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相关tags: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族诛。
相关tags: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族诛。
曹爽简介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
曹爽简介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
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太多奥秘且令人神往的事。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一则故事是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
曹爽算是司马懿在曹魏最后一位对手了。从曹睿去世到司马懿发动政变正好是10年时间,在这10年里曹爽占尽上风,处处为难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只出手了一回就让曹爽永世不得翻身。很多人都觉得曹爽并没有继承他父亲骁
曹爽人物生平简介 曹爽字昭伯,是三国时期曹魏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爽自少年时便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在公元231年(太和五年)
魏明帝临终前,诏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8岁的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并为侍中,总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他俩手中。曹爽虽属“才弱”无能之辈,但也深明“猫鼠不同穴”的道理。表面上
汉中之战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魏大将军曹爽督师伐蜀在汉中被蜀军击败的一次作战。是年春,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三月,曹爽西至长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发兵10万
曹爽为什么会从优势转劣势?曹爽相较于司马懿差在哪里?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临终前,任曹爽为大将军和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虽然司马懿在朝中的资历高于曹爽,但曹爽手握兵权司马懿根本不敢贸然
简介 > (?-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
> 魏主临危,托孤曹爽、,辅佐8岁的幼子曹芳。为争权,曹爽和司马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昏庸的曹爽当然不是奸猾的司马懿的对手,落得灭族之祸就不难理解。曹魏政权从此就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为统一全中国打下了