换代发挥了作用。冯国方,江

知名人物 王兰序人物简介

·王兰序王兰序,纺织工业采暖通风技术专家,开拓我国纺织厂空调除尘技术的先驱者之一。建国后他一直从事空调技术工作,在纺织、印染、化纤厂空调除尘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绩,特别是在援助缅甸建设棉纺织厂时首次采用

秦汉时期的手工业概述

  秦汉时期的手工业是沿着战国时期的趋势而向前发展的,它与商业的发展互为因果,促使了部门的增多,从《史记·货殖列传》的材料看,汉代的手工业部门,有采矿业、冶铁业、铸造业、陶瓷业、纺织业、印染业、造船业

知名人物 杨思本人物简介

·杨思本杨思本,纺织机械工程专家。主持和组织54型棉印染成套设备的选型、定型和设计;负责我国第一套黄麻纺部设备的设计;研制成功用于特种带子缠绕成人造卫星玻璃钢壳体的缠绕机。杨思本,江苏省海门人,191

知名人物 屠仁溥人物简介

·屠仁溥屠仁溥,染整专家,我国现代纺织品化学整理技术先行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从事粘胶纯纺织物脲醛树脂整理工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负责65型印染设备的调试及生产管理工作,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知名人物 高宜畏人物简介

·高宜畏高宜畏,棉纺织技术专家。通过加强基础性管理,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使所在企业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开发中长纤维纺织品过程中,密切与化纤厂、印染厂的合作,形成中长纤维产品生产开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